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21篇 |
免费 | 1220篇 |
国内免费 | 19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篇 |
大气科学 | 4183篇 |
地球物理 | 630篇 |
地质学 | 1013篇 |
海洋学 | 183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157篇 |
自然地理 | 8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239篇 |
2021年 | 291篇 |
2020年 | 298篇 |
2019年 | 352篇 |
2018年 | 257篇 |
2017年 | 293篇 |
2016年 | 251篇 |
2015年 | 284篇 |
2014年 | 367篇 |
2013年 | 432篇 |
2012年 | 378篇 |
2011年 | 362篇 |
2010年 | 256篇 |
2009年 | 298篇 |
2008年 | 266篇 |
2007年 | 367篇 |
2006年 | 297篇 |
2005年 | 242篇 |
2004年 | 184篇 |
2003年 | 190篇 |
2002年 | 129篇 |
2001年 | 130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全省 2 7个台站 1 96 1~ 1 998年的温度、降水、日照等基本气象要素资料 ,对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省年、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增暖趋势 ,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变暖有利于生产潜力的提高 ,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总的变化趋势是波动性的上升 ,但较光温生产潜力倾向率小 ,反映了小麦生育期内光、温、水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TRMM卫星微波成像仪分级产品及其反演降水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叙述了获取定量降水信息的意义,简要介绍了对热带测雨卫星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的仪器、美国国家宇航局提供的微波成像仪TMI(TRMM Microwave Imager)分级产品。对比了物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反演降水的特点,并对一些经验方法以及倾斜对流系统对反演降水的影响、动态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天山山区近40 a来年降水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南疆、北疆进行了比较,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天山山区在年降水量干湿变化阶段上与北疆的相似性强于南疆。(2)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北疆为最好,南疆最差,天山山区居中,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反向变化性,以天山山区为最大,北疆最小,南疆居中。(3)天山山区与南疆从60年代到90年代,年降水均表现出了持续的增加的趋势,北疆年降水从60年代到90年代,除70年代外,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4.
2003年淮河流域大水期间体积降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 2 0 0 3年梅雨期淮河流域大水提出了体积降水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在计算出淮河流域和其各子流域逐日和总体积降水量的基础上 ,将体积降水量与水文站的水位和流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水位对累计体积降水量有较好的即时响应 ,流量对体积降水量有较好的延迟响应。另外 ,讨论了流域体积降水量的预报问题 ,用国内外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和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产品 ,进行了流域体积降水量预报试验 ,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 :在目前天气预报水平条件下 ,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和中央气象台业务预报产品制作体积降水量是可行的 ,能够延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 ;而且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在预报体积降水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可以直接利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进行体积降水量的客观预报 ,为防汛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安徽气候变化看2003年洪涝和高温的必然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近 50年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安徽夏季气候变化特征 ,解释了 2 0 0 3年夏季洪涝、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必然性。研究结果表明 :(1 )近 50年来安徽夏季温度呈下降趋势 ,降水则呈增加趋势 ,两者变化是相协调的。目前夏季温度处于较低的气候基本态 ,降水处于高基本态。 (2 )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 ,其变率都在 2 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 ,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变率时期。降水的“两高”(高基本态和高气候变率 )结合决定了 2 0 0 3年夏季洪涝出现的必然性 ;温度的较低基本态决定了“凉夏”背景 ,但由于基本态的回升和变率的加大 ,仍会出现像 2 0 0 3年夏季的若干高温天气。 (3)最大熵谱估计表明 ,安徽夏季降水变化的主周期为 2 5年 ,反映了降水的准两年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6.
7.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我国北方强降水的多发区域。基于1966—2021年87个国家级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比分析暖季5—9月一般性降水和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并基于1980—2021年298个气象站分析日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存在短时强降水强度极端性显著区域。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两类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强度和降水时次百分比均呈增长趋势,但短时强降水的增幅更高,而渤海西侧平原区域趋势则均不明显。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和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的一般性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和降水时次百分比日变化幅度显著弱于短时强降水;7—9月渤海西侧平原区域降水夜发性更明显,且相比另一区域半峰持续时间多出约2 h。2005年后渤海西侧平原区域和渤海西侧平原以外区域短时强降水平均小时降水量和降水时次百分比下午时段均明显减弱,但午夜后至清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更好地监测预警江西袁河流域强降水天气,使用江西雨量资料、欧洲中心格点(1°×1°)再分析资料和江西雷达回波等资料,对袁河流域5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袁河流域强降水天气形势场是925~700 hPa切变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中心、西南气流达到12~18 m·s-1等因素影响;T-LnP图上整层水汽充沛,可降水量在75 mm以上;降水前低层累积不稳定能量CAPE(1000 J/Kg)和对流抑制能CIN(100 J/Kg)。(2)强降水回波的组合反射率CR在50 dBz左右,回波顶高在13 km左右,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在12 kg·m2左右;40 dBz回波顶高在6~7 km,45 dBz回波顶高在6.5 km以下。(3)强降水和回波强度dBZ成正相关,随降水的增强,回波明显增强;当回波强度≤20 dBz时,雨强几乎不变;当回波强度在20~35 dBz之间,雨强随回波强度增加而缓慢加大;当回波强度在35~50 dBz之间,雨强随回波强度加大明显增加;而当回波强度≥50 dBz时,雨强反而趋于下降或维持。研究结果对袁河流域强降水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1—2012年4—10月青岛市7个观测站逐时降水量资料和同期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青岛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青岛市短时强降水天气概念模型。结果表明:青岛市年短时强降水日数无明显变化趋势;4—10月均有短时强降水出现,7—8月是多发月份;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有2个多发时段,主峰在下午到傍晚时段,次峰在凌晨时段;即墨、平度、黄岛为青岛市短时强降水的多发区域,其中黄岛为连续性短时强降水出现最多的区域;青岛市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可分为六种类型,西风槽型、横槽型、冷涡型、热带低值系统型、西北气流型、切变线型,其中西风槽型出现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