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5篇 |
免费 | 655篇 |
国内免费 | 7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2篇 |
大气科学 | 539篇 |
地球物理 | 1212篇 |
地质学 | 1519篇 |
海洋学 | 563篇 |
天文学 | 81篇 |
综合类 | 332篇 |
自然地理 | 5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66篇 |
2020年 | 193篇 |
2019年 | 193篇 |
2018年 | 148篇 |
2017年 | 159篇 |
2016年 | 211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221篇 |
2013年 | 288篇 |
2012年 | 227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189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217篇 |
2007年 | 232篇 |
2006年 | 196篇 |
2005年 | 163篇 |
2004年 | 168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85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Flow dynamics at the origin of thin clayey sand lacustrine turbidites: Examples from Lake Hazar,Turkey 下载免费PDF全文
Sophie Hage Aurélia Hubert‐Ferrari Laura Lamair Ulaş Avşar Meriam El Ouahabi Maarten Van Daele Frédéric Boulvain Mohamed Ali Bahri Alain Seret Alain Plenevaux 《Sedimentology》2017,64(7):1929-1956
Turbidity currents and their deposits can be investigated using several methods, i.e. direct monitoring, physical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sediment cores and outcrops.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thin clayey sand turbidites found in Lake Hazar (Turkey) occurring in eleven clusters of closely spaced thin beds. Depositional processes and sources for three of those eleven clusters are studied at three coring sites. Bathymetrical data and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geomorphology of each site. X‐ray, thin sections and CT scan imagery combined with grain‐size, geo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measurements on the cores allow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urbidites. Turbidites included in each cluster were produced by remobilization of surficial slope sediment, a process identified in very few studies worldwide. Three types of turbidites are distinguished and compared with deposits obtained in flume studies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Type 1 is made of an ungraded clayey silt layer issued from a cohesive flow. Type 2 is composed of a partially graded clayey sand layer overlain by a mud cap, attributed to a transitional flow. Type 3 corresponds to a graded clayey sand layer overlain by a mud cap issued from a turbulence‐dominated flow. While the published experimental studies show that turbulence is damped by cohesion for low clay content, type 3 deposits of this study show evidence for a turbulence‐dominated mechanism despite their high clay content. This divergence may in part relate to input variables, such as water chemistry and clay mineralogy, that are not routinely considered in experimental studies. Furthermore, the large sedimentological variety observed in the turbidites from one coring site to another is related to the evolution of a sediment flow within a field‐scale basin made of a complex physiography that cannot be tackled by flum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222.
中国大陆克拉通地体地壳密度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重力场小波变换的尺度—源深度转换律,进行地面重力异常场多尺度分解,取得了反映中国地壳不同埋藏深度的小波细节,揭示了克拉通地体地壳的密度结构。中国大陆克拉通地体地壳密度结构的总体特点是:地壳密度总体偏高,尤其是在经历了岩浆底垫作用后,下地壳形成了粗大的和高密度的壳根,而造山带的下地壳通常有低密度的山根。现今的克拉通地体有几个演化的阶段,由陆地核演化为一定规模的克拉通地体可能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同演化的阶段地体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变化,要赋予大地构造单元以演化阶段的内涵,才能准确理解它们的行为和属性。同时,根据地壳密度结构成像的结果,可以了解克拉通地体的成熟度。中国大陆克拉通地体或者内部地块的地壳密度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上中下地壳密度都偏高的属于第一类,称为典型的克拉通,塔里木、阿拉善、华北东部、上中扬子等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克拉通地体上地壳密度偏低,而下地壳密度偏高,称为弱结晶基底的克拉通,鄂尔多斯和佳木斯属于第二类。第三类上中地壳密度偏高,而下地壳密度偏低,称为无壳根的克拉通残片,柴达木和准噶尔盆地属于此类,它们可能是古克拉通地体的残片。 相似文献
223.
以甘肃省陇西站月降水资料为例,应用9种3维Archimedean Copulas函数构造了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的联合概率分布,并进行了多变量的拟合优度评价,利用优选出的3维非对称型M12 Copula函数,计算联合分布的重现期以及不同组合下的条件概率与条件重现期。结果表明,M12Copula函数可以描述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间的联合分布。由于Copula函数能够用来构建不同边缘分布的联合分布,可以获得变量间不同组合下的重现期,因而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干旱的特征,是描述干旱多变量分布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24.
地震工况下坝坡的抗滑安全系数取值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工况下的坝坡抗滑稳定性核算一直是大坝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坝坡安全性的基本保证。本文从概率极限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坝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的概率意义,提出了将地震发生当做概率事件的坝坡可靠度计算方法。为验证将地震超越概率纳入坝坡稳定分析中的合理性,本文通过两个典型算例和小浪底坝坡典型剖面的抗滑稳定性分析研究了坝坡在地震工况下的单一安全系数与可靠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坝坡稳定分析中引入超越概率计算所得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与以往的将地震发生当做确定性事件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显著提高了坝坡的可靠指标值;比较可靠指标与单一安全系数的取值标准显示出在坝坡稳定分析中合理地引入地震概率分析方法能够保证坝坡在地震和正常工况下有相近的可靠指标值 相似文献
225.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下涵洞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新兴的电阻率方法,与常规电阻率方法相比,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测点密集,反映地电信息更丰富,更直观以及资料解释简单方便等特点。本文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测地下涵洞,实践证明,高密度电阻率法获得的图形,质量高,解释误差小,是一种方便实用,效果良好,能广泛应用于工程勘测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226.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全球碳循环变化中意义重大。利用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2003年)获得的双层网格化大密度、高精度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数据,估算了全省0~20 cm、0~100 cm及0~160 cm的土壤碳密度和储量,并对SOC密度和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土壤固碳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0~20 cm、0~100 cm和0~160 cm土层SOC密度分别为222 kg/m2、764 kg/m2、1009 kg/m2,各土层SOC密度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9 kg/m2、1164 kg/m2和1534 kg/m2);(2)0~20 cm表层SOC密度分布总体呈现为沿海地区低,鲁西北平原、鲁东丘陵中等,鲁中南山区偏高的分布格局;(3)与18年前第二次土壤普查(1985年)数据对比,表层SOC密度从143 kg/m2升高到222 kg/m2,全省陆域(1570万km2)0~20 cm表层SOC储量则由22641 Mt增加至35065 Mt,净增了12424 Mt,SOC密度以0044 kg/(m2·a)的平均速率在土壤中积累,整体表现为“碳汇”效应;据估算,尚有50523 Mt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227.
以重庆梁-忠(梁平县-忠县)高速公路礼让隧道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测线法调查现场节理,获得了节理产状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并从分形几何学的角度分析了节理间距及迹长的分形分布规律,推导出能反映节理间距及迹长分布状态的分形维数D及分形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在该基础上采用Matlab软件以及Monte-Carlo随机分析方法,产生节理参数随机数,结合3DEC中最新模块离散裂隙网络(DFN)技术,建立了能反映节理裂隙分布特征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分形分布比负指数分布包含更多的间距、迹长分布信息,更接近于实际分布;分形维数D反映了节理间距、迹长在其变化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分形维数的大小取决于小间距、小迹长部分数量在总节理数量中的比例,为节理裂隙岩体网络模型构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28.
从理论与模型算例两方面对一种以Parker公式为基础的频率域位场反演方法做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表明它是一种能够更有效地引入低通滤波因子的迭代方法。与改进的正则化稳定因子相结合,提出新的快速正则化反演方法。除了将其用于反演求解均质界面以外,它也被推广至变物性的界面反演以及物性反演 相似文献
229.
利用NASA行星数据系统提供Apollo计划登月点采样线路影像数据,通过与嫦娥二号CCD数据、印度M~3数据空间校正获得采样路线坐标。开展嫦娥二号CCD数据与印度M~3数据MAP(后验概率)融合并选择Apollo 15、Apollo 16-62231的LSCC测得的标准岩石双向反射率光谱与M~3、嫦娥二号进行交叉定标。本文采用月球岩石光谱谱型全特征分析方法,选取涵盖Apollo计划登月获取的36个基站主要岩性87种、285件岩石样品,利用校正后的M~3数据分析月球典型岩石各阶吸收反射特征,建立月球典型岩石标准遥感影像光谱库,此后应用Apollo 623个岩石样品进行对比得到很好结果,同时完成Apollo 16登月点周围领域岩性分布图,并讨论了研究区的岩石成因,Apollo 16区域形成于高地大撞击,在早期的研究中已经被用于划分月球年代,本文方法对于月球岩石类别研究与理解月球的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30.
地面物探在岩溶地基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桂林某花园综合楼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岩溶地区工程建筑地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存在土洞、软土等工程隐患。常规工程勘察手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一一查清这些隐患的分布特征。地面物探是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工程辅助勘探方法。但物探方法有多种,在选用时,必须根据场地条件、探测目标、方法性能及工作成本等来综合考虑,选择适用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探测效果。桂林某花园综合楼地基主要以红粘土为主,软土、土洞发育,红粘土之下,桂林组灰岩表面起伏强烈,溶洞发育。根据场地地质特征及基坑开挖特点,本勘察采取浅层地震折射、反射波法,并配合高密度电阻率测量,较好地查明了场地软土和土洞的分布位置,为综合楼的地基处理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