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9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测绘学   362篇
大气科学   390篇
地球物理   631篇
地质学   590篇
海洋学   495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1 毫秒
71.
72.
针对城市电力隧道结构、走向多变、电缆设施多、电磁干扰大等因素,常规的监测方法难以顺利完成的现状,对目前先进的3种隧道结构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光纤传感自动技术解决了电力隧道结构监测点布设困难,数据受电磁干扰大的问题,能实时有效、可靠、高精度地监控电力隧道,及时掌握隧道的应力、应变及振动等主要结构参数,确保隧道结构安全。研究对类似的城市电力隧道自动化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3.
AEKF在星敏感器低频误差补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需要精确的姿态信息来满足后续对地定位等工作,因此姿态确定精度十分重要。星敏感器的低频误差是影响卫星姿态确定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空间周期性的热环境变化引起的。为进一步提高卫星姿态确定精度,对星敏感器的低频误差产生机理即星敏感器主光轴做周期性扰动进行了分析,设计了星敏感器低频误差补偿方案,建立了考虑星敏感器低频误差在内的组合定姿模型,利用拓维卡尔曼滤波(AEKF)对低频误差进行补偿,并引入RTS平滑滤波进一步提高姿态确定精度。仿真实验表明,设计的星敏感器低频误差补偿方案能有效对其进行补偿,提高卫星姿态确定精度。  相似文献   
74.
为获得测站准确的土壤水分传感器标定参数,利用自动土壤水分站点的大型原状土壤为样本,在实验室同时进行人工称重观测和仪器自动对比观测,得到一系列的人工自动测量数据,以人工称重数据为准对自动土壤水分传感器进行订正。由于采用原状土壤,样本土壤的质地、密度、土壤颗粒和结合紧密度基本没有受到破坏,订正后的自动土壤体积含水量值能更加真实反映台站实际土壤墒情,能够修订人工对比观测期间由于样本空间不足导致的不合理的田间标定方程。  相似文献   
75.
地壳运动驱动力的探讨——核能与地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学昌 《地质学报》2016,90(1):24-36
本文综合核物理、天文和地质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导出在45亿年前太阳系的全部原始类地行星及其某些卫星(包括地球及月球)上,发生过大规模的、持续的铀、钚链式核裂变,释出了巨大的热能,熔化了整个原始星球。新星球的物质发生了重力分异作用、形成了按密度划分的圈层结构。地球中心是内地核,在高压下压成了固态。铀、钚下沉到内地核顶部停留,继续发生链式核裂变,但改变不了内地核的固态性质。从此处产生的核裂变能,主要以热对流的形式外导。直到前45亿年以后,铀的链式核裂变停止了,只剩下钚的链式核裂变,生成的热能减少了,地球开始冷凝。当熔浆表面温度下降到700~800℃时,较轻的花岗岩质岩浆首先凝固成薄层。它很脆弱、经不起大风浪和潮汐力的冲击,破碎成小块,随着下面对流的玄武岩质熔浆汇集起来,形成大片飘浮物,后来就成为大陸;小片的便成为岛屿。温度逐渐下降,地幔冷凝成固体。温度下降至100℃以下,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下落汇集在地表低凹处,便有了海洋和湖泊。所以海洋底主要分布着玄武岩。从内地核顶部不断产生的核能以"地幔柱"的形式穿过固体地幔,上升至地壳。受坚硬地壳的隔挡、便集中在地壳下构成软流层。当地壳岩石受热软化和可以流动之后,便开始向压力小的方向流动。又受日、月引力和地球自身自转力的作用,软流层的动能又有了增强。这种巨大的能量支配了地壳的升降、褶曲、断裂、变质、岩浆、火山和地震等活动。地球是天体之一,无时不受自然界各种作用力的影响,但支配它演化的主要作用力是核能。本文还简述了核能、核素与太阳系星体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利用GNSS干涉信号振荡幅度反演土壤湿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牟田  张波  杨东凯  洪学宝  杨磊  宋曙辉 《测绘学报》2016,45(11):1293-1300
根据干涉效应和GNSS接收机信噪比估计方法,推导了利用GNSS干涉信号幅度进行土壤湿度反演的模型,建模过程考虑了天线增益、土壤介电常数和噪声的影响。提出了使用AMPD算法从含有噪声的归一化干涉功率曲线中提取干涉峰值与谷值,进而反演了土壤介电常数与土壤湿度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提取出来的干涉谷值进行反演性能比峰值好,相对稳定准确的卫星仰角范围为5°~25°,湿度大于0.06cm~3/cm~3时反演结果更为准确,标准差在0.01cm~3/cm~3左右波动。  相似文献   
77.
遥感数据融合的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培  沈焕锋 《遥感学报》2016,20(5):1050-1061
数据融合是提升遥感影像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一直是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综述了遥感数据融合的进展与前瞻:首先对数据融合的层次与分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将遥感数据融合划分为同质遥感数据融合、异质遥感数据融合、遥感—站点数据融合、遥感—非观测数据融合4大类;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时—空—谱光学遥感数据的融合,从多视超分辨率融合、多尺度融合、空—谱融合、时—空融合、时—空—谱一体化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总结了遥感数据融合的前瞻研究方向,包括时—空—谱一体化融合的拓展、空天地观测数据的跨尺度融合、传感网环境下的在线融合、面向应用的融合方法等。  相似文献   
78.
魏志强 《探矿工程》2016,43(12):85-89
在老旧城区内采用定向钻进敷设地下管线,常常需要从已有的各类地下建(构)筑物或管线下方穿过,方案设计时就应考虑新建管道与之安全距离的取值问题。以厦门市某110 kV电力电缆的定向钻进工程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对国内现有规程规范及工程实例调查的基础上,对电力电缆保护管定向钻进敷设安全距离取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优化工程定向钻进敷设方案,指导该工程的建设,并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The wave power extraction by a cylindrical oscillating water column (OWC) device with a quadratic power take-off (PTO) model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In the experiment, a scaled model OWC was tested in a wave flume, with an orifice being used to simulate a quadratic PTO mechanism.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quadratic PTO model was linearized based on Lorenz's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work, which allows us to perform a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using an eigen-function matching method. The effects of higher harmonic components and the spatial non-uniformity of the surface velocity inside the chamber were discussed. A semi-analytical model was proposed to understand the viscous loss affecting the measured capture length. Our treatment of the quadratic PTO model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quasi-linear theoretical capture length and the laboratory measurement. Our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spatial non-uniformity and viscous loss could be noticeable for shorter waves.  相似文献   
80.
琼州海峡潮流能资源的数值模拟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量不断的增长使我们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而我国近海拥有复杂的海岸线和广阔的大陆架,其中许多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潮流能资源。潮流能资源评估则是其电站站址选择、发电量预测等工程设计的首要工作。结合两个站位的潮流实测数据,本文利用FVCOM海洋环流数值模式较好的模拟了琼州海峡潮波传播状况,分析了该海域潮流能资源水平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特征,初步估算了该水道的潮流能的理论蕴藏量,并采用FLUX方法对该水道的技术可开发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琼州海峡中心海域功率密度高,两岸资源低;可能最大流速、大潮年平均最大功率密度、小潮年平均功率密度和年平均功率密度等特征值分布基本相似;其丰富区域出现在海峡东口南部海域以及海峡中部海域,其中东口南部海域可能最大流速可达4.6 m/s,表层流大潮年平均最大功率密度为5996 W/m2,小潮平均最大功率密度仅为467 W/m2,年平均功率密度为819 W/m2,代表点超过0.7 m/s的潮流流速年统计时间约为4717 h;海峡潮流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89.55MW,利用FLUX、FARM、GC方法得到该水道的潮流能可开发量分别为249GW/yr、20.2GW/yr和263GW/y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