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811篇 |
免费 | 8992篇 |
国内免费 | 127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53篇 |
大气科学 | 7666篇 |
地球物理 | 11012篇 |
地质学 | 30186篇 |
海洋学 | 6795篇 |
天文学 | 2588篇 |
综合类 | 3533篇 |
自然地理 | 82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3篇 |
2023年 | 823篇 |
2022年 | 1593篇 |
2021年 | 1795篇 |
2020年 | 1914篇 |
2019年 | 2224篇 |
2018年 | 1732篇 |
2017年 | 2003篇 |
2016年 | 2182篇 |
2015年 | 2379篇 |
2014年 | 2878篇 |
2013年 | 2879篇 |
2012年 | 3163篇 |
2011年 | 3371篇 |
2010年 | 2850篇 |
2009年 | 3395篇 |
2008年 | 3321篇 |
2007年 | 3720篇 |
2006年 | 3560篇 |
2005年 | 3121篇 |
2004年 | 2888篇 |
2003年 | 2765篇 |
2002年 | 2533篇 |
2001年 | 2162篇 |
2000年 | 2026篇 |
1999年 | 1857篇 |
1998年 | 1635篇 |
1997年 | 1476篇 |
1996年 | 1378篇 |
1995年 | 1151篇 |
1994年 | 1173篇 |
1993年 | 1014篇 |
1992年 | 794篇 |
1991年 | 580篇 |
1990年 | 499篇 |
1989年 | 401篇 |
1988年 | 300篇 |
1987年 | 204篇 |
1986年 | 126篇 |
1985年 | 93篇 |
1984年 | 44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40篇 |
1981年 | 28篇 |
1980年 | 26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38篇 |
1977年 | 29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GIS中多幅地图的缩放漫游及其数据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现存GIS软件中处理多幅不同比例尺或相同比例尺地图的放缩漫游时的不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使用地理逻辑窗口动态裁剪快速而安全的多幅地图无级缩放和全区域自由漫游的方法,并对其数据组织和管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
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将预报产品作为自变量,相应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因变量,对2013-2016年冬季浙江省中尺度区域模式预报近地面风速进行订正和评估。所选956站中多数站点风速订正后有所改善,通过定量分析可知浙江西部地区整体改善效果最好,其中效果明显站点占91.7%;中部地区改善效果明显站点占86.5%;东部沿海地区改善效果略差,明显改善的站点占67%。各地级市整体表现均不错,除舟山地区为49.9%外,其他地区风速改善比例均超过50%。选取2017年1月20日浙江东北地区沿海大风过程分析发现订正后的风速与观测风速更为接近,在定海大岛站点(靠里)中表现尤为明显,订正后的结果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95.
为了探讨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分布规律,定量研究了静水压力、底水温度、地温梯度和气源组分对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华光凹陷现今甲烷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分布。最后,综合各因素的历史演化过程,初步探讨了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演化。结果表明:(1)气源组分和海底温度的变化对研究区内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较大;水合物稳定带厚度与海底温度呈良好的线性负相关性。(2)水深超过600 m的海域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超过600 m水深的海域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大部分超过 100 m,其中西北部稳定带的最大厚度超过300 m,是有利的水合物勘探区。(3)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经历了快速增厚–窄幅变化–快速减薄和恢复的过程。麻坑群与水合物稳定变化敏感区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叠合关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测其形成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数字测图系统的摄影测量数据库,着重讨论了该数据库的基本框架及数据结构。尤其是对数据块动态串作了深入的探讨。实践表明,这种数据库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改变传统滑坡遥感技术方法效率低、调查精度难以提高的状况,经多年实践与探索,笔者于1999年提出了“数字滑坡”概念。该概念使传统的“地学滑坡”拓展为能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具有三维空间、“多维”时间信息的,由“多元”要素组成的“数字滑坡”。数字滑坡技术系统由滑坡解译基础技术、遥感识辨滑坡技术、滑坡数据库及滑坡模型4部分构成。多年来,数字滑坡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大型水电站建设、山区交通线建设、区域开发环境治理以及抗震减灾等领域,也用于大规模个体滑坡调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服务于国家防灾减灾战略。该文主要以西藏帕里河及川东天台乡2个典型滑坡调查为例,阐述数字滑坡技术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