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3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425篇
测绘学   229篇
大气科学   303篇
地球物理   437篇
地质学   1170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6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01.
为完善我国传统村落实景三维建设,并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濒危民族建筑,本文以广西传统村落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工程为依托,首先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传统村落进行城市级实景三维建模,利用贴近摄影测量技术与BIM技术对濒危等级高的民族建筑进行部件级实景三维建模;然后将倾斜摄影技术建模与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建模的模型相融合,形成传统村落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图;最后根据濒危民族建筑构件的外观特征、尺寸信息、濒危等级、所处年代、地理位置,利用BIM技术对其进行参数化建模、编码与入库,形成可查询的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库。  相似文献   
902.
湖北旧石器至战国时期人类遗址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湖北旧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1362 处遗址时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西往东、从高往低逐渐增加的。旧石器时代海拔50~500 m 的遗址数占当时遗址总数的78%, 而新石器时代至战国 时代71%~95%的遗址分布于0~200 m 的海拔区。该区遗址时空分布变化主要受两方面影响: 一是各时代人类都需要选择既靠近水源、又便于抵御洪水的河流1~2 级阶地为生存地点。而 全新世以来受区域构造抬升影响, 河流下切会形成新河谷, 且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侧旁侵蚀与堆积也导致大量新阶地在低海拔区增多。因此, 人类为适应河流阶地位置变化的迁徙, 导致该省中东部低地区遗址逐渐增多。二是该区人类遗址时空分布变化还受气候条件影响。旧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十堰东北部汉水流域以及荆州西南和荆门以东, 从河流地貌发育角度看, 该时期遗址分布在较高位置与此时期河流主要分布在较高地势区有关。城背溪文化时期原有的旧石器遗址分布区此时的遗址分布寥寥无几, 相反, 在西南部宜昌附近的长江沿岸却明显增多, 并成为该时期一个重要的分布区。大九湖孢粉谱的特征表明, 城背溪文化期遗 址数只有23 处主要与当时处于全新世湿热期降水量较大以及洪水较多有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对应于大九湖孢粉带Ⅳ的中上部, 这一阶段总体上气候适宜, 是有利于农业文明发展的全新世暖湿期, 在湖北中东部地区各时代遗址数递增显著, 但屈家岭文化时期, 原先分布在长江三峡地区的34 处大溪文化遗址有32 处消失, 而在襄樊-荆门-孝感一线以北的较高地势区却猛然增长了近90 处, 此种变化主要与当时水域范围扩大有关。楚文化时期对应于大九湖孢粉带V, 处于全新世温干气候阶段, 但当时的温湿条件仍有利于农业耕种, 故该时期遗址数骤增至593 处。湖北东南部海拔0~50 m 的湖群区因地势低洼, 洪涝严重, 所以成为历代遗址分布最少的地区。  相似文献   
903.
中国人文地理学概论教材评价与建设献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茂林 《地理科学》2007,27(6):859-864
笔者选取国内流行的几本人文地理学概论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结构、表现形式、地图使用等方面进行较详细的评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研究及美国人文地理学概论教材的长处,提出新世纪中国此类教材建设的总体构想和若干具体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904.
Using the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dataset from 128 stations from 1960 to 2004 in Northwest China, daily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EHT) and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LT) thresholds were determined by centesimal method for different stations at first, then yearly EHT and ELT events were counted up in different sta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were diagnosed at last. The study drew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consistent anomal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wa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 of the EHT and ELT events in Northwest China. 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HT and ELT ev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ub-regions, namely, the north of Qinghai and west of Gansu, the north of Xinjiang, the south of Xinjiang, the east of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south of Qinghai. 3) The EHT events showed remarkable increasing trend in all of five sub-regions, but only in the north of Qinghai and west of Gansu area, sudden change phenomenon occurred; the ELT events showed decreasing trend in all of five sub-regions, and sudden change phenomenon occurred in Northwest China except for south of Qinghai. 4) In all of five sub-regions the EHT events showed remarkable 12-14yr period oscillation, and the ELT event showed significant 13-15yr and 7-8yr period oscillation. 5) The EHT and ELT events displayed remarkable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ponses to regional warming of Northwest Chin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05.
?????б????α????????SWW??2.8 km??????????????α???????????α????????????21???25??????????????????????????????????????????????1995??2001???????4??Ms??6.0????????????????????????????????????W????????????????????????????°???????????????????1.00?????9 mm?????????????????4??6???£????о??140 km?????????????????????????????ж??????????  相似文献   
906.
曹新来  许向科  孙佩卿  冯向东 《地震》2007,27(3):111-116
通过多个震例研究认为, 不同的井在几次强地震前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下降过程, 数量虽然不多, 却表明地下水地震前兆异常的变化形态在短期到临震阶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征。 这类异常出现转折后距地震发生时间一般较稳定, 通常在20天左右或更短, 是预报地震发生时间的重要指标。 因此, 研究此类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07.
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限制,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易形成爆发性危害;杀虫剂的使用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消灭了害虫的天敌,遗传变异和有毒环境的自然选择使害虫产生高抗性,导致杀虫剂的防治效果下降,于是不得不增加农药的使用量而陷入恶性循环.适当增加环境中有益生物的数量可实现害虫的有效控制;有益生物人工饲养技术的发展为防治农业害虫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投资与收益者不能统一的矛盾以及滥用农药使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建立有益生物利用保护区和适宜的投入运行机制,加强多种生物配合利用方面的研究可促进有益生物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908.
介绍了沉积层速度-深度线性模型的原理及其基本特点,利用沿南海海盆深水区一条多道地震剖面解释的速度谱资料,将沉积层速度-深度线性模型应用于该剖面解释数据的时深转换中,建立了与之相关的一整套工作流程,整个流程实现了可视化,并考虑了沉积地层速度的横向变化,为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提供了直观且更为可靠的素材。最后,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探讨了该时深转换模型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借此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9.
浙江近海潮流和余流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近年来浙江海岸带和海岛调查的实测海流数据,研究了浙江近海的潮流、余流特征和分布规律。由实测数据得到调和分析的一些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分析了浙江近海的潮流性质、潮流运动形式、最大可能流速、M2分潮潮流椭圆、潮流的垂直分布及冬、夏季的余流分布,从而对浙江近海整个区域的潮流、余流特性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10.
红树林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物质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海洋淤泥中分离筛选到270株海洋细菌,用喉癌细胞Hep-2的细胞毒作用为筛选模型,用SRB法检测这270株海洋细菌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其中13株呈阳性反应。依据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中一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PLM4。取该菌株液体培养上清液,检测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生长抑制率为63.9%,经过凝胶过滤层析分析获得2个活性峰,其中活性高的峰估计平均分子量为116kd。采用经典显色反应法初步判断该活性物质为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