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基于不完整点云数据的3D柱状模型快速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古建筑仿真的特点和柱状目标重建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充分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完整点云数据的3D柱状目标重建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实验表明:算法对激光点云中的柱状目标探测和重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2.
艾勇  鲁述  张训械  龚顺生 《大气科学》1999,23(3):365-368
对1996年3月1日~3日钠荧光散射雷达获得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得到了武汉(30#+[o]32'N,114#+[o]22'E)上空钠原子层结构的短期演化特征分布图,并对它作了初步分析。结果指出,武汉上空钠原子层结构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点,钠原子数密度的变化在1 h之内可达50%。  相似文献   
183.
Mie 散射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气溶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夏俊荣  张镭 《干旱气象》2006,24(4):68-72,81
简要论述了激光雷达探测大气的优点,以及求解M ie散射激光雷达方程的理论方法,并阐述了国内外近20 a来M ie散射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气溶胶的主要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4.
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廊坊站(40.0°N,116.3°E)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2011年至2013年共约82 h的钠原子数密度和垂直风观测数据,分析了廊坊地区中间层顶区域大气重力波耗散引起的钠原子输送特征.分析得到,90~100km处重力波耗散引起的平均钠原子垂直通量整体为负,钠原子向下输送,在93 km处达到最大负值-1.47×10~8m~(-3)m·s~(-1),85~90km处平均钠原子垂直通量为正,钠原子向上输送,但通量值随高度递减.钠原子垂直通量方向在90km处发生转变,垂直通量随高度的变化造成钠原子汇聚,汇聚效应引起的平均钠原子产生率最大值在91km处达到了1.40×10~8m~(-3)/h,该值超过了相同高度上模式计算流星烧蚀注入引起的钠原子产生率峰值,说明重力波耗散对钠层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与美国SOR和Maui观测结果相比,平均钠原子产生率峰值大小相近,但出现高度不同,说明大气重力波耗散引起的物质输送具有显著的地域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大气物质输送理论的完善以及大气金属层物理模式的改进提供观测事实参考.  相似文献   
185.
海洋表层叶绿素浓度的激光雷达测量方法和海上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激光感生荧光的原理和叶绿素分子的荧光谱特性,研制一套激发波长为532nm的海洋激光雷达系统,用于海洋表层叶绿素分子浓度的快速测量。应用该系统于1994年10-11月进行一次长距离的海上现场实验,对东海(2-32°N,122—129°E)21个站位的表层叶绿素浓度进行了测量,得到0.15μg/L-1.10μg/L范围的表层叶绿素分子的浓度分布。测量结果与水样的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6.
海洋激光雷达多次散射回波信号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激光雷达是实现上层海水3维探测的重要工具,激光在海水中的传输伴随着复杂的多次散射效应,建立准确的海洋激光雷达多次散射回波信号模型有助于实现海水光学特性的高精度反演。本文介绍了仿真海洋激光雷达多次散射信号的解析模型、半解析MC(Monte Carlo)仿真方法和传统MC仿真方法,定量对比分析了不同工作条件下3种模型的仿真结果,讨论了工作高度、接收视场角、水质和水体分层等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模型具有高度一致的仿真结果,但在计算效率方面,解析模型优于半解析MC法,半解析MC法优于传统MC法。解析模型优异的计算效率和可靠的计算精度使其在海洋激光雷达辐射传递机理及应用的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7.
利用北京大学的微脉冲激光雷达(MPL)观测的偏南气流条件下的混合层高度和夹卷层厚度探测资料,研究简单天气条件下城市混合层的发展机制并与GB94的参数化方案相互映证.通过激光雷达遥感的混合层高度和夹卷层厚度计算了混合层顶的夹卷率A,得到其平衡夹卷阶段的值为0.24.在不考虑机械混合前提下反演了地面感热通量,结果表明遥感的反演值与梯度法的计算值有系统性偏差,但总体上仍旧有较好的相关.偏差量的大小反映了影响混合层发展的机械湍流的参数B,进一步通过GB91模式的模拟确定该参数的最佳值约为3.5.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混  相似文献   
188.
An automated method for 3D modelling of complex highway interchanges is presented. Laser data and 2D topographic map data have been combined in an innovative 3D reconstruction procedure. Complex situations as shown in this paper demand knowledge to guide the automatic reconstruction. This knowledge has been used in the fusion procedure to constrain the topological and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constructed 3D model. These additions are needed to take care of the lack of data in occluded areas. Laser data has been segmented and filtered before it is fused with map data. In the surface-growing algorithm combining map and laser points, the laser data is assigned to the corresponding road element. Although results are shown using two specific data sources, the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be capable of dealing with any polygon-based topographic map and any aerial laser scanner data-set.  相似文献   
189.
多普勒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以及风能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复杂天气下多普勒激光雷达的适用性仍然有待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采用2020年8—10月期间位于福建三沙的地基多普勒激光雷达与边界层高塔所搭载的超声风温仪观测的风场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多普勒激光雷达在水平风速、风向方面具有稳定的高精度探测性能,与超声风温仪之间相关系数达到了0.948和0.984。相比之下,激光雷达垂直风速的探测误差较大,与超声风温仪之间相关系数仅有0.353。研究发现,降雨强度与激光雷达垂直风速误差呈正相关关系,强降雨下垂直风速偏差最大可达到9 m/s。  相似文献   
190.
大气中水汽混合比的Raman激光雷达探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作者自行研制的L625Raman激光雷达系统的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叙述了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水汽混合比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使用这台激光雷达在合肥地区进行了水汽混合比垂直分布的探测,对获得的水汽混合比垂直廓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就L625Raman激光雷达探测水汽混合比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