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9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412篇
地球物理   236篇
地质学   786篇
海洋学   327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文章针对2010年12月9—10日兴安盟出现的大雪天气过程,分析了这次大雪过程在各站历史上的排位和对白灾的影响;从高空环流形势的影响系统及风场的分布特征,地面低压移动方向和位置进行分析;分析了物理量场中的相对湿度、涡度、散度、垂直速度、风场等对本次大雪的作用。最后对欧洲预报,T639、德国、日本降水格点,日本传真图等数值预报场在本次大雪预报中的效果进行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782.
煤层气资源条件及储层物性特征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开展煤层气藏地质建模,厘清煤储层在空间上的展布特征,解释单井产能差异,可为煤层气选区、布井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保德Ⅰ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心含气量实测数据和试井渗透率测试,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和变形F-S渗透率计算公式建立研究区含气量和渗透率反演模型,完成162口煤层气井含气量和渗透率测井数据的分析。进一步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研究区含气量和渗透率模型,由模型计算结果表明:4+5号煤层的含气量为2.0~5.2 m3/t,平均3.3 m3/t,8+9号煤层含气量为2.4~9.2 m3/t,平均5.1 m3/t;4+5号煤层渗透率为(0.8~9.8)×10-3 μm2,平均6.1×10-3 μm2,8+9号煤层渗透率为(2.8~11)×10-3 μm2,平均7.3×10-3 μm2;保德Ⅰ单元总体表现为低含气量、高渗透率的煤层气藏开发单元。基于建立的地质模型,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煤层气储层等效含气量、资源丰度、含气饱和度等平面展布规律,对比分析2口典型井(B1-X1和B1-X2)的地质条件,发现B1-X1井各项参数均优于B1-X2井。从过井剖面和生产曲线可以看出,影响两井产能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条件和储层物性条件,其中后者起决定性作用,B1-X1井条件明显优于B1-X2井。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渗透率差异是影响煤层气开采的关键参数,而煤层气资源丰度和吸附饱和度是评价煤层气井维持高产和长时间稳产的重要因素,煤层气开发前需查明煤储层主要地质条件和物性参数,为煤层气开发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3.
淮南朱集西井田二叠系含煤地层可划分为7个含煤段,下石盒子组为第二含煤段共含煤10层,其中4-1、402、5-1、7—8煤层为可采煤层。根据井田大量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物性特征、煤质特征对第二含煤段可采煤层进行划分对比。4煤组中4-1、4-2均为较稳定的中厚煤层,距4-1,煤层下约13m的铝质泥岩是对比本煤组的主要依据;5煤组中5-1,煤下1m左右常见0.5m薄煤层,在39线以西常合并为一层,以此为特征区别于其他煤组:7-2为较稳定煤层,其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呈单峰形态,长源距伽马曲线顶部靠下有一小台阶,本煤组距8煤层15m左右,间距较稳定,也可作为对比标志层;8煤层顶板富含植物化石,以常见较完整的椭圆斜羽叶及栉羊齿富集为特征,8煤层视电阻率幅值为第二含煤段最高,长源距伽马曲线常呈不对称状态,顶部曲线幅值常低于底板而明显区别于其他煤层。  相似文献   
784.
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成份成熟度较低,粒度较细,分选中等偏差,填隙物主要为粘土矿物和方解石。研究表明,储层物性随着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变好,而随着岩屑含量的增加而变差,说明成份成熟度影响岩石的抗压性,进而影响储层的物性。泉四段砂岩中的长石主要通过钾长石的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粒度大小和均匀程度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关系,砂岩粒度的均匀程度也是形成低孔低渗储层的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85.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浅层地震波法对309国道马石店隧道进行勘察,以高密度电法为主,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相辅助的方法,通过综合比较,可以查明风化层和基岩分界及隐伏构造,为勘察设计提供依据,综合物探方法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6.
松达煤田位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信德省塔塔区(Thatta district,Sindh province,Pakistan),地层自老至新由由侏罗系Chiltan组,古新统Bara组、Lakhra组,始新统Laki组和第四系组成。通过对松达煤田煤岩层测井物性参数的统计和曲线形态的分析,总结出该区煤岩层测井曲线独有的物性特征。根据密度、三侧向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等测井曲线在煤层、灰岩、砂岩、泥岩、细砂岩等岩性上的组合特征,进行了岩煤层的对比。全井田自上而下共解释分煤层组11个与灰岩层组3个,其中对6个较发育煤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787.
卢进才  魏建设  姜亭  许海红  王宝文 《地质通报》2020,39(10):1589-1599
居延海坳陷的吉格达、天草、路井等次级凹陷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分析表明,原油物理特征以轻质-挥发性原油为主,个别井产凝析油,具有低粘度、中凝固点的特点。原油化学特征具有饱和烃含量高(78.06%~92.95%),全油碳同位素轻(δ13CPDB为-33.7‰~-32.0‰),轻烃/重烃(∑nC21-/∑nC22+)显著大于1(1.28~2.94)等特点。原油物理、化学特征指示其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热演化程度为成熟-高成熟。在对钻井揭示的烃源岩及邻区地表剖面烃源岩分析的基础上,以吉格达凹陷蒙额参3井晚石炭世侵入岩和中—下二叠统2个产层为代表,开展了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及碳同位素分布对比。结果表明,原油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干泉组上段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与白垩系烃源岩无关,原油母岩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依据原油指示的母岩演化程度显著高于钻井揭示的烃源岩演化程度,认为区内油气存在深层(干泉组下段)烃源岩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居延海坳陷已揭示的油气藏为石炭系—二叠系含油系统,应将其作为主要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788.
断裂带物质组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是理解断裂变形机制和地震破裂过程的基础和关键,断裂带地震(黏滑)和非地震(蠕滑)滑移行为不仅对了解地震活动性和山脉隆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接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以穿过龙门山映秀—北川和灌县—安县断裂带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岩心和地表出露的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断裂岩组成、结构、显微构造和钻孔物性测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龙门山逆冲断裂带滑移行为和物性特征,初步探讨了大地震活动性和有关断裂带的隆升作用:(1)映秀—北川断裂带倾向NW,浅部倾角~65°,发育的断裂岩厚约180~280 m,由碎裂岩、假玄武玻璃(地震化石)、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组成.断裂带具有高自然伽马、高磁化率值、低电阻率、低波速等物理性质以及对称型破碎结构.断层泥普遍具有摩擦热效应的高磁化率值和石墨化作用特征,是古地震滑动的岩石记录.表明映秀—北川断裂带为经常发生大地震的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类似汶川地震的大地震复发周期小于6000—10000年,具有千年复发周期特征.(2)灌县—安县断裂带倾向NW,浅部倾角~38°,发育的断裂岩厚约40~50 m,仅由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组成,具有典型的"压溶"结构,表现出蠕滑性质.除压溶作用外,定向富集的层状黏土矿物和微孔隙的发育使断层强度变弱.断裂带具上盘破碎的非对称型破碎结构,除具低磁化率值特征外,其他物性与映秀—北川断裂带一致.(3)根据断裂岩厚度与断层滑移量相关经验公式关系,以及断层产状,粗略估算映秀—北川断裂带自中生代以来累积垂直位移量大于9 km,灌县—安县断裂带累积垂直位移量小于3 km.映秀—北川断裂带长期大地震产生的累积垂直位移量是龙门山隆升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789.
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是水下采煤工作之重点,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全可以精确确定的方法,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经验公式法、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单靠其中的一种也不能确定,将几种方法相互结合则是准确得到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90.
新疆油田某地区油藏的储隔层岩性组合复杂,呈现突出的薄互层产状特征,研究合、分压判断条件有利于提高压裂效率,增强储层动用程度与压后改造效果。水力裂缝在薄互层中的穿层与裂缝扩展行为受薄互层地质特征与压裂施工参数的影响。基于此,开展了薄互层物理模型压裂试验,研究界面胶结、岩层分布、岩层厚度、压裂液黏度与注液排量对薄互层中水力裂缝垂向扩展的影响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薄互层的地层特征界面胶结与岩层分布是水力裂缝垂向扩展的主要控制因素,界面胶结强度对裂缝垂向扩展行为的影响强于岩层分布;由于弱胶结界面的存在,水力裂缝垂向扩展穿层时可发生方向偏转,抑制裂缝垂向扩展;提高压裂液黏度与注液排量有利于薄互层中水力裂缝的穿层垂向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