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3篇
  免费   5046篇
  国内免费   3513篇
测绘学   661篇
大气科学   4957篇
地球物理   2732篇
地质学   7066篇
海洋学   2072篇
天文学   188篇
综合类   1325篇
自然地理   1831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376篇
  2023年   397篇
  2022年   583篇
  2021年   644篇
  2020年   633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652篇
  2017年   739篇
  2016年   713篇
  2015年   753篇
  2014年   947篇
  2013年   954篇
  2012年   1069篇
  2011年   1030篇
  2010年   867篇
  2009年   909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1014篇
  2006年   834篇
  2005年   810篇
  2004年   660篇
  2003年   586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429篇
  1998年   368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tropopause has a complex structure and some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may exist in high-resolutio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low earth-orbiting (LEO) radio occultation (RO) data. The position of the tropopause cannot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using traditional cold point tropopause (CPT) and lapse rate tropopause (LRT) algorithms. In this paper, an integrative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ate tropopause parameters. The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GPS/COSMIC RO data to obtain a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he height and temperature of the tropopause. This algorithm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GPS/LEO RO data by 30% compared with that from the traditional CPT method. The ration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GPS/LEO RO data in probing the Earth's atmosphere are verified by our study of the tropopause using COSMIC data.  相似文献   
22.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recent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Arctic and its link to the mid-latitudes using the ERA-Interim global atmospheric reanalysis data from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 (ECMWF). Since 1979, sub- stantial surface warming,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 has occurred over the Arctic. The great- est warming in winter has taken place offshore in the Kara-Barents Sea, and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urbulent heat fluxes from the marginal ice zone. In contrast to the marked warming over the Arctic Ocean in winter, substantial cooling appears over Siberia and eastern Asia, linked to the reduction of Arctic sea ice during the freezing season (September-March). However, in summer, very little change is observed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Arctic because increased radiative heat melts the sea ice and the amount of turbulent heat gain from the ocean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heat stored in the upper ocean mixed layer in summer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Arctic Ocean is released back to the atmosphere as turbulent heat fluxes during the autumn and through to the following spring. This warming of the Arctic and the reduced sea ice amplifies surface cooling over Siberia and eastern Asia in winter.  相似文献   
23.
泥岩有水热解产生低分子量有机酸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采用泥岩岩屑进行有水热解,测定实验后水溶液中几种常见低分子量有机酸.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水溶液中检测到了丰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组成上主要为一元羧酸,其中又以乙酸占优势.讨论了不同热解条件对有机酸产率以及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酸总量随加热温度和时间增加而增加,并且溶液中不同有机酸相对组成也发生变化.当温度高于1...  相似文献   
24.
25.
韩敏  刘宇明  汪恩良  高占坤 《测绘科学》2013,38(1):75-76,79
针对野外恶劣自然环境条件制约冻土温度现场采集和远程监控的问题,本文设计和开发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冻土实时监控软件和监控中心网站。冻土远程实时监控软件实现野外冻土温度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显示、数据存储和远程控制等功能,降低数据采集的成本,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已经成功应用于野外现场监控。配套开发的监控中心网站将冻土温度数据发布至Internet网络,解决冻土数据共享问题,扩大冻土温度监控的范围,实现多用户的实时数据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26.
贵阳木本植物始花期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反映了植物是怎样及在何种程度上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不同物种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有利于鉴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现有关于始花期的温度敏感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在亚热带地区研究仍较少。本文以位于亚热带的贵阳为研究区,利用1980-2014年60种典型木本植物的始花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始花期变化趋势及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评估了样本量大小对敏感度估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贵阳发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其中春、秋季的增温比夏、冬季显著。②绝大多数植物(88.3%)的始花期在研究时段内呈提前趋势,其中显著提前的占物种总数的21.7%(P<0.05);60种植物始花期总体的提前趋势为2.89 d/10 a。③绝大多数(88.3%)植物始花期的年际变化与最优时段内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所有植物始花期的总体敏感度为-5.75 d/℃。④样本量大小对温度敏感度估计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15年长序列能将敏感度估计结果的波动范围以99%的概率控制在2 d/℃之内。  相似文献   
27.
蒋钧  唐耀庚 《地学前缘》2008,15(6):338-34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全球气候温度变化的思路。为发现全球气候变化的宏观规律,把生物圈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物质进行研究,从而把纷繁复杂的全球气候温度变化问题归纳成经典物理学的热量与温度变化问题。给出了广义生物圈的热平衡测量Q值和温度变化的热力学公式,并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发现人类使用矿物燃料和核能所排放的热量理论上可使全球海平面每年升高35 mm或者可使大气对流层温度每年升高011 ℃。该发现表明:能源热量因素已成为影响全球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贺兰山群变质杂岩主期变质作用的温压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贺兰山脉北部的贺兰山群变质杂岩的主期变质作用达角闪麻粒岩相,其矿物组合特征与低压相系麻粒岩相似、利用共生矿物组合和矿物对的温度计、压力计估算主期变质温度740—764(?),压力460—501MPa。温度压力条件与低压相系的地热梯度线较接近,变质作用强度具面型分布的特征,与东部密云、冀东等地的麻粒岩相区相似,但变质压力明显低,压力类型也不同,应属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变质产物。  相似文献   
29.
华池油田华152区低渗透砂岩储层敏感性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池油田华152区长3油层组储层为曲流河三角洲粉-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填隙物含量较高,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型为主,物性较差,属低渗透储层。主要成岩矿物(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高岭石、方解石、白云石等)使储层对外来流体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反应。“五敏”实验结果表明,储层速敏和碱敏均为弱-中等偏弱,部分伊/蒙混层、绿泥石、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的样品表现出强水敏、强酸敏、强盐敏的特征;油田水结垢实验表明,注入水与地层水、储层岩石不配伍产生盐垢CaCO3,CaSO4,实验为开采过程中回注地层水和注气开采等工艺提供油层保护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油气包裹体的显微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一油气包裹体的成分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它能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最直接的证据。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测定单个油气包裹体的成分、分子结构和其中油气包裹体的成熟度。本文应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包裹体的鉴定和均一温度测定技术,分析了大庆探区海拉尔盆地乌27井、巴16井、希3井等样品的包裹体。研究表明,乌27井有过两期成藏,并以第二期为主;巴16井也有过两期主要成藏,且第二期具混源的特点;希3井只有一次主要成藏期。同时利用红外光谱的CH2/CH3值、Xinc、Xstd划分了三口井的油气成藏期次,结果与镜下鉴定结论相一致,并确定了其中油气包裹体的成熟度。本文还探讨了显微-红外光谱测试单一油气包裹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