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71.
于革  桂峰  李永飞 《湖泊科学》2012,24(5):651-657
由于受到水文观测资料时间短的限制,目前难以认识百年遇机率的极端洪水.为此,本文根据19世纪末历史文献的洪水灾害记录,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对太湖1889洪水年的流域产流、入湖汇流等水文特征和过程进行模拟.本研究设计了三套模拟实验:首先在现代气候控制实验基础上对1988-2002年时间系列和特大洪水年进行水文模拟和模型率定校验;其次,采用长江下游19世纪末的气候观测资料驱动,对极端年份1889年逐日洪水过程模拟;最后,为减少1 a洪水年模拟的不确定性,还采用蒙特卡罗Bootstrap法模拟了15 a的流域气候场,在5475 d样本下进行特征年份的水文模拟.模拟结果表明,1889年洪水期间产流在当年6月底达到最大,1%频率的径流深达8.6 mm/d,95%CI的误差在-2.94~3.26 mm/d之间.汇入太湖径流同期达到最大,1%频率的洪水流量达到1286.9 m3/s,95%CI的误差在-128.3~165.7 m3/s之间.根据洪水Log-Normal概率分布,计算1889洪水年的重现期为149 a.经Bootstrap法对误差置信区的模拟,95%CI检验在70~175 a间的重现期可信.该研究为延长20世纪洪水序列、拓展对百年时间尺度的特大洪水的认识提供了动力学模拟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2.
山东沿岸多年一遇最高水位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杰  齐鹏  侯一筠 《海洋科学》2009,33(11):78-81
应用山东沿岸各海洋站(日照、青岛、乳山口、威海、烟台、龙口、羊角淘)最近几十年各年最高水位数据和极值Ⅰ型(Gumbel)分布理论,对山东沿岸多年一遇最高水位进行了概率计算.给出的各海洋站Gumbel理论曲线与实测值的经验频率之间符合较好(绝对误差在10 cm以下).研究表明,应用极值Ⅰ型(Gumbel)理论对山东沿岸各海洋站多年一遇最高水位的概率推算是可靠的.这些结果对山东省近岸、近海海洋工程开发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73.
胶州湾风暴潮增水重现值的长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州湾30 a风暴潮过程的极值增水值为统计序列,按照年、季、月等不同时段,分别抽样极值增水样本,提出泊松最大熵分布,采用年极值法和过阈法对增水重现值进行长期预测,统计分析结果对于胶州湾防潮减灾有参考作用,其随机分析方法对于遭受风暴潮影响的海岸区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4.
城镇化中后期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转变及政策应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林李月  朱宇  柯文前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2054-2067
人口迁移流动形式是构成人口迁移流动特征的一个关键要素。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中后期后,准确判断和把握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转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论文基于人口迁移流动形式转变的相关理论与国际经验,考察现阶段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形式转变的进程和特点及由此产生的问题与挑战。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形式已发生转变,并突出表现为人口回流现象不断增多、省际和省内人口迁移流动此消彼长的趋势日益明显;城—城流动显著增加,人口的城-城间流动将渐成常态化;流动人口户籍城镇化进程开始加快,其城乡两栖生计的重心向城镇转移;住房驱动下的流动人口就地、异地城镇化渐成趋势等。同时,人口迁移流动形式转变过程中面临着人口回流推动的就近就地城镇化发展可持续性不足;城—城流动向东部少数省市聚集的态势明显;以户籍城镇化主导的农业流动人口市民化面临多重障碍等问题与挑战。最后,从流动人口城镇化的空间载体构建、城市治理方式转变、中西部小城镇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5.
利用山西省18个积冰站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和91个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针对不同气候区分别构建电线覆冰设计冰厚的气象估算模型,推算各站30 a、50 a、100 a重现期下的设计冰厚。在此基础上,结合DEM数据和电网运行覆冰观测资料,对设计冰厚进行地形订正和易冰区微地形运行经验修正,最终得到山西省电网电线覆冰厚度空间分布及区划结果。结果表明:(1)山西省电线覆冰的设计冰厚整体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密切相关,其中高山区的设计冰厚还与降水量、日照时数关系密切,且受连续3 d的气象条件影响,而丘陵和平原区则与当日和前一日或前二日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2)构建的分区设计冰厚气象估算模型对各气候区的覆冰厚度模拟效果较好,估算偏差五台山前约2 mm,其余地区小于1.2 mm;(3)地形订正后的结果更为合理地反映山西省各重现期下电线覆冰厚度的空间特征,即覆冰厚度随纬度降低而减小,中、重冰区主要分布在恒山、五台山、管涔山、吕梁山、太岳山和太行山等高海拔地区,而沿黄河一带和盆地为轻冰区,且盆地覆冰最轻;(4)易覆冰区经运行经验修正后,其覆冰厚度能够更加精确表达局部微地形区覆冰真...  相似文献   
276.
依据在青海地区由无狭缝光栅摄谱仪获得的2次多回击云对地闪电的光谱,结合同步辐射电场变化资料,计算了放电等离子体的温度、光谱总强度以及回击通道的峰值电流和作用积分。对观测结果和这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次地闪的不同回击过程中,光谱总强度与放电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2)相邻2次回击的时间间隔较长时,等离子体通道的温度与电流作用积分基本成正比;当相邻2次回击的时间间隔较短时,通道温度与作用积分不再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77.
本文通过分析闪电通道中电离气体的宏观特性,提出闪电回击通道中电流的传输速度近似地等于光速的观点。认为回击锋面只是电流通过后被加速离子间的碰撞所引起的发光及电子雪崩区域的前沿,用光学方法测量的回击速度是其前沿的推进速度。由此出发,并考虑到镜像法的局限性,对闪电回击模式进行了某些改进。由新模型所计算的电场波形及峰值更接近于实际测量结果;其高频段的近似公式可以很好说明Fieux(1978),Djebari(1981)在法国及Weidman(1986)在美国所进行的人工触发闪电实验中测到的电场峰值与电流峰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8.
利用化州1959年以来的降水资料,对化州暴雨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极端降水的重现期,以期为化州市洪涝灾害的防范和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化州年暴雨日数与年雨量之间相关性较好,连续性暴雨多发生在龙舟水以及台风影响期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变化趋势显著;暴雨日数1964年发生了突变;暴雨日数、暴雨量存在11年的主要准周期;计算重现期,化州50a一遇的最大日降水量为395.2mm,100a一遇的最大日降水量为451.2mm。  相似文献   
279.
A series of 17-yr equilibrium simulations using the NCAR CCM3 (T42 resolution)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gional scale impacts of land cover change and increasing CO2 over China. Simulations with natural and current land cover at CO2 levels of 280, 355, 430, and 505 ppmv were conducted. Results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ajor climate fields (e.g. temperature and surface wind speed) on a 15-yr average following  相似文献   
280.
我国尚未制定海洋平台的抗震标准.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RP2A-WSD规范的内容,并与我国相关规范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我国目前采用的海洋平台强度设计和变形设计水准过于保守.从海洋平台的结构特征出发,探讨了海洋平台的工程地震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海域地震活动特征、海洋平台的设计基准期和设防目标等因素,参照相关行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经验,提出我国海洋平台用于强度设计的正常使用极限地震重现期取200年、用于延性设计的变形极限地震重现期取1000年.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分析了海底泥面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以及不同抗震标准下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差别,认为本文提出的平台抗震设防水准是安全合理的,同时又兼顾到我国经济承受能力以及与现行标准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