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89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988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51.
1995年6月梅雨期暴雨的水汽图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GMS-5水汽图像及常规资料,分析1995年6月中旬至7月初梅雨期暴雨的水汽图像特征,指出水汽羽与强降水的关系,并概括出梅雨期暴雨的水汽图像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952.
北京汛期暴雨与厄尔尼诺事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正华  储锁龙 《气象》1998,24(5):14-18
利用北京近百年逐日降水资料和厄尔尼诺事件、非厄尔尼诺事件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在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的北京汛期易干旱,相当暴雨日数≤4天;在非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的北京汛期易多雨偏涝,相当暴雨日数≥5天;在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的次年和下一个非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时,北京汛期相当暴雨日数相对增多;反之,非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的次年和下一个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时,北京汛期相当暴雨日数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953.
梅雨锋暴雨的Doppler雷达观测研究:边界层中尺度涡旋系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使用南京气象学院的Doppler雷达资料分析了1991年7月9日的江淮梅雨锋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当天的大暴雨与边界层中尺度涡旋系统活动密切相关,同时揭示了暴雨区大气低层的气流垂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54.
以国家气象中心T42产品资料作为环境的初始场,采用P-σ混合坐标的有限区域细网格模式,对9406号台风暴雨过程进行24、48小时数值预报模拟试验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55.
对1997年11月24日和1997年11月27日两次江西大暴雨过程的T106物理量预报场进行了分析,得到T106物理量场对稳定切变的暴雨形势有较好的预报能力等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6.
中国酸雨状况和自然成因综述及防治对策探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首先从中国的酸雨研究历史出发,综述了中国近20年来的酸雨区域分布变化,指出中国的酸雨重灾区正由西南向华中地区转移,且酸雨面积正呈继续扩大发展之势。其次,根据国内外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酸雨的化学特征,指出中国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其组成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国内南北两地的降水化学组成也有很大不同。接着从土壤性质、氨气、大气颗粒物和天气形式等自然因素方面探讨了中国酸雨现状的形成原因,指出南北方这些自然因素的差异是酸雨现状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最后,根据中国酸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的制定控制目标,提出了具体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57.
惠州市与肇庆市的相应5县(区)1980—1996年农业总产值对比表明,1983年以前惠州市5县(区)农业总产值和增长速度均略高于肇庆市的相应5县(区),但自1983年以后惠州市开始落后巨差距逐步拉大,至1987年以后农业总产值的差距达每年3亿元以上。深入分析表明,大气环境污染造成的酸雨可能是导致惠州市土地生产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伴随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大气环境污染已经使惠州市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大为降低,严重影响到这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火电厂的脱硫除硝装置必须尽快安装,珠、港、澳地区跨界污染控制及其补偿与大气环境容量的区际分配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958.
为深入研究播州区辣椒移栽期气象条件,利用播州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21年气温、雨量等数据和20个常规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雨量、气温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分析4-5月辣椒移栽期气候特征。结果表明:5月干旱频率和强度均比4月重,1981-2021年,4-5月年干旱日数在30天以上的有7年,均包含-3等级及以上的干旱;透雨年平均日数在4-6日之间,中东部多于西部;透雨、大雨、暴雨出现日数5月多于4月,大雨出现概率较少,暴雨在4月上旬和中旬没有出现过;4月份最低气温低于10℃为6.54天,最低气温在10℃-15℃为15.75天,对辣椒移栽及成活影响较大;5月份,最低气温低于10℃仅0.62天,最低气温低于15℃为12.92天,对辣椒移栽影响较小。综合各要素看,4月下旬到5月上旬干旱频次较低、透雨次数较多、气温总体回暖,移栽后受低温冻害可能性降低,较适宜辣椒移栽。  相似文献   
959.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extreme-rain-producing deep convection towers and their roles in the formation of a southwest vortex(SWV) event are studied using the intensified surface rainfall observations, weather radar data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from a high-resolution convection-allowing model. The deep convection towers occurred prior to the emergence of SWV and throughout its onset and development stages. They largely resemble the vortical hot tower(VHT) commonly seen in typhoons or hurricanes and are thus considered as a special type of VHT(sVHT). Each sVHT presented a vorticity dipole structure, with the upward motion not superpose the positive vorticity.A positive feedback process in the SWV helped the organization of sVHTs, which in turn strengthened the initial disturb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WV. The meso-γ-scale large-value areas of positive relative vorticity in the mid-toupper troposphere were largely induced by the diabatic heating and tilting. The strong mid-level converge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mid-level vortex enhancement. The low-level vortex intensification was mainly due to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the stretching of upward flow. The meso-α-scale large-value areas of positive relative vorticity in the low-level could expand up to about 400 hPa, and gradually weakened with time and height due to the decaying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vertical stretching in the matured SWV. As the SWV matured, two secondary circulations were formed,with a weaker mean radial inflow than the outflow and elevated to 300-400 hPa.  相似文献   
960.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NCEP(1°×1°)再分析及WRF-ARW数值模拟资料,对造成2013年6月29日至7月1日川渝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西南低涡的演变特征及热动力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与西南低涡发展相关的第二阶段为主要降雨时段。结果表明:(1)西南低涡生成后,呈现增强-减弱-再次增强的波动性演变特征,在6月30日上午和夜间分别经历了两次显著的涡度发展过程,并在第二次发展过程中达到最强。(2)低空辐合是西南低涡最主要的涡源,由低空辐合导致的正涡度增加近乎贯穿于整个西南低涡的生命史。在西南低涡的第二次发展过程中,中层辐合和涡度的垂直输送显著增强,也是西南低涡的重要涡源。(3)负值非平衡动力强迫激发了低空辐合的增长,在非平衡动力强迫的各项中,位势高度的拉普拉斯项为非平衡动力强迫提供了主要的负贡献来源。(4)非绝热加热先于西南低涡而增强,两者间的正反馈作用可能是西南低涡波动性发展的重要机制。在关闭了微物理过程中的潜热和地面潜热及感热通量的敏感性试验中,西南低涡及降雨的模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