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580篇
测绘学   176篇
大气科学   563篇
地球物理   334篇
地质学   862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The processes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uroshio large meanders that occurred in 1986 and 1989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satellite SST data set and hydrographic data. In both processes visible on the satellite SST images, a round-shaped, lower SST region with a diameter of about 200 km is found to the east of the Kuroshio small “trigger” meander (Solomon, 1978) until the region became extinguished near theEnshu Nada. The lower SST region can be interpreted as an anti cyclonic eddy, mainly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a warm water mass in the subsurface layer of this region. The warm water mass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18–19°C,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which is about 400 m. The satellite images show that the edd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uroshio path transforming into a shape like the letter “S”. This means that the edd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uroshio large meander since this, too, tends to follow an “S”-shaped path. Added to this, the subsurface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ddy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warm water mass offShikoku. This similarity, together with the eddy behavior visible on the satellite SST images, implies that the examined eddy corresponds to the warm water mass offShikoku. In other words, the warm water mass offShikoku can be advected near to theEnshu Nada when the Kuroshio large meander occurs.  相似文献   
932.
A three-step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together with Large Eddy Simulation(LES)is ap-plied to incompressible turbulent flow around seabed pipelines at relatively high Reynolds numbers.Both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three-dimensional effect.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gree quite well with the wave forces actingon pipeline models measured in physical model test.  相似文献   
933.
与东秦岭超大型钼矿床有关的钾长石—石英条纹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秦岭超大型钼矿带是世界上重要的钼矿带之一,带内分布着几个大型至超大型钼矿床。与这些大型- 超大型钼矿床有关的岩体顶部都发育了钾长石石英条纹岩。钾长石石英条纹岩中钾长石富Si,K,贫Na;其三斜度、有序度低。石英包裹体中F- ,K+高,CO/CO2 低,缺少CH4,形成温度为400℃~500℃。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δ18 O= 9.06×10- 3 ~10.03×10- 3 ,δD= - 57.22×10- 3 ~- 75.10×10- 3 ,证明钾长石石英条纹岩的物质来自晚期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934.
根据建筑物地基的层位关系,土性和力学特征暨上部建筑的结构受力特点,并考虑了造价和施工方法,在对大直径冲击钻孔施工和其它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论述了选择大直径冲孔灌注方案的依据及该类典型摩擦端承桩的设计计算方法 。  相似文献   
935.
介绍了岚山港化工码头大圆筒预制的质量控制过程及解决措施,认为在监理工作中必须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以实测数据为准则,严格监理,热情服务,并施实施工质量自监,资质与进场队伍双重审查,以全面提高监督理水平。  相似文献   
936.
海底管线上波浪力的大涡模拟及三步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三步有限元法结合大涡模拟方法(LES)离散非定常不可压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波浪场中海底管线周围流场及其受力情况,并把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物理实验的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较好。为了检验三维效应的影响,同时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937.
中国对虾类淋巴器结构观察及功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虾类淋巴器位于肝胰腺前方,左右各一个,呈白色,半透明状。它由触角动脉上分出的动脉血管不断分叉、迂曲,形成了一个外包透明结缔组织膜,内部充满小管的组织结构。类淋巴器的小管依其发育时期和功能不同表现为3种不同的形态。其中,第二种小管管壁具有生成和释放血细胞的功能。在类淋巴器中,观察到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在受到抗原刺激时可以胞吐方式释放细胞中的电子致密颗粒。大颗粒细胞无吞噬功能。无颗粒细胞又可分为巨噬细胞样无颗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样无颗粒细胞。前者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而后者在受到抗原刺激时,可表现出类似浆细胞样分化的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938.
为了降低空化造成的水动力性能损失,基于仿生学原理,参考座头鲸鳍肢剖面形状,将前缘波浪构型引入到水翼设计中,研究波状前缘水翼的非定常空化特性,并探究前缘参数改变对空化控制的效果和规律。选用NACA634-021水翼为基准模型,进行前缘参数化重构,设计出3种不同的波状水翼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空化流场进行精细化数值模拟,针对基准水翼和不同波幅与波长参数下的波状水翼开展了空化周期、升阻力系数、压力脉动以及流向涡结构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波状水翼在抑制空化和降低压力脉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3种不同的波状水翼空化抑制率分别为15.7%、18.6%和27.9%,压力脉动幅值分别降低了55.3%、67.3%和74.6%。分析表明,波浪前缘的引入使得空化的分区效应更加凸显,空化从波谷处初生,增大波幅或减小波长都可以加强对空化的抑制效果,并可以提高升力系数以及显著降低水翼表面的压力脉动。前缘波浪构型还将诱发向下游发展的对转涡结构,不同前缘参数的波状水翼涡结构的演化是相似的,空泡发展与溃灭的整个过程对涡结构的发展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39.
合理的人工鱼礁组合可以有效改善投放水域的流场效应,提高投放水域底层与上层水体之间的扰动。通过使用并行大涡模拟模式及被动示踪物模块,并通过调整人工鱼礁布设间距,研究了在不同背景流速条件(0.1、0.5、0.6和1.0 m/s)下,在不同的横向间距(1L、2L、3L)(L表示人工鱼礁的边长)或纵向间距(1L、2L、3L、4L、5L)情况下,方型人工鱼礁对上升流体积、营养盐的抬升和垂向涡黏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布置条件下,单排布置下的三块人工鱼礁形成的上升流体积大小与来流速度成正相关,体积随来流流速增加而增大6.4%~80.5%;在同一流速条件下,上升流体积大小与纵向布置的间距成正比,与横向布置的间距成反比;在横向布置条件下,当来流速度为1.0 m/s、布设间距为1L时,上升流体积参数最佳。总体来说,上升流体积参数、示踪物浓度差和垂向涡黏性系数均显示横向布置优于纵向布置,相较于布设间距,来流速度是影响上升流体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40.
活动大陆边缘的板片窗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俯冲的洋中脊的持续扩张作用将会使该洋中脊两侧的洋壳板片之间形成一个持续加宽的间隙,这个间隙称为板片窗。板片窗往往形成于小于10Ma左右具浮力的大洋岩石圈俯冲时期。板片窗形态依赖于3个主要因素:板块的相对运动、俯冲前的洋脊一转换断层组合样式、俯冲角度。影响板片窗形态的次要因素还有热侵蚀、相变等因素。在板片窗出现的活动大陆边缘,软流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发生独特的多圈层相互作用,是地球系统最为活跃的地带。由于该地带的洋底消减往往与生长轴呈一定角度相交,不仅引起盆地的不对称消减,而且使得板片窗之上的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岩浆、成矿和热效应明显不同于洋中脊平行于俯冲带的消减作用产生的构造、岩浆、成矿和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