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16篇 |
免费 | 13234篇 |
国内免费 | 92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49篇 |
大气科学 | 5455篇 |
地球物理 | 10143篇 |
地质学 | 30212篇 |
海洋学 | 5538篇 |
天文学 | 2267篇 |
综合类 | 3345篇 |
自然地理 | 74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922篇 |
2023年 | 909篇 |
2022年 | 1529篇 |
2021年 | 1661篇 |
2020年 | 1772篇 |
2019年 | 1901篇 |
2018年 | 1577篇 |
2017年 | 1802篇 |
2016年 | 1972篇 |
2015年 | 2097篇 |
2014年 | 2543篇 |
2013年 | 2573篇 |
2012年 | 2912篇 |
2011年 | 3018篇 |
2010年 | 2603篇 |
2009年 | 3072篇 |
2008年 | 3041篇 |
2007年 | 3384篇 |
2006年 | 3274篇 |
2005年 | 2859篇 |
2004年 | 2680篇 |
2003年 | 2590篇 |
2002年 | 2320篇 |
2001年 | 2026篇 |
2000年 | 1889篇 |
1999年 | 1753篇 |
1998年 | 1518篇 |
1997年 | 1392篇 |
1996年 | 1275篇 |
1995年 | 1071篇 |
1994年 | 1100篇 |
1993年 | 930篇 |
1992年 | 742篇 |
1991年 | 528篇 |
1990年 | 471篇 |
1989年 | 370篇 |
1988年 | 285篇 |
1987年 | 191篇 |
1986年 | 121篇 |
1985年 | 82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35篇 |
1977年 | 24篇 |
1954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宋旭东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4):91-94
"信息化质检平台IGCES"及"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检软件"是某省地理国情普查采用的主要人机交互质量控制软件。该类软件使用复杂,某些检查项耗时长,难以满足快速化质检的要求,本文结合地理国情普查具体实施要求,提出"人工详查、基于ArcGIS 10.1平台与质检软件概查"的快速质检方法,为国家战略规划制定、空间规划管理、区域政策制定、灾害预警、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222.
223.
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中山带森林发育与气候土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干旱区山地森林发育状况及其土壤因素影响的分析,对干旱区乃至全球山地森林带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主要利用森林调查与遥感影像数据,确定该流域森林带的分布状况,并结合流域气象与土壤采样数据,重点分析气候土壤因素对森林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流域森林带位于海拔1 510~2 720 m,胸径与树高随海拔增加呈双峰曲线;其中胸径两个峰值分别位于约海拔2 000 m与2 550m,而树高峰值分别为海拔2 100 m与2 600 m,均稍高于胸径的峰值海拔高度;2.在森林带内,年均温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最冷月均温(1月)则表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与其他地区相比,该流域高山林线年均温较高,最冷月均温相差较大,而最热月均温差异不明显;年降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海拔2 0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土壤属性随海拔递增呈规律性的变化趋势:森林带内海拔约2 000~2 700 m树木发育较好,其有机质、全磷及全氮含量较高;CaCO3,pH值及电导率最小值与海拔2 000 m的最大降水带恰好吻合;土壤A层(0~10 cm)有机质、全磷及全氮含量与B(10~30 cm)、C(>3... 相似文献
224.
个旧老-卡岩体接触-凹陷带锡-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旧老—卡岩体接触—凹陷带是个旧矿集区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构造带,该带中锡、铜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凹陷带内矿体地质特征、围岩地层含矿性、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结合大地构造环境,结果认为,凹陷带矿体是多种成矿物质来源,经历多种地质作用、多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多因复成矿床,接触-凹陷带锡-铜矿体形成主要与燕山中晚期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其次与印支期海底火山-沉积与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25.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豫西南山区。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地表多出露变质岩及侵入岩,岩体风化强烈,多赋存基岩裂隙水,地质构造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园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通过野外调查及评价,园区处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针对地质公园这一特色旅游,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保障当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6.
论山东东营、惠民盆地油田水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东营、惠民盆地的油源断裂,即沟通生油岩与非生油岩的同生断裂发育区,出现了油田水的高含盐度分布带。它不仅与已知油气藏的分布相一致,而且水的含盐度异常值与石油储量之间呈正相关。笔者以东辛、现河庄和临商油田为例,分析了油田水与油气藏形成的成因和伴生关系,还用相关曲线定量预测了盆地新区石油地质储量,并经钻探证实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227.
广州市蔬菜生产布局与“渡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蔬菜供应出现淡季的主要原因,指出现行蔬菜生产布局的不合理性,并提出合理调整生产布局,改善淡季蔬菜供应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28.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4):473-480
On 12 May 2008 and 20 April 2013, respectively, the devastating magnitude 7.9 (Wenchuan) and magnitude 7.0 (Ya’an) earthquakes struck the southwestern Longmen Shan fault zone (LMSFZ),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se events were notable because they occurred in a heavily populated area and resulted in severe damage and loss of life. Here we present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potential field anomalies and a crustal-scale seismic reflection image to investigate the crustal structure and some tectonic relationships associated with these devastating event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ustal block possesses an irregular margin that extends westward beyond the LMSFZ to the northeast and merges gradually with the LMSFZ to the southwest. We interpret this variation in deep structure to create a lateral heterogeneity in the local stress regime that explains the observed variations in fault geometry and slip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seismicity, of the LMSFZ. This structural complexity results in a differential build-up of stress as the Tibetan Plateau is being extruded eastward. Thu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help identify potential natural hazard zones and focus efforts on hazard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229.
北祁连东段米家山地区碰撞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家山地区位于北祁连东段 ,区内下奥陶统阴沟群为一套海相火山—碎屑岩建造。在加里东末期 ,米家山岩体最终定位。通过填图发现 ,岩体与阴沟群变质地层呈“互层状”产出。在岩体的中心部位发育两条角闪岩相变质带 ,其变质条件由早期中—高压中温向晚期低压高温演化 ,变质作用为多期碰撞变质作用。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造山作用是一个连续过程 ,同时也说明了与其相伴的变质作用必然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与花岗岩相伴的地区 ,严格地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来解释变质成因是与板块构造观点不相符合的 ,它们可能是一个起因的不同结果 ,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