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1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476篇
测绘学   297篇
大气科学   491篇
地球物理   451篇
地质学   851篇
海洋学   293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5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变形体的稳定性及其定量分析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传银  张正禄 《测绘学报》1997,26(4):315-321
变形体的稳定性是变形体性质的重要内容,它是工程实际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但从变形监测的角度上来分析变形的稳定性目前在国内外还未见任何实质性的报导。本文讨论了从变形监测角度上分析变形体稳定性的一般方法,进行变形稳定性的分类,初步研究了变形体稳定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定义了一系列量化指标,如稳定度、因素的影响域与因素的稳定域等。这些有利于把稳定性分析推向应用和深入,从而提高变形监测在变形体定性分析中的地位,增  相似文献   
52.
53.
热硫化条件下温度对黄铁矿结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模拟天然黄铁矿形成条件和基本过程,利用真空管式炉实验设备,通过热硫化法在250~410℃反应,实验考察不同温度条件下黄铁矿的结晶生长情况。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实验产物形貌、物相结构特点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250~410℃时均可形成黄铁矿,但250~280℃时黄铁矿结晶程度较差;310~340℃时,可生长出部分晶面;360℃时黄铁矿生长成较为完好的晶体;380℃时黄铁矿结晶成立方体、八面体等自形晶;410℃时可形成结晶好、成分单一的黄铁矿。  相似文献   
54.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development has been shifting its focus toward smaller scales and particular problems. As a result, the household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stitution for development, and has come under increased scrunity as development practitioners and scholars seek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institution’s functions and foundations, trying to ‘get the household right’. These efforts, rather than clarifying the character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household, have contributed to its indeterminacy by reifying the very institution they seek to analyse. Arguing that these efforts fundamentally miss the point of examining the household,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ifferent framework of analysis that addresses the household not as a fixed object of research, but as a local construction that embodies flows of power and knowledge both within and transcending the local. Using the example of varying constructions of the household in two villages in Ghana’s Central Region,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how such an approach allows us to address the various functions of the household as particular embodiments of these flows, an approach that better explains the endurance or ephemerality of these functions. Such an approach provides a stronger foundation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how particular constructions of this institution may have troubling implications for issues like gender equity an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55.
Evolution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of the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with regard to all cities in China(not including Hong Kong,Macau and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in the years 1990,2000 and 2009.An optimized gravity model with comprehensive time distance was used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Chinese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an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Such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density population and a developed economy,which are also considered as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 unit.This paper initially identifies four spatial pattern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based on the spatial layout of city groups during their evolution.So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outlined,including the number of cities,the size of cities and the functions of urban centers.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examined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he main findings from this research are that the development stages and structure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vary significantly.It is also clear that the stages and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s are strongly affected and dominated by both policy and location factors.  相似文献   
56.
利用开放体系程序升温热模拟实验方法,对惠民凹陷南坡石炭—二叠系煤岩样品的热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有机质的生气模式,探讨了影响二次生气潜力的各种主控因素,为准确评价其资源潜力和计算远景资源量奠定了基础,对渤海湾盆地其他类似地区煤型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杨小平 《地学前缘》2001,8(1):83-89
以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克里雅河下游地区绿洲为例 ,论述了自然环境要素演变及人类活动对绿洲发育的重要作用。克里雅河下游地区的现代绿洲包括沿河岸分布的带状绿色走廊和河流终端干三角洲上的扇形牧业绿洲。依据对河流沉积物及古河道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在末次冰期晚期时 ,由于来自昆仑山的大量消融水的出现 ,克里雅河的绿色走廊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类似的情况在距今约2 0 0 0年和小冰期时都出现过。这种大的变化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但是 ,近百年来特别是近 5 0年克里雅河下游牧业绿洲的严重退化是中游地区集中发展农业绿洲而增加引水量及下游地区过度砍伐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8.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顺法  徐鹏飞  马培龙 《地理科学》2021,41(9):1598-1605
以江苏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方法将非遗的时空分布可视化,并探讨其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江苏非遗在时间上呈“迂回向南”发展轨迹,其数量和类型在不同阶段具有明显差异;在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分别在苏州、扬州、南京、常州、镇江和南通形成6个高密度核心;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得知河流水系、政策导向、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因素对非遗的时空分布有较大影响。由此得出重视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非遗纳入文化生态系统内整体性保护、正视非遗与经济合理互动等启示。  相似文献   
59.
三峡澎溪河水-气界面温室气体模型估算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斌  李哲  姚骁  郭劲松  陈永柏  李翀 《湖泊科学》2017,29(3):705-712
模型估算法是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监测的主要方法,所得成果也不胜枚举.然而监测过程中诸多环境因素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结合三峡库区澎溪河背景条件,利用模型估算法进行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以CO_2为例)估算,并且采用修正Morris筛选法尝试分析模型估算法中各个参数对温室气体扩散通量(以CO_2为例)的局部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模型估算法计算三峡澎溪河流域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风速、水温以及pH值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且风速越强、水温越高、pH值越小,CO_2扩散通量就越大;pH值是高灵敏参数,风速和水温是灵敏参数.在三峡库区澎溪河监测过程中更应注意pH值的精确性,每次采样前需校正仪器.  相似文献   
60.
林琳  袁广盛  王敏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6):1192-1203
经过艺术加工的影视作品反映现实的同时也高于现实,不断重构、书写现实空间。本研究援引邂逅地理及地方感等理论,以5部华裔社区空间题材的电影作品为主要分析对象,以文本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五部影片中关于华裔社区的选择再现及其背后蕴涵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发现:①影视文本首先从民俗仪式与风水文化两个空间文化符号出发,构建地方性;在此基础上,电影文本以景观符号为切入口再现华裔社区的物质空间,实现新的地方营造。②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华裔社区成为“我者”文化与“他者”文化邂逅的重要场所。③非表征理论通过强调人的“身体”与族裔社区的相互关系从而在地方协商和情感融入框架下探索新的邂逅。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电影文本中族裔社区的文化多元性与地方治理的关系,为族裔社区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地方治理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