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603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86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31.
岳岩裕  牛生杰 《中国沙漠》2016,36(5):1400-1407
对2010年3月广东湛江东海岛海雾外场观测试验中获得的雾水样本和气溶胶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海雾中气溶胶和雾水组分的特性以及沙尘过程对其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岛的气溶胶数浓度比内陆城市低1个数量级,环境相对清洁,其早晚的峰值明显,午后存在一个低值。气溶胶谱呈单峰分布,峰值半径为0.02~0.1 μm。雾日的气溶胶数浓度明显低于非雾日,最大值分别集中在0.05~0.1 μm和0.1~0.5 μm。雾过程开始后气溶胶数密度下降,尤其是小粒子端数密度减少显著;雾过程结束后气溶胶数密度会恢复到正常数值。受沙尘影响的过程中雾水中Ca2+和Mg2+明显增加,气溶胶粒子谱拓宽,直径大于1μm的气溶胶数密度高于其他雾过程;沙尘过境后气溶胶谱变窄,数密度显著减少,离子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232.
A stratus-sea fog event that occurred over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on 3 June 2011 is investigated using observa-tions and a numerical model, with a focus on the effects of background circulation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ront (SSTF) on the transition of stratus into sea fog. Southerly winds of a synoptic high-pressure circulation transport water vapor to the Yellow Sea, creating conditions favorable for sea fog/stratus formation. The subsidence from the high-pressure contributes to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at the top of the stratus. The SSTF forces a secondary circulation within the ABL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the sink-ing branch of which on the cold flank of SSTF helps lower the stratus layer further to reach the sea surface. The cooling effect over the cold sea surface counteracts the adiabatic warming induced by subsidence.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becomes weak and the fog patches are shrunk heavily with the smoothed SSTF. A conceptual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transition of stratus into sea fog over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Finally, the analyses suggest that sea fog frequency will probably decrease due to the weakened SSTF and the reduced subsidence of secondary circulation under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   
233.
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FSR再分析资料,采用EOF的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黄东海边界层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2个模态的分布型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下垫面热通量和垂直环流,统计了ICOADS资料中近30a逐月低云发生频率和海雾发生频率,揭示了其与边界层高度分布特征的一致性。结果表明:盛行风的平流作用与下垫面特征相结合造成的低空稳定性的变化是黄东海边界层高度时间上夏季低、冬季高,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重要因素。EOF分析中第一模态表现为整个黄东海区域具有一致性,主要是大尺度环流的影响;第二模态为春秋相反的2个分布型,与海洋锋、冷舌以及暖水团的季节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最大值出现时间以及其大小在空间上较为一致,而最小值以黄东海海洋锋为界,向北逐渐减小,以南差异性不大,出现时间上有较大的差异。,这主要由黄东海冷舌、暖水团以及海洋锋的季节变化所引起对边界层经向分布影响较大所引起的。春夏季节,南部(西部)低云发生频率高于北部(东部),海雾发生频率低于北部(东部);海雾高频区对应较低边界层高度,而低云高频区对应相对较高边界层高度。  相似文献   
234.
施晓晖  徐祥德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0):3230-3239
针对2011年12月初北京及华北持续近一周的严重大雾天气这一热点事件,从城市群大雾过程气溶胶区域影响的视角,基于"973"项目"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的研究工作,就北京及周边地区大雾天气与大气气溶胶区域影响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大雾前低空SO2和NO2浓度存在"积聚"与"突增"现象.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季雾日数和气溶胶光学厚度则呈正相关,并具有"同位相"的年际变化趋势.研究同时发现北京及其南部周边的冬季气溶胶高值区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其与北京周边居民户数高值区有所吻合,反映了冬季北京城市气溶胶颗粒物的远距离影响源区及大尺度输送效应.统计分析指出,冬季北京气溶胶颗粒物PM10、PM2.5主要影响成分是SO2和NOX,且有关研究也表明,电厂、采暖和工业面源是SO2的三大本地排放源,而机动车、电厂、工业为NOX的三大本地排放源,上述大气PM10、PM2.5主成分污染源亦与雾水样本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即冬季由于燃煤在生活能源中的比例较大,北京雾水中硫元素和碳元素的含量都较高.因此,北京冬季大雾不仅与北京城区气溶胶及其污染排放影响存在相关关系,而且与北京周边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气溶胶及大气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和气溶胶区域影响效应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北京雾霾天气及相关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首先要着眼于局地污染物的减排,但同时如何做好区域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5.
This review presents some of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sea fog research,including fog climatology,fog structure in the marin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forecasting of fog.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tmospheric observational techniques and equipments,new facts about sea fog are revealed.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 and dissipation of sea fog are further explored with the help of advanced atmospheric models.  相似文献   
236.
利用南宁市所管辖8个站1965~200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南宁市大雾天气的分布情况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宁市大雾的平均季节分布为冬季最多,夏季最少。各月大雾总日数出现频率呈双峰型,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雾日数的年际变化呈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37.
霾和轻雾的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综合分析霾和轻雾的成因和各自的特征,掌握判别它们的方法,在复杂情况下,可避免混淆和误记。  相似文献   
238.
广东雾霾天气能见度时空特征分析——年际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0-2003年广东省2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4 a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连续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广东地区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在EOF的前2个主模态,方差贡献分别占17.4%和11.8%.其中第1主模态的空间场与广东省自然地理区划基本对应,其时间序列反映的主要是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年代际变化.在1992年前后由正向负的逐渐减小可能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广东地区经济活动的明显增强有关;第2主模态的空间场反映出广东地区能见度时空变化一致性的特点,其时间序列具有显著的准2 a、4 a和8 a振荡周期,所反映的主要是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际变化,可能与大尺度季风区对ENSO年际变化信号的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39.
蒋星 《气象》2012,38(1):118-122
2011年10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心分别位于格陵兰岛北部和亚洲北部,位于格陵兰岛的中心比常年略偏强。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现4波型分布,大西洋中部和太平洋东部大槽的强度略偏强,东欧槽和东亚槽比常年偏弱。南支槽大约位于90。E附近略偏西,与多年平均位置一致,强度略偏强。副热带高压强度接近常年同期。2011年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0.6℃,较常年偏高1.0℃。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8.7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7 mm。月内出现4次较强降水过程、2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和3次大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40.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和数值预报产品的雾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气象卫星云图为基础, 应用云雾光谱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雾区的动态检测和提取;并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探讨雾区变化与多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表明:雾区移动速度与地面风速有关,一定的相对湿度、地气温差和风速大小等要素阈值可以作为雾的排空条件。利用经修正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输出的气象要素产品,对卫星遥感雾区进行0~2 h的外延预报,进而建立了一个大雾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平台,对2009年和2010年多雾季节的1—4月大雾过程应用统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雾短时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