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5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444篇
测绘学   469篇
大气科学   227篇
地球物理   583篇
地质学   906篇
海洋学   250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3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7 毫秒
21.
22.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灰关联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区域中大气环境质量的特点,采用对数主成分分析方法获得各环境指标的权重及各监测点的横向排名,再用适宜的灰度关联方法进行了评价。整个过程在MATLAB6.5中实现,计算简便易行,与传统的综合指数法相比较,其评价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3.
从主分量变换后图像信息保持的角度出发,充分分析了变换结果存储导致信息丢失的原因;同时以直接线性变换为基础,提出了另外两种新的对主分量变换结果进行量化的方法;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充分的比较,文中最后以信息熵为指标评价了3种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24.
绿片岩三轴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II):模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首先,基于在岩石全自动流变伺服仪上得到的绿片岩三轴流变试验曲线,采用五元件线性粘弹性模型对表现为粘弹性流变特性的曲线进行了辨识,获得了绿片岩的粘弹性流变参数;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粘性元件,并将其与塑性体并联起来,得到一个新的非线性粘塑性体(NVPB),该体能充分反映岩石的加速流变特性:同时,将NVPB模型与五元件粘弹性模型串联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采用绿片岩加速流变全过程曲线,对提出的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进行了辨识,得到了岩石七元件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的材料参数。流变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显示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5.
近20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文记述近20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主要成果,着重论述早期人类扩散的速度和中国旧石器工业的基本框架:北、南方各存在一个主工业,并存若干区域工业;同时对试验考古研究以及东西文化比较研究等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孔见。  相似文献   
26.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in a two-part series that discusses the principal axes of M-DOF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static and dynamic load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series is to underst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to enable better design of structures and control modification devices/systems. Under idealized design conditions,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are obtained by using single direction input ground motion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intended control devices/systems,and by assuming that the responses of the structure is decoupleable in three mutually perpendicular directions. This standard practice has been applied to both new and retrofitted structures using various seismic protective systems.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effects of neglecting the impact of directional couplings (cross effects - of which torsion is a component)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In order to quantify such effects,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principal axes of structures under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loading.This first paper deals with quantitative definitions of principal axes and "cross effects" of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under static load by using linear algebra. It shows theoretically that, for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such principal axes rarely exist. Under static loading conditions, the cross effect is typically small and negligible from the viewpoint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However, i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e for subsequent quantification of the response couplings under dynamic loads, which is reported in part Ⅱ of this series.  相似文献   
27.
利用熔化自由能 ,由具有同分熔点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相图计算活度。计算的范围遍及三元相图的液相面、液相线、共熔线和三元低共熔点  相似文献   
28.
29.
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27年美国首先发现地裂缝以来,各国学者对地裂缝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美国学者首先从地震研究入手,认为地裂缝的形成受构造因素影响。后逐渐加强研究地下水超采对地裂缝的影响,形成了构造与地下水开采复合成因观点。我国学者重点对汾渭地堑地裂缝成因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几种成因机理模型,并用GIS技术建立简单的预测预报系统。文章在详细介绍国内、外对地裂缝成因机理和水文特性的研究以及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对今后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地裂缝的研究正从以往的定性静态描述转向以过程为目标的精确定量动力学研究。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地裂缝的形成与发展,以非线性理论(如分形)对地裂缝系统进行定量的数学描述,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GIS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系统,减少地裂缝灾害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对它加以利用,是今后地裂缝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0.
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吉林省9城市具有代表性的7项指标,对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因子分析(FA)法筛选出3个主因子——水污染排放、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并采用层次分析(AHP)法对3个主因子的协调程度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吉林省各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