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7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loudSat卫星获得的高分辨率中尺度对流系统垂直剖面结构,结合大气参量相对湿度和相当位温的诊断分析,在低纬度、中高纬度地区、陆地或海洋以及不同天气形势下,发现了多个非常典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内部具有湿中性层结特征的个例.进一步利用静止卫星普查到的东亚地区MCS分布情况,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诊断MCS重心位置处大气状态廓线,利用大量的例子从统计的角度揭示了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在MCS中存在的普遍性,并且从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角度探讨了湿中性层结结构在MCS发生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2.
在用“聚类分析”、“加权压能场和湿斜压”以及“灰色预测”等方法制作山西省汛期暴雨落点落区预报时,同时用“湿辐合”方法进行计算,并采用“湿辐合”与“聚类分析”暴雨落点落区叠合集成,“湿辐合”与“加权压能场湿斜压”暴雨落点落区叠合集成,以及“湿辐合”与“灰色预测”等方法叠合集成,客观地确定出预报量可能出现的落点或落区。经过历史资料回代运算和2001年实时运行表明,此方法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3.
东亚阻塞高压对我国降水影响的诊断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湿位势涡度 ,讨论了 1 998年 7月东亚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的不同位置影响冷暖空气的活动路径进而决定暴雨发生的位置 ,结果表明 :当阻高位于中西伯利亚地区 ,主要影响我国华北平原及华南一带的降水 ;当阻高位于鄂霍茨克海地区时 ,对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的降水有重要影响 ;当阻高中心位于小兴安岭地区 ,副高位置异常偏北 ,主要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降水 ;当阻高位于以 ( 55°N,1 35°E)为中心的区域时 ,冷空气频繁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对该地区的降水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自动气象站逐小时观测及NCEP/NCAR逐日4次1°×1°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2016年11月中旬新疆北部暖区暴雪过程中两个强降雪中心裕民与青河物理量特征,重点讨论暴雪的动力耦合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为典型暖区暴雪的天气系统配置,500 hPa新疆北部在西伯利亚低涡底部强锋区内,700hPa和850hPa有偏西低空急流和切变线,新疆北部受地面暖低压控制。上升运动和垂直螺旋度主要集中在700hPa以下,低层辐合、中层辐散是上升运动的动力维持机制。两种情况下可使上升运动增强,降雪强度增大:一是当垂直螺旋度呈“上负下正”结构、垂直螺旋度的绝对值增大时;二是当暴雪区上空湿位涡MPV1呈“上正下负”、MPV2<0,且θse密集陡立带向暖区倾斜、垂直涡度增长时。涡度对上升运动的发展亦有正贡献。  相似文献   
135.
淮河流域东北部一次异常大暴雨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亦平  王慧  吴芳芳 《气象》2003,29(2):41-43
通过对位涡场的诊断分析表明,在响水2000年8月30日异常特大暴雨过程中,降水的形成与台风扰动对环境场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暖湿系统台风与北方冷性辐合系统的相互作用是产生异常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6.
一次北方春季罕见暴雨天气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湿位涡理论 ,对 2 0 0 3年 4月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诊断。结果表明 :暴雨产生在θe 线陡立密集区附近 ,θe 线陡立密集区附近对流稳定度较小 ,有利于湿斜压涡度发展 ;湿位涡在 70 0hPa上具有MPV1 <0 ,MPV2 >0的特征 ,对流层高层高值湿位涡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也是低涡东移发展为气旋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7.
新仙女木事件在河西走廊地区开始于 12 5 8ka·B·P ,结束于 9 4ka·B·P ,极盛期为11 0ka·B·P左右。新仙女木事件使河西走廊地区晚更新世末转温暖湿润的气候在 12 0~ 10 0ka·B·P之间发生间断。降温期间 ,突发性洪水、干旱、风暴、沙暴、尘暴极端事件和突发性火灾频繁发生。降水减少 ,湖泊干涸 ,生态环境恶劣 ,沙漠化日益严重。古地理环境的演变 ,影响和限制了动物群的繁衍和人类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8.
利用常规的探空和地面资料以及NCEP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场,对2004年7月发生在山西省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PV1由负变正标志着暴雨由强到弱。整个过程中,强降水总是发生在MPV1零值线附近。MPV2的正负与低空暖湿气流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高层高值湿位涡向对流层低层下传,引导高层冷空气侵入高温、高不稳定的山西南部,冷空气增强了对暖湿气流的强迫抬升作用,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有利于降水增幅,是此次暴雨产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9.
The circulation, hygrothermal property and moisture transport character of typical hot and humid weather were analyzed in Beijing areas from July 30 to August 4, 2002.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under the control of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which stretches to the west and north, downdraft suppresses the lifting of lower-troposphere moisture, which makes moisture keep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at is the direct reason causing hot and humid weather. Considering the non-uniformity saturated character in real atmosphere, generalize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GMPV) equation is deriv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generalized moist potential temperature concept. The analysis of GMPV shows that negative GMPV anomaly occur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t has indicative sense to hot and humid weather. Thus, the GMPV anomaly can be utilized to identify this kind of weather and to make a short-term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40.
1. Introduction Two kinds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dry convectioand moist convention—are often mentioned when referring to severe storm forecasting. Usually dry convection only serves as a kind of adjustment or a liftincondition for severe storms. Mo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