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8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91.
从含摩擦耗散与凝结潜热的f平面Boussinesq近似下的非线性扰动方程组出发,得到了湿空气中的广义能量方程,推导出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的必要条件,并将不稳定判据与干空气情况相比较,首先解析地分析得到凝结加热反馈机制对亚临界对称不稳定的影响。其次针对中尺度大气层结不稳定和稳定的情况,分别计算出初始扰动振幅的临界值,结果表明,相对干空气而言,饱和湿空气情况下,当中尺度大气层结不稳定时,亚临界对称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即使中尺度大气层结稳定,亚临界对称不稳定也容易发生。这一结果改进了干空气下的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理论。  相似文献   
192.
1991年7月上旬贵州地区暴雨过程物理机制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寿绍文  王祖锋 《气象科学》1998,18(3):231-238
本文对1991年7月上旬在贵州地区发生的几次暴雨过程的位涡场、Q矢量激反场以及相对螺旋度等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的发生发展与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MPV)扰动和中层的负MPV的增强、Q矢量辐合区随高度呈倾斜状分布且输合中心强度明显增强、以及相对螺旋度的增强等过程密切相关。说明高空低润发展、静止锋锋生、斜升气流发展以及低空急流的加强等是贵州地区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机制。  相似文献   
193.
南京冬季大气气溶胶的物理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根据1993年11月15日-12月-10日南京北部的大气气溶胶粒子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浓度,日变化,日际变化,谱分布以及降水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湿沉降清除。  相似文献   
194.
三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邓华军  唐洵昌 《气象科学》1999,19(2):150-157
本文对发生于江苏苏北地区不同季节的三次强对天气过程,应用湿位涡这样一个表征大气动力、热力、水汽诸因素特征的综合物理量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倾斜性涡度的发展是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表明该物理量在强对流天气分析中能很好地反映热力学和动力学成因,尤其是湿位涡的垂直通量、湿位涡通量的水平散度、位涡变化率对强对流天气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5.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及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前后环境场、动力热力场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台风造成广西强降水分布异常的成因。(1) 200 hPa南亚高压稳定维持、西南季风与越赤道气流、西太平洋气流卷入提供水汽和能量是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缓慢的重要因素。(2)台风登陆移入广西过程中,其中高层θse漏斗状结构、正涡度柱状结构维持,东侧和北侧低层有深厚入流辐合上升,高层有明显出流。(3)水平风场的不对称分布导致台风东侧到北侧存在明显的风向切变和风速辐合,出现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和强水汽辐合区,对应有螺旋对流回波带发展、维持,这可能是“山竹”强降水出现在台风偏北侧的重要原因。(4)云贵高原冷空气的侵入加剧了热力不稳定,加上地形抬升增幅作用,导致桂北和桂西持续强降水。(5) “山竹”降水分布与低层湿位涡负值区有较好对应,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湿正压项(MPV1)负值中心附近和MPV1负值区与湿斜压项(MPV2)正值区相叠加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6.
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和迳流时间的计算,发现四平井1983—1990年平均水位呈降—升—降的水文过程。与补给区1981—1988年湿润系数曲线降—升—降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今后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异常提供了依据。文中还对四平井所处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多年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论是四平井年均水位滞后补给区水量变化两年是向斜盆地地下通流缓慢,水交替微弱所致.  相似文献   
197.
利用NCEP/NCAR 1°×1°的FNL再分析资料、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地面自动站融合降水数据以及FY-2G卫星反演的TBB(black-body temperature,云顶亮温)对1822号台风“山竹”在华南造成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的稳定维持有利于台风残涡持续影响华南地区;低层来自孟加拉湾的低空急流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风汇合后建立起一条连接华南的水汽通道;在登陆台风影响下,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主要来自于垂直运动释放的凝结潜热;湿位涡诊断分析表明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导致低层大气斜压性增强,出现显著的对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8.
风垂直切变和下滑倾斜涡度发展   总被引:42,自引:1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国雄  蔡雅萍 《大气科学》1997,21(3):273-282
本文根据绝热无摩擦的饱和湿空气具有湿位涡守恒的特征,研究湿斜压过程中涡旋垂直涡度的发展。由于传统的等熵位涡分析的应用受等熵面倾斜的限制,本文进而发展了Z坐标及P坐标中的倾斜涡度发展理论。指出在梅雨锋南侧暖湿区的北端,以及梅雨锋北边界附近,湿等熵面十分陡立,是涡旋发展及暴雨发生的重要地区。还证明了倾斜涡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指出在对流不稳定的饱和大气中,倾斜涡度发展必伴有低空急流存在。对1991年6月12~15日江淮流域暴雨过程的诊断表明,湿位涡分析,尤其是等压面上湿位涡量Pm1和Pm2的分析不仅在中高纬有效,在低纬度及低对流层均十分有效,是暴雨诊断和预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9.
利用Hadley中心提供的逐月海温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逐月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探讨了1979~2011年夏季青藏高原“湿池”的水汽含量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水汽(去趋势)EOF第二模态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前期3~4月关键区(5°S~20°N,45°E~75°E)的海温异常可以作为夏季高原水汽的预测信号。在暖水年,赤道附近显著的东风异常对夏季高原水汽输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00 hPa上副热带高压显著增强并西移,600 hPa上赤道附近为显著的异常东风,将水汽从西太平洋、南海、孟加拉湾向西输送到印度半岛,并在异常反气旋环流西侧的南风作用下,将水汽带向青藏高原。高层风场上,西太平洋地区辐合,青藏高原上空辐散。以上环流形势表明暖水年夏季青藏高原水汽偏多;冷水年则相反。就影响机制而言,前期春季印度洋海温显著偏暖,引起其上空异常的对流上升运动,驱动异常沃克环流从春到夏显著维持,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北跳和异常增强西移,有利于赤道东风异常的增强和西移,并经过水汽输送通道将水汽带向青藏高原上空。  相似文献   
200.
Considering the main thermal forcing factor, which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noptic systems,the concept of the moist ageostrophic vector Q is introduced. A formula of the moist ageostrophic Q and the ageostrophic diabatic equation, in which the divergence of the moist ageostrophic Q is taken as a single forcing term, is derived. Meanwhile, the moist ageostrophic Q is applied to diagnose a torrential rain process in North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oist ageostrophic Q can clearly reveal the system development during the torrential rain process;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vergence of the moist ageostrophic Q and the rainfall are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vertical velocity (ω) and the divergence of the dry Q; the 6-h rainfall region can be correctly drawn according to the negative area of the divergence of the moist ageostrophic Q, and its precipita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divergence of the moist ageostrophic Q. The research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mproving short-term weather forec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