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正交混凝试验在矿井水处理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悬浮物矿井水,设计了5水平6因素的L25(56)正交混凝试验,并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混凝的最优化条件,即选择PAC作为混凝剂,pH值调节为9,混凝剂与助凝剂浓度比为20∶1,助凝剂PAM投加滞后30 s,水力条件依次为n=350 r.min-1快速搅拌30 s,n=120 r.min-1中速搅拌4 min,n=60 r.min-1慢速搅拌6 min。通过单因素分析了6种因素对混凝的影响程度,即:PAM投量>混凝剂种类>pH值>混凝剂投量>水力条件>投加时间。依试验结果,对垂向轴式混合反应池进行了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592.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back-silting strength in the north passage channel of Changjiang Estuary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method, with the aim to determine the imposed processes and time-scales. Data on back-silting quantity in every dredging unit of the channel have been collected since March 2000, predominantly once 15 d. The EOF analysis of the back-silting strength reveals two significant modes, which totally explain 58.33% of the overall varian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es and time-scales. The first EOF mode shows a clear annual cycle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riverine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the upstream. The second EOF mode reveal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back-silting strength and project activities. Because the processes are greatly interrelated in this study case, the other EOF modes accounting for 41.67% of the total variance do not show clear processes and time-scales.  相似文献   
593.
基于植被分区的秦岭年降水分区验证及其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明策  蔡新玲  高茂盛 《地理研究》2020,39(12):2833-2841
通过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对秦岭年降水量进行分区,比较秦岭降水量客观分区与植被南北分界线的一致性,运用滑动t检验、累积距平和小波方法分析了各分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结论为:秦岭区域可以按年降水量分为4个区域,其中秦岭中段南北分区与植被分区界线相近,走向相同;秦岭各分区多年降水量一致表现为减少趋势,近57年来,各区大约减少了一成左右的降水量;秦岭区域年降水量在近57年里发生了多次转折,最明显的转折期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2001年前后秦岭区域降水出现了波动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趋势强度还比较弱,难以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丰水顶峰时期;秦岭各分区最显著震荡周期2~4年。建议在开展气候区划和气候变化研究时,应该考虑年降水量分区与植被自然分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94.
通过L27(9×39)混合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天青石矿浮选的捕收剂和优化的工艺条件,具有试验次数少、考察因素充分的优点。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捕收剂种类和捕收剂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最大,原矿来源和捕收剂种类对精矿品位的影响最大。通过试验选择出对天青石矿捕收效果好的捕收剂,即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单烷基磷酸酯,初步得到一些关键工艺条件:浮选时间(10~15 min)、叶轮转速(2 340 r/min)、矿浆中固体质量分数(25%)和药剂与矿样的质量比(2∶1000)。  相似文献   
595.
生物样品用艾斯卡熔剂分解,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分离大量Na^+等阳离子后,采用Fe^3+-SCN^--NO2^-催化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碘。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催化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检出限(6s)为0.13μg/g,方法精密度(RSD,n=12)为3.69%~8.28%。用国家一级生物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596.
采用正交小波分解研究了近2 ka来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温和冰川积累量演变多尺度特征,得到了与构成序列中主要气候事件对应的尺度分量。用130 a尺度以上分量几乎可以重建冰芯记录中的主要冷暖或干湿气候事件。平均而言,温度和冰川积累量配置在大多数时间尺度上都呈正相关,即暖湿/冷干配置,但在130 a尺度上是负相关,即冷湿/暖干配置。20世纪以来的快速增暖增湿发生在260 a尺度上。线性增暖趋势和千年尺度分量都是暖湿/冷干配置并占有较大的方差,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百年尺度上的温湿配置。二者的结合直接导致千年尺度上温湿配置在8世纪出现由冷湿/暖干向暖湿/冷干气候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597.
近53a中国东部雨季降水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1951-2003年中国东部114个站雨季(4-9月)降水量资料作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展开,根据前5个旋转空间模上高载荷区分布,将中国东部地区分成5个降水气候区,即东北南部、河套地区、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地区。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除了7~8a的周期外,各区还存在不同的振荡周期。长期变化趋势显示各区在53a中基本上呈两波型,东北南部、河套地区和江淮地区降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降水下降趋势显著,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降水突变时间为90年代初,降水有弱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98.
北极冰盖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滤波、扩展经验正交函数、谱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极冰盖面积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联系。北极冰盖面积的功率谱密度曲线表明,北极冰盖面积距平除存在半年和一年的周期变化,还存在准两年的周期变化,尤其在6、9、11月份表现更加突出。冰盖面积的低频滤波曲线还表现出与全球性ENSO现象的密切联系。通过北极冰盖面积与我国月平均气温的EEOF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好的匹配关系,而且后期匹配更好。相关分析表  相似文献   
599.
一种神经网络的云图短时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6h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资料,采用EOF展开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卫星云图短时预报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卫星云图灰度值样本序列进行EOF展开,将提取出来的时间系数作为建模的预报量,以数值预报产品的物理量场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预报得到的时间系数与空间特征向量进行时空反演,实现对未来6h云图的预测。预报方法的独立样本试验证明,预测结果与实际云图的主要特征基本吻合,尤其在预测云图的大体分布和发展趋势上得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00.
1960—2010年中国南方地区夏季旱涝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60—2010年中国南方地区51 a降水资料,进行Z指数变换,再利用降水距平场作REOF分区,并分别对各区域代表站点Z指数序列作线性趋势分析和M-K分析及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南方5个分区岳阳站、广州站、丽水站、信阳站和巢湖站5个典型站点的年际及年代际波动幅度都比较明显,但均呈由干变湿的趋势。且5个站点分别在1973、1993、1992、2002年和1979年发生突变,突变后UF一直呈上升趋势,总体均由干变湿5,个分区旱涝异常具有相对一致的性质。中国南方地区夏季降水具有多时间尺度振荡的特点,存在2—3 a和5—6 a的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