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0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959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1006篇
地球物理   1125篇
地质学   1317篇
海洋学   859篇
天文学   189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55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1.
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而且碳排放在大气中的积累会使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因此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基于EKC曲线的经济计量学方法一般是对经济与排放历史数据的相关关系研究,不能很好地反映二者之间的动力学机制。为此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Moon-Sonn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从理论上得到了最优经济增长率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倒U曲线关系的必要条件,即能源的产出弹性小于0.5;接着将投入产出分析得到的反映技术进步下的能源强度代入模型,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路径进行了预测,同时得到了最优增长路径下的能源消费走势,进而通过对能源消费结构和不同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的预测和估计,以及对分品种能源碳排放的汇总计算得到了中国未来能源消费所产生的总的碳排放走势。结果显示,在当前技术进步速率下,我国分别在2043年和2040年达到能源消费高峰和碳排放高峰。此外,本文对能源强度不同下降速率对能源消费高峰的影响进行模拟发现,当降速为4.5%~5%时,能源高峰将出现在2040年前,此时的人均GDP为10万元左右,与OECD国家的高峰时收入一致;而且分3种情景模拟了可再生能源替代政策对...  相似文献   
912.
This paper summarizes five 2007–2008 resource commodity committee reports prepared by the Energy Minerals Division (EMD)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Current United States and glob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related to gas hydrates, gas shales, geothermal resources, oil sands, and uranium resources are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These commodity reports were written to advise EMD leadership and membership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energy resources. Unconventional energy resources are defined as those resources other than conventional oil and natural gas that typically occur in sandstone and carbonate rocks. Gas hydrate resources are potentially enormous; however,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re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Gas shale, geothermal, oil sand, and uranium resources are now increasing target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re rapidly becoming important energy resources that will continue to be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13.
Stefan Bouzarovski 《Area》2009,41(4):452-463
Energy developments in the post-Communist states of Eastern and Central Europe (ECE) have a major impact on global energy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thanks to this region's key geographical position between the energy-exporting state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energy-importing states of Western and Southern Europe, on the other. At the same time, post-socialist reforms of energy industries in this region provide unique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 relations of power,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spatial inequality that govern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is paper therefore aims to provide an initial look at some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olicy issues that underpin the emergent 'geographies' of energy reform in ECE, as well as their embeddedness in relations of power stemming from organisational, infrastructural and economic inequalities in the region. It employs an analysis of local news reports, policy papers and statistical data to examine the intricate institutional networks and spatial formations that have governed the energy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 broader terms, the paper aims to emphasise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human geography can play in making sense of the territorial differences and frictions that have emerged during the post-socialist reform process, while challenging the idea of a 'neat' neoliberal transition from a centrally planned to a market-based mode of energy regulation .  相似文献   
914.
基于最终需求的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2002年为例,采用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对中国出口贸易引起的碳排放(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2年中国为满足对外出口需求而在国内和国外引起的碳排放约288.22~330.49 MtC,其中国内出口排放261.19 MtC,约占当年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23.45%;大部分部门的出口碳排放主要是由国内排放所贡献,进口再出口排放对总出口排放的平均贡献率在9.38%~20.97%之间。中国单位产值出口的平均碳排放为0.093~0.106 kgC,其中0.084 kgC是在国内排放;碳密集部门多集中于重化工业、交通运输和部分轻工业。将来一方面,中国不宜增加高耗能行业的出口;另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也应积极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生产技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全球减排行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双赢。  相似文献   
915.
敦煌戈壁冬夏季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利用敦煌戈壁夏(2006年7月)、冬(2007年1月1—10日)季观测得到的微气象资料,比较了夏、冬季敦煌戈壁的地表辐射平衡、能量平衡特征。分析了地表反照率(Albedo)与土壤特性的关系,发现地表反照率和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呈反相关;冬季地表反照率和土壤湿度的线性相关差,夏季地表反照率和土壤湿度的线性相关性好;地表反照率和土壤热通量呈反相关,并且冬季二者的拟合性好于夏季。分析了降水前后各能量通量的变化,发现阵雨时感热H是变小的,降雨过后H和净辐射Rn有明显的增大,土壤热通量Gn在降雨过后也有增大,潜热LE变化微弱,对阵性降水强迫后的非平衡态的张弛时间大约为3 d。  相似文献   
916.
基于Benchmark模型的抑制屈曲支撑耗能减振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制屈曲支撑可在拉压循环荷载作用下均达到屈服,拉压承载力基本一致,滞回曲线稳定饱满,耗能能力强。基于Benchmark模型对安装抑制屈曲支撑的钢框架结构基于ANSYS的数值分析表明,抑制屈曲支撑不仅可使结构在小震时的抗侧刚度有所提高,同时在大震时通过其往复滞回变形发挥耗能减振作用,大大地降低了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分析表明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能力谱分析方法是一种更为精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17.
基于能量原理的Park & Ang损伤模型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rk&Ang损伤模型综合考虑了结构最大变形和累积滞回耗能的耦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采用;但由于该模型中参数的计算困难,尤其涉及结构滞回耗能的计算问题时,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中从能量的关系入手,寻找出结构滞回耗能与结构最大位移的关系,利用该关系可方便求解出结构的滞回耗能,从而为该模型的计算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最后,例题分析证明本文的方法简便可行,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918.
In a recent work [Valiani A, Caleffi V. Depth–energy and depth–force relationships in open channel flows: analytical findings. Adv Water Resour 2008;31(3):447–54], the authors analytically inverted the depth–specific energy and depth–total force relationships for flows in open channels with wide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s.  相似文献   
919.
进行了9个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抗震试验.通过测试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梁端的荷载-变形滞回曲线和梁相关截面的横向变形,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掺加范围和轴压比等因素对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梁截面曲率延性和滞回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能改善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梁截面延性,显著提高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延性和耗能能力,对解决节点箍筋密集、改善施工条件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20.
本文提出一个通过正交三角分解快速计算有效独立法系数的方法。有效独立法是传感器布设中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使目标模态尽可能线性独立。传统的有效独立法计算需要对信息阵进行特征值分解或者计算矩阵逆,计算量较大。本文在笔者以前得出的有效独立法与模态动能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先通过对模态矩阵进行正交三角分解(QR),然后比较其行范数即可得到有效独立法的系数,进而对各待选传感器位置进行排序并迭代依次删除。在待选传感器位置比感兴趣的模态数较多时,该法的计算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采用正交三角分解删除一行后的更新算法,进一步提高了迭代计算的效率。最后通过I-40桥的算例表明该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