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对钻孔灌注桩进行抽芯检验时,可能因钻头切断钢筋而使桩基承载力下降甚至整根桩报废,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对钻头遇到钢筋的孔内工况进行自动识别,声光报警,并给出遇钢筋的深度,以防切断钢筋,文中还介绍了判断钢筋笼歪斜情况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262.
双频道双通道微机激电仪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介绍双频道双通道微机激电仪的特点、硬件组成,并以测量菜单为例展示了部分软件功能及仪器的使用。  相似文献   
263.
碎屑锆石研究是探讨其碎屑物质来源、源区特征、沉积时代和形成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南麓石炭纪砂岩的47粒碎屑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获得的年龄为388~949Ma,其主体为418~482Ma。结合锆石的矿物学特征、CL图像特点以及哈尔里克山区域地质资料,得出如下结论:(1)哈尔里克山南麓所研究的砂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是(388±9)Ma,这意味着这套地层不老于中泥盆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这套沉积岩应是在晚石炭世沉积的;(2)所研究的砂岩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哈尔里克山早古生代与岛弧演化相关的岩浆岩;(3)哈尔里克山经历了中奥陶世—早志留世与康古尔塔格洋壳残片代表的洋岩石圈板块向北俯冲有关的岛弧、石炭纪弧后盆地和晚石炭世末期弧后隆起的构造演化历史;晚石炭世末期弧后隆起是导致哈尔里克山与博格达山现今地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4.
舒童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B09):173-174
根据CTL-713C数字化天气雷达视频积分器(DVIP)的工作原理,对焦作天气雷达两次终端回波显示异常故障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故障检修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65.
根据CTL-713C数字化天气雷达视频积分器(DVIP)的工作原理,对焦作天气雷达两次终端回波显示异常故障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故障检修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66.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了可能是全球最早的后生动物化石 (瓮安动物群 ),对于瓮安动物群出现过程中的古海洋环境重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但必须对成岩后生作用对磷块岩中的稀土元素改造进行评估。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磷质碎屑、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磷条带和泥条带等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确定沉积期后变化对稀土元素的改造影响不大。上矿层磷块岩沉积期形成的磷质碎屑、成岩期形成的白云质和磷质胶结物具相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暗示了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对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保存的原生沉积信息影响不大。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具有显著的重稀土亏损特征。磷块岩的磷质和白云质胶结物、伴生磷质碎屑、强风化磷块岩相近的ErN/LuN 比值,表明沉积期后的改造作用不是重稀土元素亏损的主要原因。磷块岩的ErN/LuN、LaN/NdN 与Ce/Ce 间的相关性,表明越氧化的沉积环境中,轻和重稀土元素亏损越强。  相似文献   
267.
奥陶纪末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适应高精度地层对比的需要,特别是对相当于凝缩沉积的黑色笔石页岩相之间对比的需要,在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岩石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共识别出3类层序界面:Ⅰ型界面、Ⅱ型界面和一个由δ(^13C)的变化曲线识别出来的位于Tangyagraptus typicus亚带之底的无沉积间断的层序界面。并据此将奥陶系五峰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而依据δ(Ce)的变化规律,又可以将上述2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Psq1-Psq5),从而提高了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268.
晚元古代末的陡山沱期(550-600Ma)是地球历史生物、化学和气候变化的剧烈时期。通过对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矿的稀土元素研究,确定上矿层磷块岩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模式具负Ce异常、轻和重稀土亏损及中稀土富集特征。下矿层磷块岩稀土模式为轻微负Ce异常、轻微的轻和重稀土亏损及中稀土富集。下矿层磷块岩的Ceanom值为-0.065~-0.077,上矿层磷块岩的Ceanom为-0.26~-0.291,表明瓮安磷矿沉积古环境从下矿层的还原条件转变为上矿层的氧化条件。这种南沱冰期之后的环境变化可能为瓮安动物群的大爆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69.
巴颜喀拉山脉南端位于四川省阿坝县、壤塘县与马尔康县交界地区。该区古冰川遗迹广泛分布,安纳尔措地区末次冰期晚阶段冰碛垅保存有7条,系统的石英ESR测年资料表明,它们均属新仙女木期,构成完整的冰退序列。  相似文献   
270.
成矿系统的始态、终态及其过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作者对一些典型铜,金矿床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结论,将成矿视为系统演化过程的产物,成矿系统的演化包括始态,终态及其过程。始态可概括为源区,源岩、库岩,矿源层和剥蚀区等,终态可以概括为矿带,矿田和矿床等多个等级体制,成矿系统的始态与终态之间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它是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的、时空上延展的动力学过程,具有复杂性,自组织性和振荡性等,有时由多个过程复合在一起,深入认识成矿系统的始态,终态和过程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助于揭示成矿机制,合理进行矿产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