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68篇 |
免费 | 1887篇 |
国内免费 | 22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511篇 |
大气科学 | 2599篇 |
地球物理 | 3231篇 |
地质学 | 3317篇 |
海洋学 | 1526篇 |
天文学 | 1354篇 |
综合类 | 1658篇 |
自然地理 | 14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240篇 |
2022年 | 550篇 |
2021年 | 708篇 |
2020年 | 736篇 |
2019年 | 793篇 |
2018年 | 563篇 |
2017年 | 855篇 |
2016年 | 793篇 |
2015年 | 846篇 |
2014年 | 967篇 |
2013年 | 1140篇 |
2012年 | 1034篇 |
2011年 | 992篇 |
2010年 | 780篇 |
2009年 | 993篇 |
2008年 | 963篇 |
2007年 | 1100篇 |
2006年 | 1008篇 |
2005年 | 837篇 |
2004年 | 803篇 |
2003年 | 625篇 |
2002年 | 526篇 |
2001年 | 434篇 |
2000年 | 347篇 |
1999年 | 323篇 |
1998年 | 264篇 |
1997年 | 207篇 |
1996年 | 189篇 |
1995年 | 170篇 |
1994年 | 165篇 |
1993年 | 140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11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基于1992~2010年全国778个农业气象站土壤湿度观测资料、ERA-Interim、JRA55、NCEP-DOE R2和20CR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通过平均差值、相关系数、差值标准差、标准差比四个参数,利用Brunke排名方法和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析,对四套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在中国西北东部—华北—江淮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不同季节的平均偏差空间分布上,JRA55资料同观测数据的平均偏差在±0.08m~3 m~(-3)之间,春、夏季西北东部JRA55土壤湿度偏小,ERA-Interim、NCEP-DOE R2、20CR资料较观测数据偏湿,华北南部、江淮地区平均偏差小于西北东部、华北北部。在年际变化上,各个季节ERA-Interim资料同观测资料最为接近,能稳定地再现西北东部、华北、江淮地区土壤湿度干湿变化趋势,反映出重要的旱涝年。整体而言,四套再分析资料中ERA-Interim资料同观测资料接近,JRA55、NCEP-DOE R2资料次之,20CR资料最差。 相似文献
992.
该文利用GMS多通道气象卫星资料推导得到的降水资料估算出的加热率, 作为非绝热的非线性正规模初始化过程中的非绝热强迫项, 进行风压场的初值调整, 再采用一个与模式中的对流参数化方案相反的逆运算方案, 进行水汽场的初值调整.以保证初始时刻按模式的物理参数化方案计算得到的加热率与由卫星推导的加热率一致. 这一方法在非绝热的非线性正规模初值化的框架中, 使初始时刻的水汽场得到调整.既实现了传统的初始化目标, 又提高了模式对降水的短时预报效果.对华南的两个个例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3.
以2018年3月4日影响浙江的初春罕见飑线过程为例,利用WRF模式与GSI-3DVar同化系统开展了雷达资料同化对重大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研究,分析了雷达资料同化对此次飑线过程的模拟改进作用和可能影响过程,对比了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雷达径向速度的同化效果,探讨了不同数量和位置的雷达资料同化对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雷达资料(尤其是反射率因子)同化有效改善了飑线边界层特征的模拟,从而改进了模式对飑线过程中组合反射率因子、降水、大风等发展演变的模拟效果。雷达反射率因子同化通过直接调整水凝物质含量,修正风暴中降水模拟及由此引起的蒸发冷却,形成更接近实况的强冷池,进而产生了比雷达径向速度同化更大的正贡献。相对于同化非关键区域的雷达资料,同化飑线过程上游关键区域的雷达观测所包含的重要中小尺度信息,对飑线过程模拟效果提升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4.
街道景观图是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车载点云数据能够提供沿街建筑的三维点信息,精度高,覆盖范围广泛,为街景立面整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车载点云的街景立面的自动提取方法,提取立面点云的具体步骤为:对原始数据去噪滤波;选取非地面点构建规则格网并二值化,依据语义特征筛选出建筑物点云;用POS数据拟合直线段帮助选取参考向量与参考平面;计算点云到参考面的距离,按距离分类点云数据,并对前述步骤中未分类点另行提取,合并面点集得到以沿街建筑物立面为主的街景立面点云。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采用点云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能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996.
A general inversion technique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underlying distribution function for observed galactic discs is presented and illustrat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se discs are axisymmetric and thin, the proposed method yields a unique distribution compatible with all the observables available. The derivation may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zimuth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arising from positioning the slit of a spectrograph along the major axis of the galaxy. More generally, it may account for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velocity distributions corresponding to slits presenting arbitrary orient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major axis. The approach is non-parametric, i.e. it does not rely on a particular algebraic model for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Special care is taken to account for the fraction of counter-rotating stars, which strongly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disc. 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devised — generalizing the work of Skilling &38; Bryan — to carry this truly two-dimensional ill-conditioned inversion efficient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verall inversion technique with respect to the noise level and truncation in the data set is investigated with simulated data. Reliable results are obtained up to a mean signal-to-noise ratio of 5, and when measurements are available up to 4 R e . A discussion of the residual biases involved in non-parametric inversions is presented. The prospects of appl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to observed galaxies and other inversion proble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提出一种基于凝聚层次法和模糊C均值法的混合聚类法,用于对岩体结构面的优势组划分。该方法将结构面投放到在单位球面上,并使用欧式距离作为极点的相似性度量准则。先剔除结构面数据中的孤值产状,然后用凝聚层次法得到初步聚类结果,并将其作为FCM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最后用FCM法划分优势组。通对人工生成产状样本的分组,验证了该法的正确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大藤峡坝址区实测的结构面数据的划分。在实测数据中寻找到两个孤值产状,成功将大藤峡D1y^1-3地层岩体结构面划分为两组,得到了符合实际的分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