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6篇
  免费   946篇
  国内免费   1654篇
测绘学   670篇
大气科学   2180篇
地球物理   1159篇
地质学   1449篇
海洋学   507篇
天文学   1052篇
综合类   256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重塑非饱和粘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的饱和度是基于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一个衍生变量。存在因应水分状态变化和因应密度状态变化的两类饱和度变化过程。根据23组不同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UU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讨论了重塑非饱和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粘聚力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准线性的。内摩擦角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弱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02.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效果的雷达探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与变形性态研究,尤其是盾尾壁后注浆效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首次利用探地雷达方法,对上海某盾构隧道盾尾壁后注浆分布进行探测,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有效地探测隧道壁后的注浆分布,为隧道纵向力学变形性态的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一次梅雨锋降水系统三维风场双、三雷达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海光  王玉彬 《气象》2003,29(5):13-17
2002年,“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项目首次启用三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对暴雨系统进行同步观测,作者使用MUSCAT技术对6月24日梅雨锋雨带上的一个中β系统进行了双、三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对比分析,表明大气中低层辐合线是此次暴雨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4.
应用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风场作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2002年6月23日发生在安徽西部的一次暴雨过程,以有限的探空资料作为大尺度背景场,应用合肥CINRAD-98D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准四维变分分析方法进行反演,获得了不易被常规探测到的中小尺度三维风场,由此分析了引起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指出暴雨中心位于风速切变的下方,同时上空也伴随辐合中心,以及正涡度极大值。分析结果表明,变分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从雷达资料中提取三维风场的方法。利用雷达资料反映中尺度天气系统,同时又加入大尺度的背景场作为基础,两者相互弥补,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天气状况。在气象预报中有效地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有助于研究更为细致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结构,而且也可为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提供准确的初始场。  相似文献   
105.
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误差和资料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用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进行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方位定位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利用概率分布法订正配对的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的方法。以2001年973“中国暴雨”外场试验期间获取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为例,比较了合肥、马鞍山和宜昌、荆州的两对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方位的改变对观测数据对比的影响;分析了这两对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测量误差引起的风场反演的误差。结果表明:两对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的空间位置和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合肥与马鞍山雷达的回波强度有一定差异,径向速度也有1~2 m/s的差异。风场反演的误差与风场的方向、大小、空间位置等有关。在两个径向速度夹角在40°~140°范围内,共面上的风场的反演误差在1~2倍的雷达探测径向速度的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6.
根据中—吉—乌铁路(中国段)沿线近10个水文观测站40多年(建站一2000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对中—吉—乌铁路(中国段)最大洪峰流量设计值进行系统的研究。应用统计学导出的P—Ⅲ分布,预测了中—吉—乌铁路(中国段)最大洪峰流量不同概率设计值。这对于中—吉—乌铁路(中国段)工程设计和施工及未来铁路养护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07.
HUBEX强化观测期雷达测雨在水文过程模拟中的应用(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全球能量与水循环亚洲季风试验区的淮河黄泥庄水文站控制的史河流域(805 km2)为研究区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栅格水流流向,构建数字流域及空间拓扑关系;然后,将阜阳雷达观测数据经过订正校准后作为研究区内每一栅格单元上的雨量输入,并在每一栅格上应用新安江模型构建产流模型;再根据每一栅格至流域出口断面-黄泥庄水文站的距离,运用Muskingum方法进行汇流演算,从而获得黄泥庄站的流量过程。计算结果显示,从1998年5月31日-8月3日的强化观测期内模型确定性系数为92.41%,其间4场洪水的确定性系数分别为85.64%、86.62%、92.57%和83.91%,高于应用地面雨量计观测的数据计算的结果。这说明雷达测雨数据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当它应用于水文过程模拟时优于地面雨量计资料,基于栅格的水文模型为充分利用雷达数据提供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08.
雷达雨量计资料用于径流模拟(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测雨雷达结合稠密和稀疏雨量站网估计流域降水分布,将小同方法获得的降水分布输入降水径流模型TOPMODEL,模拟1998,1999夏季GAME/HUBEX试验区梅山和鲇鱼山集水区的径流,并与实测径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雷达结合集水区内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优于传统的用稠密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2)利用雷达结合集水区外相对稀疏的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和用集水区内稠密雨量计网模拟径流的精度相当,显示了测雨雷达在径流模拟和洪水预报中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9.
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礼立  翟长海 《地震学报》2003,25(3):250-261
实际记录到的真实地震动在工程结构的抗震研究、分析和设计中往往作为一种施加到结构上使结构振动,直至破坏的地震荷载.如何合理选择真实的地震动记录作为研究结构地震反应的输入,一直是国内外抗震研究和设计中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概念;然后在收集到的国内外5000余条被认为有重要意义的地震动记录基础上,利用综合估计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方法,对4种场地类型分别给出了长周期、短周期和中周期结构的国内外最不利设计地震动;最后通过几类不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初步验证了本文所确定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0.
A case study of a particularly intense cold air outbreak over the northAtlantic Ocean extending from the northeast coast of the UnitedStates to the Gulf Stream is described. A RADARSAT satellite synthetic apertureradar (SAR) image of this outbreak dramatically illustrates the spatialevolution of convection. Nearly coincident images from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Advanced Very HighResolution Radiometer are used to compare many interesting features.In addition,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rawinsonde data, 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 buoy data, and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e Coastal Mixing and Optics mooring data arepresented. We use these data to help describe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layer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is outbreak.Rows of cellular convective clouds begin to appear some distance offshore and then slowly increase in horizontal diameter and wavelength in the downwind direction, with a subsequent jump in cloud diameter downwind of the Gulf Stream North Wall (GSNW). The SAR image shows a similar evolution of sea-surface footprints of these boundary-layer features. This change in boundary-layer structure is attributed to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static stability. About 300 km south of the GSNW in the SAR image, an even larger jump in cell diameter appears and the cells becomenon-uniform with bright crescents and filled semi-circles on thedownwind sides of the cells. These are believed to be surface effectsof gust fronts induced by the mesoscale cellular convection and enhanced by the overall northwesterly f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