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8篇 |
免费 | 405篇 |
国内免费 | 8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8篇 |
大气科学 | 1782篇 |
地球物理 | 274篇 |
地质学 | 174篇 |
海洋学 | 98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141篇 |
自然地理 | 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102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114篇 |
2014年 | 191篇 |
2013年 | 141篇 |
2012年 | 182篇 |
2011年 | 136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地表温度是衡量地表水热平衡的关键参数,微波地表温度因其范围大、全天候等独特的优势,在气候、农业和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经质量控制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对风云三号卫星C星的微波地表温度日产品和月平均产品进行验证评估,结果显示:FY-3C卫星升轨(夜晚)和降轨(白天)微波地表温度日产品平均分别高估8. 7 K、低估13. 2 K,月平均产品平均分别高估7. 9 K、低估12. 0 K,日产品和月平均产品的反演误差都在15K以内。在全球空间分布上,升轨(夜晚)和降轨(白天)月产品误差分别呈现高估和低估,热带雨林区和沙漠、荒漠区域在夜晚分别高估5 K以内和30 K以内,白天则分别低估10 K以内和10~30 K。不同土地覆盖类型间FY-3C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精度存在差异,总体上升轨(夜晚)比降轨(白天)的精度高,反演精度最高和最低的土地类型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和荒漠、稀疏植被,不同土地覆盖类型间的地表温度反演精度在季节上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分析结果,改进FY-3C微波地表温度的反演算法,可进一步提高微波地表温度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63.
对温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时,僵值和突变是常见的疑误类型,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中僵值和突变疑误数据进行研究,对降低城市自动站温度资料质量控制的误检率有重要价值。文章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以上海世博园为例)中18个自动气象站一年(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逐时温度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着重探讨僵值及突变疑误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僵值疑误数据集中出现在冬季夜间,局地性强。阴天或多云天气,通风不佳的测站感热项较小,易出现僵值过程,最长持续11 h。(2)温度突变疑误数据可分“突升”和“突降”两类,“突升”集中出现在秋冬季,而“突降”集中在春夏季;“突升”集中出现在日出前后,而“突降”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夜晚,“突升”局地性强而“突降”各站间趋同性较强。分析发现,城市复杂环境下,日照突然增加或减少以及午后短时强降水是导致温度突变疑误数据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些“疑误”数据是城市复杂环境影响或特定天气条件导致的,为真实有效的观测资料。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下的温度观测资料开展质量控制时,需结合观测环境等元数据进一步甄别。 相似文献
64.
65.
66.
2018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2018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攀升,地表温度相比工业化前水平偏高0.99℃,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第四高值。全球冰川总量连续31年减少,南北极海冰范围全年处于历史低位。全球海洋表面温度较常年显著偏高,海平面继续加速上升,海洋热含量创历史新高,海洋酸化的影响日益加剧。年内,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北半球异常活跃的热带气旋季、欧洲夏季持续性高温干燥天气、印度西南部的特大洪灾、澳洲东部严重旱情、欧美多地的低温暴雪以及全球多地的森林大火和强对流天气,造成了严重的人口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本文系统性总结了2018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印度近百年来最严重洪灾和美国东海岸爆发性低温雨雪冰冻两个典型气候事件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夏季南亚季风强度偏强、控制时间偏长,8月在南亚季风槽西部位置偏北、索马里越赤道急流偏强的共同作用下,南印度洋及阿拉伯海上空的水汽大量向印度地区输送,持续性的强降水天气引发了该地区近百年以来最严重的洪灾;1月上旬,在耦合的急流结构、强烈的海洋温度梯度以及气旋外围气温偏高的共同作用下,冬季风暴格雷森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加强,造成美国东海岸出现气温骤降、强风暴雪等剧烈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67.
68.
R. Dimitrova Jean-François Sini K. Richards M. Schatzmann M. Weeks E. Perez García C. Borrego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2009,131(2):223-243
Mic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vicinity of urban buildings strongly influence the requirements that are imposed on
building heating and cooling.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study, carried out within the Advance Tools for Rational Energy Use
towards Sustainability (ATREUS) European research network, is the evaluation of the wind field around buildings with walls
heated by solar radiation. Tw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codes were validated against extensive wind-tunnel observation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effects on model performance. The code selected from this validation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wind and temperature fields for a summer day in a specific region of the city of Lisbon. For this study,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produced by a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atmospheric model (MM5) were used as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a CFD code, which
was further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local roughness elements and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on the air flow around
buildings. The CFD modelling can also provide the inflow parameters for a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
system, used to evaluate the building energy budgets and to predict performance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The main finding
of the present three-dimensional analyses is that thermal forcing associated with the heating of buildings can significantly
modify local properties of the air flow.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