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ydrological changes caused by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o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s of two rivers. The Sabljaki Reservoir in the Zagorska Mre?nica River and the Bukovik Reservoir in the upper Dobra River began operation in 1959. Both are part of the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HEPP) Gojak, whose installed capacity is 50 m3/s. Their water volumes at the spillway altitudes of 320·10 and 320·15 m a. s. l. are 3·3 × 106 and 0·24 × 106 m3 respectively. Both the Dobra and Mre?nica Rivers are losing, sinking and underground karst rivers. A 9376‐m‐long tunnel provides water from the Sabljaki Reservoir to the HEPP Gojak, which was constructed in the Lower Dobra River. The Sabljaki Reservoir is located in the Pla?ki karst polje, while the Bukovik Reservoir is located in the neighbouring Ogulin karst polj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re strong and have caused abrupt changes i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s of the downstream sections of both riv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reservoirs have also caused hydrological changes to the upstream section of the Upper Dobra River.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2.
着重论述如何用首枝重合法校正静态效应。提出用等权正交多项式拟合视电阻率曲线真实位置;指出了选择参考频率的原则;以及如何自动识别是否有静态效应的影响,产生了何种形式的静位移。分析静校正处理后的资料可知,静态效应影响几乎无所不在,但在盆地沉积中心有可能无静位移情形;静位移的形式是多样的,但主体形式是ρ_(TE)曲线向上,ρ_(TM)曲线向下位移,且ρ_(TE)曲线在ρ_(TM)曲线之上;ρ_(TE)曲线与ρ_(TM)曲线基本上一样容易产生静位移。  相似文献   
43.
用数字测高仪漂移测量研究电离层声重波扰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数字测高仪Digisonde中的漂移测量,常用来研究小尺度电离层扰动,如电离层小不均匀体的漂移。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利用漂移测量数据中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参量的最大熵动态功率谱,估算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水平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作为实例,研究了Millstone Hill测高仪站的漂移观测资料,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数字测高仪漂移测量数据中,可有效地提取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传播参量,在电离层动力过程的研究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4.
45.
水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上非镜面反射声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光学法和发射-接收法研究了水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上声波的非镜面反射声场.测量了入射角θi为16°-80°范围内的反射系数R,记录了θi在Rayleigh波临界角θc附近±4°范围内两束反射波的反射角、波束位移△、波形和频谱.实验发现:(1)在θc附近±4°范围内,观察到θi两束反射波A和B,其中波束B沿界面有波束位移△,实验测出△随θi增大而减小,并非在θic时最大.(2)反射角等于θi的波束的频谱很接近于入射波的频谱,反射角等于θc的波束的频谱相对于入射波有频谱的负偏移.(3)波束A的相位与发射换能器直达波的相位一致,波束B的相位与波束A相反  相似文献   
46.
关于大地电磁的静校正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理论上严格地论述了大地电磁测深曲线静态位移的原理,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静校正方法,并着重分析了我们所用的压制表层电性不均匀干扰的办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47.
黄淮海地区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勇 《地理研究》1992,11(1):39-47
黄淮海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历史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劳动就业目前仍集中于农业,农业劳动力多为兼业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普遍较低,地域分异明显,农村劳动力剩余量较大。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措施包括促进经济总体增长,提高乡镇企业就业弹性、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完善小城镇和劳动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48.
现有文献对数学期望平移模型的理论分析仅考虑了观测值统计独立的特殊情况。基于观测值统计相关的一般情况,导出了数学期望平移参数估值(Si)的简明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预测理论对Si进行了直观的理论解释,扩展了统计学文献中的有关结论。借助于实例,分析了Si与最小二乘残差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9.
50.
针对4幅多时相250 m分辨率的MODIS影像,利用空间域中的超分辨率重建模型,进行了影像的匹配和运动参数估计,重建出采样率提高2倍的高分辨率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