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400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岩土样本力学参数的模糊统计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徐卫亚  蒋中明 《岩土力学》2004,25(3):342-346
岩土工程参数中的各种信息都存在模糊性。通过对岩土样本力学参数试验值的研究,提出当分析样本统计特征时,应该充分考虑模糊不确定性因素对参数特征值的影响。在确定的参数隶属函数基础上,推导了岩土样本力学参数模糊统计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并证明了公式的合理性。应用实例表明,由于文中提出的计算方法考虑了参数模糊性的影响,其计算结果比按常规统计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具合理性。在任何情况下,模糊方差和模糊变异系数都比常规统计方法得到的方差和变异系数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2.
地下介质横向变化的地震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提出的地震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以坎尼最佳边缘检测准则和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分析为理论基础,能在地震记录上较方便而可靠地识别地下介质的横向变化。这些横向变化包括不能用肉眼在地震同相轴上直接发现而又实际存在的隐蔽特征。对地层尖灭,透镜体、岩性变化和孔洞、裂缝发育带均可进行识别。模型计算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3.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requency property analysi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with and without distinct pulses, separately from the Chi-Chi and Northridge earthquakes. Ten scalar period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s, especially several nonlocal period parameters, are considered. Two new nonlocal parameters, namely the mean period of Hilbert marginal spectrum (Tmh) and the improved characteristic period (Tgi), are suggested. Moreover,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mh, Tgi and Tavg (average spectral period) can distinguish the low-frequency component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Tm (mean period of Fourier amplitude spectrum) and To (smoothed spectral predominant period) represent the moderate- and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respectively. The variance coefficient of predominant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of Hilbert spectrum (Hcov) can be regarded as an alternative index to measure the non-stationary degree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Finally, the velocity pulses and earthquake magnitude remarkably affect the frequency parameter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4.
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是一种根据验后信息重新定权来保证观测值权值合理的方法之一,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把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引入跨江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中,使观测数据的权值更加合理,平差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15.
合理确定观测值权阵对于应用GPS/BDS组合系统提高单点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十分重要.文章对GPS/BDS常用的几种定权模型等权模型、高度角随机模型、基于Helmert验后方差估计模型、顾及PDOP值的定权模型等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Helmert的定权方法精度最高,进一步对其观测值的分类根据高度角进行改进并利用PDOP值的选星思想后,模型精度再次提高.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GPS/BDS组合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均模拟出了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年代际减弱现象,以及强、弱夏季风年代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分布的显著不同,这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表明热带太平洋是影响东亚夏季风此次年代际变化的关键海区;利用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驱动模式模拟出的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年代际增强现象,即当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代际偏暖(冷)时,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增强(减弱),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相反;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背景的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减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7.
??????GPS/??????????????λ????????????????Helmert????????????????????GPS/????????????????????????????????????÷???????????????????????????  相似文献   
118.
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利用1951~2001年NECP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及中国东部366站1957~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提出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的定量指标,分析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标准降水指数为1.5的等值线较好反映了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的南北移动,以及雨带推进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与突变性特征。东亚夏季风的推进过程具有显著年代际变化,与夏季风前沿位置有关的指标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后发生显著变化,与夏季风推进强度有关的指标则在70年代末出现突变。60年代中期前,南海夏季风的建立时间较迟,但北推较快,夏季风前沿到达华北地区时间较早,在华北地区维持时间长,夏季风的北界位置偏北,华北雨季、淮河梅雨明显。70年代末以后南海夏季风的建立时间较早,夏季风前沿附近南风强度明显偏弱,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华北雨季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9.
C Y Jim  Michael W H Chan 《Area》2004,36(1):6-18
Rural Hong Kong contains culturally protected enclaves of remnant woodlands that provide sanctuary for vegetation, wildlife and soil.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factors on soil properties in woodlands with different human activities. At each of the nine selected sites, two pits were dug to collect soil samples for analysis of 24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alyses of variance between soil attributes and site factors suggest the prominence of woodland size, and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topography, aspect and parent material. Soil indicators of human impacts and the tenacity of woodland soil towards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were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20.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东半球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均能模拟出索马里、120 ?E和150 ?E越赤道气流在1970年代中后期由弱变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模拟的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关系均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而热带外海表温度驱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未能模拟出此年代际变化现象,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均对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热带太平洋是关键海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年代际背景变化密切相关,当热带太平洋处于暖(冷)背景年代,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从北到南呈“+、-、+”(“-、+、-”)“三明治”式距平分布,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南北两侧产生一对距平反气旋(气旋),然后可能通过“大气桥”的作用,与热带印度洋赤道南北两侧的一对距平气旋(反气旋)联系起来,从而引起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增强(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