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934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涡旋Rossby波传播的不同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用一个柱坐标系涡度正压方程的半谱模式,实施了4组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扰动涡旋分布条件下,涡旋Rossby波的传播特征问题。结果指出:正值、负值相间的沿方向角二波分布的初始场,与只有正值涡旋的初始场相比,其后涡旋Rossby波的传播有明显的差别,即前者向内传播的涡量比后者衰减得快,而且前者是单峰传播,后者是双峰传播。  相似文献   
982.
东北冷涡诱发的一次连续强风暴环境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深对流发展必须满足的对流层低层有足够强的湿层、层结不稳定和足够强的触发机制出发,对2002年7月11~15日由东北冷涡诱发的一次连续强风暴生成的环境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暖湿条件是冷涡强对流预报的关键,强大的冷涡由于冷性层结深厚难以诱发强的对流性天气,而其分裂的次涡度中心或弱的冷性低涡配合低层暖湿气流常常产生突发性强对流性天气;强的风垂直切变引发的斜压不稳定和垂直运动是强对流触发和维持的重要条件,风暴发生前边界层到500 hPa风向随高度顺转超过90°,随着对流性天气的发展,850 hPa以上风垂直切变逐渐减小,而850 hPa以下可能受低层冷丘产生中高压的影响,切变有增大的趋势;冷涡诱发的强对流性天气常常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但在实际预报业务中需要配合散度场来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83.
Based on height and wind data of NCEP/NCAR and OLR data,patterns of upper aircirculation from April to October have been analyzed,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SummerMonsoon Onset (SMO) and retreat have been defined.The empirical formula fitting to the onsetindex of the SCS SMO has been established,and the onset and ending time of monsoon,togetherwith the intensity index sequence during 1953—1999 are given by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thermodynamic and dynamic facto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MO.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of symmetric vortex pair at both sides of the equator in tropical East Indian Ocean,which mayexcite the SCS SMO,can be taken as a short-term prediction indicator of SMO.  相似文献   
984.
用一个带有地形项的准地转正压模式,研究了不同初始涡廓线对涡旋自组织的作用。结果表明:初始涡廓线的不同,不仅可以影响到自组织的过程,而且可以影响到自组织起来的准终态涡的性质。  相似文献   
985.
The evolution of spiral-band-like structures triggered by asymmetric heating in three tropical-cyclone-like vortice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is examined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Vortex Perturbation Analyzer and Simulator (3DVPAS) model. To simulate the spiral bands, asymmetric thermal perturbations are imposed on the radius of maximum wind (RMW) of vortices,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location near the eyewall of real tropical cyclones (TCs). All the three vortices experience a hydrostatic adjustment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rmal asymmetries. It takes more time for weaker and stable vortices to finish such a process. The spiral-band-like structures, especially those distant from the vortex centers, form and evolve accompanying this process. In the quasi-balance state, the spiral bands are gradually concentrated to the inner core, the wave behavior of which resembles the features of classic vortex Rossby (VR) waves. The unstable vortices regain nonhydrostatic features after the quasi-balance stage. The spiral bands further from the vortex center, similar to distant spiral bands in real TCs, form and maintain more easily in the moderate basic-state vortex, satisfying the conditions of barotropic instability. The widest radial extent and longest-lived distant bands always exist in weak and stable vortices. This study represents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TC intensity and stability 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spiral bands via hydrostatic balance adjustment, and provides som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distant spiral rainbands.  相似文献   
986.
运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V2.03),对2004年14号台风“云娜”在登陆后产生强降水的过程进行了42h模拟,并对螺旋云雨带的涡度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WRF能较好地模拟出台风在陆地上的移动路径,及其产生的台风暴雨的螺旋状分布。台风螺旋云雨带的形成与维持,可以用涡旋Rossby波理论来解释:可以通过改变局地相对涡度径向梯度分布,从而沿台风径向激发出“局地涡旋Rossby波”。  相似文献   
987.
988.
通过实况资料以及WRF模式对广西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飑线内中尺度涡旋MVs(Mesoscale Vortices,MVs)和后向入流与地面大风的成因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涡度收支和涡线分析得出,弓状回波中存在东西涡旋对,其生成主要是散度项造成,中间相对弱的反气旋涡旋是涡线拱起产生的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转换引起。通过计算正负涡旋对引起的旋转风从而量化了涡旋对对地面大风的贡献。结果发现,本次过程中涡旋对引起的旋转风在地面大风中占有较大比重,约40%~50%。当去除涡旋对引起的旋转风时,地面大风的强度减弱,位置偏移。由三维流线可以看出后向入流的下沉是产生地面大风的另一个影响因子。通过对浮力加速度和动力加速度进行诊断发现,后向入流的下沉主要是由于负的浮力加速度引起,水平方向的密度不均匀是负浮力加速度产生的主要因子,但在风速突然加强时,动力加速度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9.
地形对涡旋自组织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一个带有地形项的f平面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实施5组积分时间长度为72h的试验,研究了中尺度地形对涡旋自组织的影响。结果指出:无地形时,准终态涡是一个带有螺旋带的类似台风的涡旋;有地形时,准终态涡是一个无螺旋带但有两个低涡量区的准圆形涡旋。有无地形两个准终态涡中心的位置可以相距100km以上。  相似文献   
990.
涡列涡量内传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了4组积分时间为24h的试验,研究台风环流区域中尺度涡列对台风强度的影响。并与单个中尺度涡旋的情况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涡列内传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涡合并现象。涡列涡量内传对台风强度的影响能力较弱。单个中尺度涡旋涡量内传可使台风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