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2篇
  免费   1338篇
  国内免费   2204篇
测绘学   571篇
大气科学   3886篇
地球物理   1225篇
地质学   1169篇
海洋学   786篇
天文学   174篇
综合类   370篇
自然地理   433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The non-linear solvers in numerical solutions of water flow in variably saturated soils are prone to convergence difficulties. Many aspects can give rise to such difficulties and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gravity term and the prescribed-flux boundary in the Picard iteration. The problem of the gravity term in the Picard iteration is iteration-to-iteration oscillation as the gravity term is treated, by analogy with the time-step advance technique, ‘explicitly’ in the iter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the gravity term is an improvement of the ‘implicit’ approach of Zhang and Ewen [Water Resour. Res. 36 (2000) 2777] by extending it to heterogeneous soil and approximating the inter-nod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 the diffusive term and the gravity term with the same scheme. The prescribed-flux boundary in traditional methods also gives rise to iteration-to-iteration oscillation because there is no feedback to the flux in the solution at the new iteration. To reduce such oscillation,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provide such a feedback to the flux.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Picard and Newton iteration methods for a wide range of problems show that a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proposed methods greatly improves the stability and consequently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making the use of small time step and/or under-relaxation solely for convergence unnecessary.  相似文献   
102.
贡嘎山东坡亚高山森林区蒸散力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海螺沟 30 0 0m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运用Penman公式法 空气饱和差法和桑斯维特公式法 ,计算了贡嘎山东坡亚高山林林的年平均蒸散力 ,其结果为分别为 431 81mm、171 4mm和 44 6 4mm。通过分析蒸散力的影响因素 ,对这三种计算蒸散力的方法作了比较 ,对计算结果存在的差异作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认为用Penman公式法可以估计出本研究区的蒸散力。同时 ,对蒸散力及其影响因自进行了相关分析 ,指出湿度和风不是速制约研究区蒸散力的主导因子 ,并分析了蒸散力与水面蒸发的关系 ,由此推导出估算蒸散力的简便方程 :PE =6 6 77 0 6 91E60 1 0 75 1ITm 0 0 396Pm。  相似文献   
103.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云南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本项研究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蓝本,运用小区实验等手段,综合分析了各个侵蚀因子,建立了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A=R·K·LS·c·P,并确定了方程中诸因子的求算方法和数值,以及该流域土壤允许流失量,为方程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数据。同时,还进行了方程的检验,方程计算值与小区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6.3%以下,表明该方程在实际应用中是可靠的。该方程的建立,可为云南金沙江流域预测预报土壤侵蚀,制定土地合理利用规划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了一套可靠的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在应用新近建立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测算该流域各县(市、区)年均土壤流失总量和各地类年均 土壤流失量基础上,分析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的总体特征、各地类水土流失特征和不同坡度级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 征,为因地制宜地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5.
106.
挠曲线复位的微分方程解法求梁的位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位移求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积分法和叠加法。积分法的困难是当多个荷载同时作用时,要按控制面分段列弯矩方程,这样,两次积分时带来的积分常数较多,导致依边界条件、连续条件定这些常数时要解多个联立方程,计算繁杂。梁位移求解的叠加法是借用典型荷载下梁已知积分结果来进行对应位置位移的叠加,具体是查转角方程、挠曲线方程表格。从表中知,梁任一位置处的位移方程大多是多次多项式,很难记忆,故离开表格便无法采用。本文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求梁的位移,通过设置比拟梁,使比拟梁的挠曲线复位于原梁,从而建立了相应的微分方程,求解此方程后便可得梁的位移,避开了分段多次积分或查表的弱点。  相似文献   
107.
陈宝杰  卜长根 《探矿工程》2003,30(3):30-32,34
通过对普通机构二维力因素影响的分析,利用修正公式计算求值,以修正单因素影响最大值计算所产生的误差。利用这一计算方法,对CD—3型钻机卡盘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正确的设计结果,说明用修正公式对多因素影响采用单因素影响最大值计算进行修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8.
王淑英  高永胜 《水文》2003,23(5):5-9
在水分析计算中,经常涉及到变量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拟合,而在拟合各种特性曲线时,通常应用以实测资料与拟合曲线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作为目标函数的方法——最小二乘法,但这种方法忽视了所有实测点应与拟合曲线间的相对误差尽量不超过某一百分比的原则,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提出了非线性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及线性相关方程的最小距离平方和法,探讨改进了传统的最小二乘法达到优化的效果。最小距离平方和法与常用的图解法相比,本法所得成果较为客观;与传统的单方向(x或y方向)最小二乘回归法相比,所求线性方程不会因坐标系的选取而改变。最后应用算例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9.
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对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分析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物理前提.将探地雷达的道路厚度检测技术与常规的钻孔取芯方法进行对比,并根据笔者在工作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说明探地雷达在公路厚度结构检测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探地雷达检测中如何计算速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明德 《物探与化探》2003,27(3):220-222,236
雷达波的传播速度随介质而变,这给准确定位探测目标带来了一些困难,因为目标深度取决于速度与讯号反射时间的乘积.但另一方面,利用速度变化与介质的关系,反过来可以推断介质的物质架构.作者结合实用例举了7种求速度的方法,以供使用探地雷达的同行们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