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934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考虑了波浪在水流中的变形,计算了波流共存场中海上风力发电机三柱基础的受力.应用离散涡法,求解了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水平二维涡量-流函数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不同桩位布置对波流场的影响.以及各桩受力和三桩基础总力的随布置方式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2.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flow past a cylind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orentz force (electromagnetic force) were conducted in an electrically low-conducting fluid. The Lorentz force is applied beth locally, wholly and periodical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and their control effects for flow ,sepa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Lorentz force can suppress the flow separation with Lorentz force applied on beth local and whole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However, when the periodic and opposite Lorentz force adopted, the cylinder wake cannot be stabilized.  相似文献   
963.
徐姝  易笑园  熊明明  孙密娜  林晓萌 《气象》2024,50(2):181-194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多普勒雷达、风廓线、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5—6日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控制下华北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和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发生在副高控制下,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暴雨由多个相继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分别是太行山迎风坡上西南—东北向、华北平原地区保定一带南北向、保定至霸州附近西南—东北向和以雄安新区为中心东西向原地生消的准静止MCS-Ⅰ、MCS-Ⅱ、MCS-Ⅲ和MCS-Ⅳ,均属于β中尺度。在相似的环境中,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机制有较大差异,太行山迎风坡上的MCS-Ⅰ是由近地层偏东暖湿气流在迎风坡与山风形成的辐合抬升触发;由辐射差异和前期强降水形成的局地冷池受MCS-Ⅰ影响再次加强后,其出流与环境风形成的两条地面辐合线分别触发了MCS-Ⅱ和MCS-Ⅲ,并组织对流沿辐合线呈带状发展;而超低空偏东风增强叠加冷池出流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促使沿山暖湿气团进一步抬升,使得原本消亡的MCS-Ⅰ再次重建...  相似文献   
964.
北极区低电离层加热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军  车海琴  吴健  陈玉莲 《极地研究》2007,19(3):171-180
从等离子体能量守恒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以国际参考电离层(IR I2000)和大气模型(MSIS)为背景,通过数值方法模拟研究大功率无线电波对北极低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在外加强电磁场作用下,电离层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是电子)动力学温度得以升高而产生等离子体温度扰动;由于电子温度升高,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增加且电子的复合系数减小,诱发电子密度扰动;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扰动幅度随着加热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即扰动趋于饱和;电子密度扰动的弛豫时间较电子温度扰动的弛豫时间大;在泵波频率大于电离层临界频率的条件下,泵波频率越高,其激发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扰动效应也就越弱。  相似文献   
965.
均匀流中直立圆柱体绕流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直立贯底圆柱体的三维粘性绕流问题。以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为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和SIMPLE算法,建立了数值模拟方法。考察在不同水平和垂直断面上,圆柱体绕流产生的尾涡和流动速度场的分布特性,成功地数值模拟了直立贯底圆柱体绕流场的三维特性。结果表明,在考虑重力影响的情况下,直立圆柱体周围的流动具有明显的三维特性,而且沿圆柱体轴向不同断面上的尾涡分布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966.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以2014年7 月8-10 日西南涡和高原涡相互作用引发MCC 产生大暴雨的天气过程为例,分析了两涡作用导致大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相互作用前期,两涡涡心间距较远,在500 hPa 高度上两者同处于青海南部的气旋及其向南延伸的低槽前.约24 h 后,高原...  相似文献   
967.
利用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梅雨期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东退的过程进行了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短期东退与低纬热带地区上宅东风带扰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给出了在西太副高异常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的结构及其演变特征,揭示了东风带扰动所对应的...  相似文献   
968.
冷空气对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1998—2004年冷空气影响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 (以下简称高原) 观测事实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2年8月12—14日托勒低涡移出高原的位涡进行诊断分析, 并通过数值试验揭示了托勒低涡移出高原的冷空气侵入特征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这次托勒低涡是受我国东北冷空气影响, 有高位涡空气伸入低涡区, 使冷空气迫近暖湿空气, 低涡处在斜压不稳定增强情况下移出高原的。在低涡区域没有冷空气或我国东北不存在冷温度槽情况下, 将会使伸向高原东北部的冷空气主力偏东、减弱, 使低涡受到我国东北冷空气影响减弱, 斜压不稳定减弱, 从而使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速度减慢, 低涡强度减弱, 尤其是我国东北冷温度槽的影响更为明显, 在我国东北没有冷温度槽存在的情况下, 低涡24 h内西退, 在高原边缘徘徊。  相似文献   
969.
北上低涡引发辽宁历史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2007年3月3~5日, 辽宁大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雪。本文对此次暴雪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对各种资料, 包括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 认为500 hPa南北支槽合并带来的强冷暖空气交汇及北上低涡的发展是产生暴雪天气的主要背景; 地面气旋北上带来的南来倒槽是产生暴雪的天气特征; 低空急流输送水汽和低层上升运动是增强降雪强度的有利条件, 这一分析结果对预报暴雪天气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70.
郁淑华  高文良 《大气科学》2017,41(4):831-856
本文利用NCEP/NCAR-FNL再分析资料、历史天气图、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通过分析1998~2015年持续高原涡影响西南涡结伴而行(简称两涡伴行)过程的活动形式,并对不同活动形式的个例进行了环境场与位涡分析,得出了不同活动形式两涡伴行的环境场特征,揭示了冷空气活动、200 hPa急流对不同活动形式的两涡伴行的影响原因。结果表明:(1)两涡伴行有三种活动形式,它们是高原涡诱发西南涡、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以及同一天气系统下两涡,其中以高原涡诱发西南涡的活动形式占多数。(2)两涡伴行的500 hPa环境场主要是40°N以北东亚环流经向度不强,纬向气流主导,受500 hPa低槽、冷空气活动的影响;200 hPa环境场主要与200 hPa急流的强度、距急流核距离、在急流两侧的位置密切相关;不同活动形式的西南涡上空200 hPa、500 hPa环境场特征是有差别的。(3)受500 hPa低槽、冷空气影响的两涡伴行中的西南涡的生成是通过500 hPa高位涡空气伸入西南涡上空,造成西南涡上空斜压不稳定所至;在西南涡上空500 hPa斜压不稳定增强且具有较强的斜压不稳定时西南涡加强;200 hPa西南风急流影响高原涡诱发或耦合、加强西南涡是分别在高空高位涡下传影响到高原涡与西南涡上空、西南涡的情况下实现的,同一天气系统下,高空高位涡下传只影响高原涡,而未影响西南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