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大气科学   354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2015年5月18—19日江西南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5月18—19日发生在江西南部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雨情及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地区东北冷涡东移南调,引导其南侧高空槽东移,并引发弱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维持在18°N附近。弱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北侧西南急流持续交汇有利于江西南部地区出现大暴雨的稳定环流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旺盛的水汽输送及辐合在江西南部的维持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导致江西南部的东北部局地较强的静止锋锋生作用是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天气学成因。  相似文献   
352.
2012年初夏滇中首场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卫星云图TBB资料和NCEP 1°×1°分析资料,应用滤波和广义位涡理论, 对2012年6月1—2日云南省中部的首场切变冷锋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天气系统是该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 强降水均发生在云顶亮温等值线梯度较大一侧,回波强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回波发展高度较低,但回波结构致密,低质心,以液态降水粒子为主,因此降水分布不均匀,但降水效率高;水汽源地为孟加拉湾;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带与冷锋、切变线、中尺度辐合线以及β中尺度低涡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关系;700 hPa,850 hPa水汽通量强辐合区中心位置叠加时,其所在区域地面降水增强;强降水区域上空中低层广义湿位涡的正异常现象体现了降水区中低层高水汽集中特征;单站上空低层的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增加时,地面降水强度增加,反之减小;800 hPa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对地面降水分布有一定指示作用,但暴雨中心与广义湿位涡强中心并不完全重合。  相似文献   
353.
2011年梅汛期影响江苏两次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梅汛期江苏省6月17-18日和7月11-13日2次典型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不同、动力热力机制不同:“617”过程为江淮切变线大暴雨,切变线南侧的强劲西南低空急流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低层强冷空气活动触发了强暴雨;“711”过程为热带低压倒槽大暴雨,中低层弱冷空气垂直叠加在倒槽东侧偏南低空急流携带的海上暖湿空气上,构成了产生暴雨并持续的不稳定条件.垂直螺旋度上负下正的配置及非地转垂直环流上升支为两次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机制.暴雨发生在能量锋区南侧、湿位涡正压项零等值线靠近负值区一侧.位势不稳定度由强变弱,能量开始释放,预示暴雨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354.
利用美国环境预报中心0.5°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研究了1988年“7·30”浙东大暴雨过程,发现低空南、北两支东风扰动的合并及其与高空急流的相互作用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高空冷涡与华北高压共同强迫,形成了东南向的高空急流;急流具有明显的动量下传特征,加大了对流层中层的东风分量,构成深厚的东风波系统.“7·30”过程的对流有效位能主要是海上气团的平流输送.低压倒槽的切变辐合积聚了大气的水汽含量,形成深厚的高相当位温层.对流层高层存在冷平流,使得东风波西移过程中对流有效位能能够持续稳定.风暴相对螺旋度与东风波系统匹配较好,能够清楚反映南、北两支东风扰动的合并过程.风暴相对螺旋度移动速度略快于东风波系统和垂直涡度,能够提前预报东风波降水的落区.  相似文献   
355.
2010年8月豫北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全球分析资料(FNL),对2010年8月13日豫北沿黄地区出现的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水过程是在低槽东移、副高东退南压的形势下,由高、低空急流,中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倒槽和弱冷空气等影响系统共同作用造成的。强降水发生时暴雨区低层水汽辐合跃增,配合强劲的垂直上...  相似文献   
356.
应用1°×1°NCAR/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06年4月11-12日发生在河南省的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热力因子和动力因子的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这次寒潮天气过程是西路和东路两股冷空气与暖平流共同作用促进蒙古气旋发展,并使低槽、冷锋东移南压造成的;不同的层结条件下垂直速度对河南前期增温、后期剧烈降温有利;非地转...  相似文献   
357.
浙江2011-01—20强降雪过程降雪带南压成因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自动站、Micaps、雷达风廓线等资料和6h间隔的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浙江2011年1月20日强降雪过程中降雪带南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中低县切变配合近地面的冷空气渗透影响是强降雪发生的有利天气尺度背景;强降雪发生在低空西南急流左侧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内,且低空西南急流的南压领先于降...  相似文献   
358.
利用基本气象站观测资料、ECMWF ERA资料和NCEP FNL资料,通过对强降雨时刻的多种物理量场诊断,分析了2015年梅雨期发生在江苏省沿江地区的6月16—17日和27—29日两次大暴雨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两次大暴雨过程均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西南气流强盛、高层有冷空气不断入侵的大环流背景下,受中低层江淮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共同影响,冷暖空气一直在沿江一带交汇,造成沿江地区持续强降水过程。两次大暴雨发生时32°N附近梅雨锋很明显,锋面随着高度的升高向北侧冷区倾斜,强降水主要位于梅雨锋南侧的暖区内。该侧700 hPa高度层以下湿位涡为负值表明大气为对流不稳定,且随着降水的发生,中层有弱冷空气入侵,使得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强的降水区主要位于低空急流的左侧和高空急流的入口区右侧,高低空急流的这种配置带来了风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同时低层暖平流和中高层正的相对涡度平流交汇于32°N附近,也有利于暴雨区的上升运动加强。暴雨区与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相吻合,表明低层西南急流为暴雨区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汽。  相似文献   
359.
s-r螺旋度在皖西南强风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苏  王甲生 《气象》1995,21(9):37-39
应用常规探空资料,对皖西南地区强风暴天气的s-r螺旋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s-r螺旋度作为一个新的诊断量,对皖西南非孤立龙卷、大范围冰雹及距测站50km内的局地龙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60.
一次中尺度云团发展时的湿有效能量收支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宝俊  许晨海 《高原气象》1995,14(4):476-4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