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3篇
  免费   994篇
  国内免费   1591篇
测绘学   190篇
大气科学   1259篇
地球物理   1049篇
地质学   3281篇
海洋学   1172篇
天文学   197篇
综合类   390篇
自然地理   1680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 induced oxygen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theory in urban region was summed up and on this base a new model of urban carbon and oxygen balance (UCOB) was constructed by calculating the carbon and oxygen fluxes. The purpose was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vegetation in urban ecosystems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human activities on urban annual oxygen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Hopefully,the model would be helpful in theory to keep the regional balance of carbon and oxygen,and provide guidance and support for urban vegetation planning in the future. To test the UCOB model,the Jimei District of Xiamen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a very typical urban region,was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The results turn out that Jimei′s vegetation service in oxygen emiss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could no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urban population,and more than 31.49 times of vegetation area should be added to meet the whole oxygen consumption in Jimei while 9.60 times of vegetation area are needed to meet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targe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UCOB model is of a great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quantitative planning of urban vegetation and regional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92.
不同游客吸引半径景区国内旅游交通碳排放特征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战雄  袁书琪  陈光水 《地理科学》2012,(10):1168-1175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碳排放的最重要环节。选择具有不同游客吸引半径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太姥山山岳景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客交通的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景区国内旅游交通碳排放的基本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游客吸引半径增加,人均碳排放量显著增加,表现为福州森林公园<太姥山<武夷山。虽然每人每公里碳排放量亦表现为福州森林公园<太姥山<武夷山,但人均旅行距离的增大则是人均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在350 km以内,每人每公里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随距离增加变化不明显或略微下降;而350 km以上,两者均随距离增加而急剧增长,这与距离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有关。从旅游交通碳排放特征看,350 km大致可作为中途和长途旅行划分的界线。3个景区的年碳排放总量大小顺序为:武夷山>太姥山>福州森林公园,平均碳排放密度则表现为武夷山>福州森林公园>太姥山。各景区长途旅游者和乘坐飞机旅游者均占景区旅游交通碳排放的大部分,且其比例随景区游客吸引半径的增加而增多。因而减少长途旅行和乘坐飞机次数是降低景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3.
目前地质市场由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市场的竞争究其本质是人才竞争。因此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人才资源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以整体和局部、近期和长远为目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队伍建设,注重从才培养,激励地质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采用倾斜政策留住人才、招纳人才,只有这样贵州煤田地质局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地质专业技术队伍,确保全局乃至二级单位适应煤田地质市场的需要,保证全局科学、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利用2005年安排在临泽边缘绿洲沙地农田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用量有机肥、化肥、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绿洲沙地土壤肥力及有机碳积累的影响。试验包括高量有机肥单施(M3),氮磷化肥单施(NP3),低、中、高量氮磷钾化肥单施(NPK1,NPK2,NPK3),及低、中、高量氮磷钾化肥配施高、中、低量有机肥9个处理(NPK1M3,NPK2M2,NPK3M1),测定分析10年后不同施肥处理耕层(0~20 cm)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特征及有机碳动态。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容重下降0.13 g·cm^-3,田间持水量提高6.7%,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较单施化肥,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64.8%、36.3%和64.9%、49.5%。高量施用氮磷化肥和氮磷钾化肥处理全磷含量最高,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较单施化肥有效氮含量显著增加,有机无机配施及高量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积累明显,高量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升有效钾含量。连续施肥处理10年后,SOC含量提高了1.68~2.84倍,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及有效磷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单施化肥及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施有效钾含量下降。SOC的积累速率单施化肥、有机无机配施、单施有机肥处理分别为0.27、0.59,0.87 g·kg^-1·a^-1。增施有机肥、适量减少化肥投入、氮磷钾化肥的平衡施用是绿洲沙地农田土壤肥力持续提升的施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5.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requires the synergy of technological, behavioural and market mechanism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policy framework that integrates the three, deploying personal carbon trading as a key element within a policy portfolio to reduce personal carbon footprints. It draws on policy and human motivation literatures that address the behavioural changes that may be needed in the context of a long-term threat such as climate change. This proposal builds on an analysis of the British Columbia carbon tax, international examples of carbon pricing instruments and strategies for behavioural change such as social networks, loyalty management, mobile apps and gamification.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experts in financial service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lean technology, as well as with specialists in climate, health and taxation policy. Their input, together with a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and practical case studies, informed the proposed design of a Carbon, Health and Saving System for promoting individual engagement and collective action by linking long-term climate mitigation measures with short-term personal and social goals, including health, recreation and social reinforcement.

Policy Relevance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areas for climate policy innovation and recommends policies that can support, promote and enable personal carbon budgeting and collective action. Although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British Columbia, both the input provided by key opinion leaders and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re applicable to other jurisdictions.

This policy proposal shows how personal carbon trading could work in the context of a Canadian province with an existing climate mitigation policy. It also specifies a minimum viable product approach to establishing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s for personal carbon trading.

The Carbon, Health and Saving System identifies the technologies and stakeholders needed to implement personal carbon trading, and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motivating a widespread conscious human response in the event that carbon taxation proves insufficient to generate economic adaptation in a changing climate.  相似文献   
96.
空间分辨率对总初级生产力模拟结果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型分析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然而模型模拟不确定性来源之一就是空间异质性的问题。空间异质性是尺度的函数,基于气象和遥感数据驱动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BEPS模型),分别模拟2003-2005年中国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研究网络(ChinaFLUX)长白山站、千烟洲站、海北站及当雄站在1 km和8 km空间分辨率下的总初级生产力(GPP)的时间动态变化,并结合土地覆盖类型及叶面积指数(LAI)的差异,探讨两种空间分辨率输入数据对GPP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差异性主要是由于8 km范围内混合像元导致LAI的不同,4个站点月均差异值分别为0.85、1.60、0.13及0.04;② 两种空间分辨率均能较好地反映各站点GPP的季节动态变化,与GPP观测值的相关性R2为0.79~0.97 (1 km)、0.69~0.97(8 km),月均差异值为11.46~29.65 gC/m2/month (1 km)、11.87~24.81 gC/m2/month (8 km);③ 4个通量站点在两种空间分辨率下的GPP月均差异值分别为14.43,12.05,4.79,3.22 gC/m2/month,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模拟结果在森林站的差异大于草地站,且生长季的差异大于非生长季。因此,模型在模拟大尺度、长时间序列GPP时,为了提高模型模拟效率,适度降低空间分辨率是可行的,但应尽量减小低空间分辨率对于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生长季GPP模拟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97.
基于2000、2015年中国东中部地区261个地级市统计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变异系数和三元协调度模型分析其城市人口、GDP和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集聚态势和非均衡变化过程,揭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1)城市人口、GDP和建设用地的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且2015年的值大于2000年的值,显示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在2000—2015年集聚特征不断加强;(2)城市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的变异系数分别从2000年的1.38和0.91下降到2015年的0.96和0.70,地均GDP从1.32上升到1.77,表明城市人口密度和地均GDP的差异在逐步减小,但地均GDP的不均衡性却在增大;(3)2015年,共有171个地级市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小于1.12且人均城市用地小于115m2,但有104个地级市地均GDP在1000元/m2以下,表明虽然绝大部分地级市城市化规模和速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城市用地经济产出仍然相对较低;(4)90%以上地级市的城市人口、GDP和城市建设用地三者在两个研究时间段内处于协调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98.
1991年3月,我们利用上海25m射电望远镜和欧洲VLBI网联合对几个河外射电源进行了第二历元的327MHzVLBI观测.数据的相关处理先后在上海天文台三台站MK2相关处理机和美国的Caltech/JPL相关处理机进行,以便于比较相关结果。本文给出3C84、3C345和3C380的混合图。与第一历元的观测比较,3C345和3C380的流量密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但3C345的结构变化明显。3C84和3C345有喷流的迹象.3C454.3的总流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增加了25%,如果这个变化是内禀的话,那么可能意味着一次新的流量爆发。  相似文献   
99.
依据地域经济系统理论,一个地域经济单元状态,可以从时序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表达,其存在状态受制于时空关联性。一定地域在特定时序发展阶段,必有与之相对应的空间结构特征;反之,一定的空间结构特征必然反映其特定的时序阶段。据此,诊断了福建省域工业系统的时空关联性特征,并提出了该省工业阶段性跃迁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趋势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物生产是影响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重要方面,由于食物类型不同其碳排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当前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快速演替必然会对生态碳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论文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研究1997—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主要结论如下:① 在数量上,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整体都呈现逐渐的增长刚性,但仍属于低碳消费模式;② 在结构上,各类型食物碳排放演变呈现显著的分异态势,整体上动物性食物碳排放增长速度快于植物性食物碳排放减少速度;③ 在城乡差异上,城镇和乡村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在数量、结构和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城乡二元属性,但近年城乡差异表现出减缓趋势;④ 在空间上,各地食物消费碳排放呈现较显著的民族性、地域性、集聚性和中心“塌陷”的特征,碳排放密度高值主要分布在直辖市和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⑤ 在驱动力上,结构演替是全国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总量整体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人口数量是各地地域空间差异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