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73篇 |
免费 | 1034篇 |
国内免费 | 13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7篇 |
大气科学 | 1626篇 |
地球物理 | 1154篇 |
地质学 | 2361篇 |
海洋学 | 762篇 |
天文学 | 32篇 |
综合类 | 240篇 |
自然地理 | 3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77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245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187篇 |
2016年 | 186篇 |
2015年 | 229篇 |
2014年 | 288篇 |
2013年 | 287篇 |
2012年 | 257篇 |
2011年 | 285篇 |
2010年 | 240篇 |
2009年 | 313篇 |
2008年 | 328篇 |
2007年 | 397篇 |
2006年 | 309篇 |
2005年 | 296篇 |
2004年 | 252篇 |
2003年 | 206篇 |
2002年 | 233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53篇 |
1999年 | 146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冻融状况及土壤水分运移特征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利用位于典型多年冻土区的唐古拉综合观测场2007年9月1日—2008年9月1日实测活动层剖面土壤温度和水分数据,对多年冻土区活动层的冻结融化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冻融过程中的活动层土壤液态水含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活动层内部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其运移特点对活动层冻结融化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活动层融化过程从表层开始向下层土壤发展,冻结过程则会出现双向冻结现象. 一个完整的年冻融循环中活动层冻结过程耗时要远远小于融化过程. 活动层土壤经过一个冻融循环,土壤水分整体呈现下移的趋势,土壤水分逐步运移至多年冻土上限附近积累. 同时,土壤水分含量和运移特征会对活动层冻融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获取不同光衰减对应的海水深度, 对于采集水样用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国际上首次开发了无缆便携式海洋透光率仪, 特殊的光学结构设计和光谱滤光技术使得光谱响应在波段400~700nm范围内超过了同类海洋传感器, 特定光衰减下对应的深度误差小于0.5m。将本设备应用于南海中尺度涡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中, 在采样率和自动化方面验证了仪器的便携性; 通过对涡旋中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检验了仪器数据结果的可靠性。海洋透光率仪在价格、准确性、可靠度和操作的便携性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将在未来海洋生态环境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Intrusion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subsidence: A case from the Baiyun Sag,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We develop a series of simple numerical models to explain the anomalous subsidence and deposition phenomena o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particular in the Baiyun Sag.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short-period high rate deposition of around 17 Ma is related to a rapid subsidence event, which may be due to episodic emplacement of a dense intrusion. Necking and gravity models indicate that in the basement of the Baiyun Sag, there is a dense zone that is 100–200 kg/m3 more dense than the surrounding country rock. Considering its high magnetic intensity and regional igneous activity, the dense zone is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a phase of basalt intrusion that may have taken place around 17 Ma. Thermal and subsidence models indicate that a hot denser intrusion can cause significant subsidence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trusion. The subsidence rate then slows down with cooling, thus becoming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subsidence curves at around 17 Ma.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lithospheric strength under the Baiyun Sag is negligible, and that the high-velocity layer in the lowermost crust may be not an original part of the pre-rift crust. Instead, it is thought to be underplated intrusion emplaced at around 30 Ma whe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broke up. 相似文献
86.
塔东地区主要不整合面剥蚀量的恢复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剥蚀量的恢复对于构造演化史研究和油气勘探至关重要。通过对高分辨率地震数据的精细解释,在塔东地区识别出9个不整合面,其中与周缘造山作用相关的不整合面包括:志留系与上奥陶统、上泥盆统与前上泥盆统、三叠系与前三叠系、侏罗系与前侏罗系、古近系与白垩系、新近系与古近系等6个主要不整合面。基于平衡剖面技术,通过趋势厚度法,恢复了塔东地区主要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研究表明:受天山造山带和阿尔金造山带俯冲、碰撞造山运动的影响,志留系与上奥陶统、上泥盆统与前上泥盆统之间不整合面产生的剥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塔东低凸起和若羌凹陷,并且后者的剥蚀作用最强;三叠系与前三叠系之间不整合面产生的剥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孔雀河斜坡一带;侏罗系与前侏罗系之间不整合面产生的剥蚀作用在塔东低凸起、若羌凹陷和孔雀河斜坡等地区都比较强;古近系与白垩系、新近系与古近系之间不整合面产生的剥蚀作用在塔东地区均发生,但整体剥蚀厚度不大。 相似文献
87.
From results of two large-eddy simulation of stratus-topped boundary layer,the structure,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nd role of thermal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conditional sampling methods,which divided the thermals into thewarm/moist,cool/dry,warm/dry and cool/moist ev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turbulent circulation in thestratus-topped boundary layer is composed of the warm/moist updraft and cool/dry downdraft.Below entrainmentregion,the warm/moist updrafts and cool/dry downdrafts are,respectively,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buoyant andcontribute most to total fluxes and variances.Evaporative cooling has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rmals instratus-topped boundary layer. 相似文献
88.
89.
以往的高光谱或多光谱图像分类与识别,往往只关注像元光谱维上的特性,其一切特征统计也只在光谱及波段维上展开。但是自然界的复杂性、混合像元问题的存在,仅靠像元的光谱特性是不够的,常会出现"麻点"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地物空间特性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其分类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像元光谱特性的图像分类,获得影像分类图;第二阶段是针对第一阶段的分类结果,结合地物空间特性进行空间后分类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保持地块的连续性和均一性,同时克服了"麻点"现象,大大提高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90.
地下水是中国西南云贵高原斜坡地带重要的饮用水源,其中黔中镇宁县北部存在大面积地下水中硫酸盐超标地区,导致了当地出现水质性缺水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岩相古地理分析、水化学分析、D、18O、34S同位素测试、岩样测试、岩心观察等技术手段,查明了研究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中硫酸盐(SO_4~(2-))浓度在30~1100 mg/L,平均值为221.78 mg/L,呈现高度富集SO_4~(2-)的特点;在区域相对隔水层以上,不同类型地下水中SO_4~(2-)浓度大体具有机井上升泉下降泉溶潭地下河出口基岩裂隙泉表层岩溶泉的规律;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中SO_4~(2-)的来源,表层岩溶泉中硫酸根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高硫酸盐样品中硫酸根的来源主要为石膏溶解。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资料,掌握了研究区膏岩层分布及含水层结构特征,通过建立"越层找水"模式,采取下层低硫酸盐含水层,获取合格饮用水源,可有效解决当地水质性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