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8篇
  免费   841篇
  国内免费   1065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1235篇
地球物理   1295篇
地质学   1368篇
海洋学   942篇
天文学   188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62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文中研究了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双热带辐合带(Double ITCZ)现象,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海洋热量收支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Double ITCZ现象是在热带太平洋赤道南北两侧各出现一条ITCZ的现象,这是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异常现象,与实际气候中出现的Double ITCZ现象并非指同一问题。文中对比观测和模式结果,指出了Double ITCZ现象的主要特征,针对它的出现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再利用模式输出的热量收支各项进行统计,得到了从海洋热收支分析得到的海表温度变化原因。与观测到的正常模态相比,Double ITCZ是一个异常的模态,它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西太平洋暖池区的降温和东南太平洋10°S附近的升温。海洋热量收支分析表明,暖池区的降温主要是受到扩散的作用,而表层平流的异常增暖在决定异常辐合带区升温过程中占第一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2.
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胡国权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3,61(2):146-163
通过对 1991年 5~ 7月江淮暴雨期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不同降水过程中江淮暴雨区及其临近区域的水汽收支和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 1)从水汽输送的机制来看 ,一方面 ,有大量的水汽以定常涡动的方式从孟加拉湾及南海输送到中国江淮地区 ;另一方面 ,江淮地区的瞬变涡动水汽向北输出 ,这可能与江淮地区频繁活动的α和β中尺度系统有关 ,它们将江淮地区汇集的充沛的水汽除了大部分以降水形式降下外 ,剩余部分继续向水汽较少的高纬地区输出 ,以维持全球水汽的平衡。( 2 )在降水过程中 ,局地蒸发项在水汽的供应中或再循环中十分重要 ,其数值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这与1998年的降水情况相似。( 3 )在降水过程中 ,暴雨区的水汽主要是从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的 ,东边界和北边界则流出 ,并且水汽的流入、流出主要在中低层进行。 (a)在流入边界上 ,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 ,暴雨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流入的垂直差异可能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b)对于暴雨区 ,不同强度的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 4)在 5次降水过程中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对应降水的大值区 ,表明了水汽凝结加热对大气加热所起的主要作用。梅雨期降水 ,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对流活动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13.
首次使用HLAFS数值预报产品对黑龙江省暴雨进行分析,结合T63数值预报产品,利用两者提供的物理一08时和20时的实况场和预报场格点资料,对黑龙江省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了暴雨发生的物理机制,指出深厚的水汽条件以及水汽的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的存贮和释放是产生暴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4.
利用中国大陆丰富的地震记录,对表征地震能量空间分布局域标度特性的各参量〔1〕及其组合进行系统研究,提炼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用于日常地震监测预报的实用方法,特别着重于“异常”划分方式及划分标准的研究。这一划分方式及划分标准对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段均是“动态”可变的,对所研究的10个区域内发生的中强地震进行回顾性的预报检验,发现对于较短时期(0.5-1.5年),其最大预报评分的平均值介于0.3—0.6之间,明显高于随机应答的概率评分,表明多参数综合使用具有相对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5.
可控消能减震原理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减震结构体系及其分析方法。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系统由控制装置及耗能装置组成,控制装置根据结构反馈的相关信号,在回头点处启动耗能装置,耗散大量地震能量,属于半主动控制范畴。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效果良好,能够将结构的地震位移反应降低50%以上。本文介绍了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工作原理、数学模型、理论分析方法及算例,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6.
王卫国  蒋维楣 《气象科学》1997,17(3):274-279
利用三维非静力能量闭合(E-ε)的边界层模式,以深圳海岸复杂地形进行了实际模拟。结果给出了该地区海陆风情形下气流和湍流孤变化特征。在海风发展盛期,气流方向由大面积的水域和内陆的位置决定,不规则海岸线对局地气流影响不大,夜间陆风时,不规则海岸线对局地气流影响较大,湍流能量高值颁在陆地上空的不稳定层内,水面上湍能很小。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上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7.
用完全的散度风(vD)和旋转风(vR)动能收支方程对8116台风和8407台风以及8116台风与其外围暴雨区的关系作了讨论。结果表明:台风区的有效位能通过散度风动能(KD)转换为旋转风动能(KR).台风向区域外部输出动能,在暴雨区上空通过涡度、散度场相互作用的转换机制由KRKD转换,散度风加大触发对流发展产生暴雨,这可能是台风与其外围暴雨联系的一种能量过程。  相似文献   
118.
全球不同纬度带平均有效位能的季节急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0~1988年ECMWF的资料,计算了对流层500 hPa、300 hPa和平流层100 hPa逐日和月平均的纬向平均有效位能(PZ),分析其季节过渡,比较不同纬度带的季节性急变。结果表明,在4月和10月附近,各纬度带上均可出现PZ的急变。而且用逐日资料还可分析出6月急变。在北半球对流层高层(100 hPa)PZ的季节性急变不如低层(500 hPa)明显,而在南半球PZ的季节性急变与北半球相反,高层比低层明显。  相似文献   
119.
青藏高原冬小麦田辐射能量收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藏高原冬小麦田净全辐射各分量的观测资料分析,论述了净全辐射及其各分量的日变化特征;计算得出冬小麦抽穗—乳熟期麦田平均反射率为13.3%,净全辐射占总辐射百分率:白天75%,包括夜间67.4%;指出了净全辐射和总辐射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给出了由总辐射计算净全辐射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0.
江苏省主要作物农田水分盈亏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苏省1980~1992年土壤湿度资料,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运用运筹学中的优化技术,结合本省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生长实际情况,提出有效降水量、下层水分补给量等计算方法,建立了旱地和稻田农田水分盈亏量的计算模式,以便应用实时降水和土壤湿度等资料,计算全省农田水分盈亏量,及时提供农业气象情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