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3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945篇
测绘学   1112篇
大气科学   1010篇
地球物理   650篇
地质学   2358篇
海洋学   31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480篇
自然地理   207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青海全吉山地区煤炭勘查工作的关键是对构造控煤作用的分析研究。为有效指导研究区煤炭勘查工作,通过对近年来最新物探、钻探等地质资料系统的整理,在分析研究区内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构造控煤作用。研究认为:全吉山地区NWW向压性、扭性逆断层发育;断层交错,形成沿NWW向展布的一系列条带状断块,对含煤地层改造影响强烈;研究区内控煤构造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各阶段控煤作用不同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82.
本文基于Vening Meinesz区域均衡模型,通过试验不同参数计算Vening Meinesz均衡补偿深度,将其与CRUST1.0模型给出的莫霍面深度进行拟合,得到适应于天山及邻区的平均补偿深度、"地区性指标"以及区域补偿半径.结合地球重力场模型EIGEN-6C4与地形数据,利用球冠体积分方法进行地形效应、沉积层效应计算和均衡校正,得到了研究区的Vening Meinesz均衡重力异常.结果显示天山及邻区的均衡重力异常幅值在-110~120 mGal之间,表明了天山及周边盆地岩石圈所处于的均衡状态,同时揭示了研究区的壳幔密度分布特征.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块体的地壳垂向形变可能部分地由均衡调整引起,且均衡调整趋势与地面形变测量结果相契合.通过对均衡重力异常成因的解释,从地壳均衡角度分析了该地区复杂的构造背景及其新生代以来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83.
摩擦时间依从的地震活动性细胞自动机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个改进的单断层地震孕育过程细胞自动机(CA)模型,通过设计外界通过 施加应力与模型间进行的能量交换和模型的细胞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力学作用,试图理解地震 活动特性的力学机制.与早期细胞自动机模型相比,改进了参数的取值方式,将摩擦时间依 从的理论引进模型,使该细胞自动机模型更接近实际的孕震系统.研究表明参数取值方式对 人工地震序列和各细胞破裂事件的非均匀时间特性有重要影响,较小震级和较大震级范围中 的事件分别遵从明显不同的累积频度一震级关系.  相似文献   
84.
严川  许力生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8):2555-2572
基于数十年来已有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地方和区域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技术——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并通过一系列数值实验检验了这种技术的可行性和抗干扰能力.首先,从地震波场概念出发,利用P波初动极性与广义震相振幅构建矢量,建立反演系统,并给出求解技术;然后,考虑影响反演结果的各种因素,包括台站布局、台站数目、随机噪声、震中位置误差、震源深度误差和速度模型误差,分别进行了单一因素影响测试;最后,同时考虑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测试.实验结果表明,GPAT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速度模型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5.
王正尚  康英 《华南地震》1998,18(1):125-129
对1997年9月23日和26日两次三水有感地震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这两次地震具有震前和震后地震活动水平低、面波发育和低震级高烈度等特性;震区的主压应力为北北西方向,两震的受力方向基本一致,但断层面解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6.
石绍符 《地震研究》1998,21(3):227-235
本在原有单项预报指标的基础上,研究西地区(N23°48′-26°20′;E97°00′-99°30′)M≥5.0级的地震。  相似文献   
87.
中、强震数字记录波形及震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P波初动、S-P到时差、主要震相、最大振幅、震中距等方面着手对沈阳台记录到的中、强震进行分析,力求归纳出国内和国外不同区域的波形和震相特征。  相似文献   
88.
根据布设在祁连—川滇复合菱形块体周边主要活动断裂带上形变场地观测资料并结合大面积水准测量成果, 分析了复合菱形块体的活动规律, 并进行了动力学机制的讨论。  相似文献   
89.
Through 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hypocenter location,the measurement of the main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the analyses of time dependent processes for Sichuan Mianzhu earthquake sequence with Ms=5.0 occurred along the middle segment of Longmenshan fault zone on November 30,1999,the distribution of focal depth section,the stress relase and seismicity features are given to reveal the earthquake-geneating structure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e activity features for this sequence as follows:(1) There is no obvious foreshock,the accumulated strain energy releases in nearly pulse way,fluctuation of the seismic activity level is not quite evident during the duration of the sequence,and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 between the large events and the small events is less compatible with the traditional G-R estimation;(2) The epicenters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are not distributed on the main Longmenshan piedmont faults emerging out ground,but near the hidden Longmenshan piedmont faults.The direction of epicenter distribution is not very coincident with the fault strikes.The microscopic epicenters are relatively far from the macroscopic epicenters,The focal depths range from 5km to 16km;(3) The fractures of focal fault plane with the NE strike appear out the strike-slip displacement with a few overthrust components under the major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of NNE direction.From these,we consider it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s to the underground hidden faults near the ground fault zone on a large scale for their generating earthquake risk.  相似文献   
90.
克拉通边缘岩石圈金属再富集与金-钼-稀土元素成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克拉通是大规模成矿的重要构造环境,其边缘产出了众多世界级规模的金、钼、稀土元素矿床。然而,克拉通如何控制巨型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尚不十分清楚。文章基于作者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扬子和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早期金属富集与后期金属活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多数克拉通在其形成之后长期保持稳定,但部分克拉通(如华北、扬子)在克拉通化之后又经历了早期(元古代)增生与晚期(中生代—新生代)改造。在克拉通化及其之后,处于克拉通边缘的大洋岩石圈或克拉通块体间的有限洋盆发生板片俯冲,释放出含金属组分(REE、Cu、Au)的富CO2流体,交代亏损的大陆岩石圈地幔(SCLM),并使之发生交代和金属再富集。俯冲诱发的弧岩浆在大陆下地壳底侵可形成新生下地壳,伴随着少量硫化物的堆积而发生金属(Au、Cu)再富集。由于克拉通相对稳定,新生下地壳在进变质脱水过程中仍能保存部分金属,释放的(含Au)变质流体很可能被封存或固结在地壳的某个部位。在克拉通破坏改造期,软流圈上涌改变克拉通SCLM热结构并诱发其部分熔融,产生富REE的碳酸岩熔体和富水的基性岩浆(如煌斑岩)。前者在浅部地壳侵位并出溶成矿流体,形成碳酸岩型REE矿床;后者在深部地壳脱挥发分(H2O+CO2),诱发新生下地壳重熔和含Au硫化物(和/或含Au流体囊)活化,形成富Au岩浆系统或流体系统。这些深地壳熔/流体沿克拉通边界或岩石圈不连续运移至上部地壳,岩浆系统直接出溶成矿流体,形成以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型Au矿,含Au富CO2流体流沿断裂网络系统活动并沉淀金属,形成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Au矿。伴随克拉通破坏改造,克拉通边界断裂或基底断裂重新活化,并诱发古老下地壳熔融,产生含Mo岩浆系统。这个理论框架不同于已有的造山带成矿理论模式,它解释了克拉通边缘异常富集Au、Mo、REE矿床及其成矿规律,可用于类似克拉通地区的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