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877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对研究区内地层进行了多重划分对比,将古近纪地层划分为莘庄村组、土布心组、宝月组和华涌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并在该地层中首次发现轮藻、介形虫、腹足类、双壳类、鱼类、植物6个门类7个化石组合25属60余种生物化石,填补了本区生物地层的空白。根据岩石地层层序、生物组合特征和7个动植物化石组合的国内外对比,确定其形成时代为古新世-始新世,形成环境为陆相淡水,气候干旱、炎热。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区抬升为陆地,进一步证实晚古新世海侵边界大致在南边镇-水锅尾-基塘连线之南东地带。  相似文献   
172.
罗汉寺岩群地质特征、时代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寺岩群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主缝合带商丹构造带内,区域上呈构造岩片夹持于商丹构造带内,东西断续延长达百公里。文中从岩石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罗汉寺岩群的地质特征、形成时代,进而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3.
东昆仑东段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东段出露的下古生界纳赤台岩群为一套变沉积-火山岩系,是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记录。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主要岩石类型有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长石石英片岩和绿泥绢云片岩,局部夹有少量大理岩、片麻岩和石英岩,其原岩主要为砂岩、杂砂岩及少量泥质岩。岩石具较高的SiO2(平均为69.82%)、Sr(平均为559.60×10-6)、Ba(平均为194.68×10-6)含量,微量元素含量与大陆上地壳丰度很相近,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有明显的负Eu异常,反映出源区的物质成分主要为长英质,来源于上地壳,很少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化学蚀变指数为49.70~75.95、成分变异指数为1.32~2.01,表明物源区风化程度较低,处于寒冷、半干旱的气候区,是活动构造带的首次沉积。变沉积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与共生的变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所指示的构造环境一致,共同记录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导致东昆仑地区拉张形成弧后小洋盆的地质过程,进一步证实东昆南构造带的早古生代板块体制应该属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74.
罗定盆地南缘的金矿脉石英和方解石中发育液相、气相和气液两相3种类型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和气液包裹体为主。气液包裹体的气液比为5%~25%。包裹体盐度w(NaCl)为0.9%~10.6%,多数>5%,属于咸水-卤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显示,金矿有两个成矿阶段:第一阶段形成温度为172℃,第二阶段形成温度为122℃。氢氧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成矿热液来源于大气降水。金矿形成于低温、浅成-超浅成环境,成矿热液可能经历了减压沸腾过程。金矿的成因类型属于浅成-超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175.
张万良  刘德长 《铀矿地质》2007,23(5):316-320
文章通过对相山铀矿田西北部与东南部地学信息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地质结构和矿床产出特征的不均一性和不对称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山矿田深部找矿及远景区扩大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6.
天津蓟县元古界剖面具有极高的综合研究价值,而高于庄组在该剖面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位置。高于庄组在整个中、新元古界剖面中厚度较大,岩石类型多样且成因特殊,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碳酸盐岩、泥岩、硅质岩和石英砂岩。碳酸盐岩主要为泥晶灰岩、瘤状灰岩、砂屑灰岩、臼齿灰岩及粉细晶白云岩等。硅质岩包括燧石和沉积石英岩,沉积石英岩具鲕状或砾状结构。仅在本组底部见石英砂岩。上述岩石特征表明,蓟县地区在中元古代长城纪晚期的高于庄期以浅海中深缓坡沉积为主,有短期的潮坪碳酸盐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受大红峪时期火山物质的影响。臼齿灰岩的存在可能提供华北地区中元古代年代地层学和构造沉积演化研究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77.
笔者依据北祁连山西段柳沟峡铁铜矿田原定长城系朱龙关群含铁(铜)矿火山沉积宕系中新发现的牙形刺化石Phakelodusoffenuis(Muller)Proacontiodus;(∈2-3、∈3)和青白口系大柳沟群碳酸盐岩中新发现的Tripodus?Sp(O1),并与青海郭密寺地区中寒武统黑茨沟群中所发现的牙形刺化石(∈3-O1)属种相类似而论,认为上述原定地层还有可能重新厘定为寒武一奥陶系和奥陶系。这一发现为研究和恢复北祁连西段区域构造格架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早古生代化石依据,对查明铁(铜)矿等的形成环境、总结成矿规律、扩大找矿效果具有较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8.
在扬子板块西缘断续分布有多套变质沉积岩系,厘定区内不同岩石单元的时代对于探讨扬子西缘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出露于扬子板块西缘米易垭口地区的五马箐组变沉积岩以及侵入其中的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五马箐组的沉积时代介于1.19~1.01Ga,其地层归属为会理群而非康定群,位于五马箐组之下的“冷竹关组”并非变沉积地层而是一套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体。五马箐组碎屑锆石年龄存在~1.56Ga、~2.50Ga两个主要峰值以及~1.43Ga、~1.68Ga、~1.87Ga、~2.32Ga、~2.68Ga五个次要峰值,推断其物质来源主要为扬子板块西南缘的撮科杂岩、隐伏的或还暂未发现的太古代基底岩石、同时期岩浆岩和早期变沉积岩的再循环。碎屑锆石的ε_(Hf)(t)值在~1.7Ga发生了显著变化,暗示扬子板块西缘的构造体制由陆壳汇聚向裂谷活动转变,且在~1.56Ga处于裂谷岩浆活动的峰期。花岗岩体正的ε_(Hf)(t)值反映出扬子板块西缘在~1.0Ga有一次新生陆壳生长事件,可能是格林威尔造山后的伸展塌陷构造背景下裂谷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9.
辽宁北部秀水盆地秀D1井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孢粉化石采自辽宁省北部秀水盆地的秀D1井,分析、鉴定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秀D1井井深62.1~1089.7m的孢粉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井深703.85~1089.7m)以Osmundacidites-Klukisporites-Podocarpid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堤塘期(Tithonian),中部孢粉组合(井深381.5~699.3m)以Denso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Piceaepollen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贝里阿斯期(Berriassian),上部孢粉组合(井深62.1~339m)以Cicatricosisporites-Impardecispora-Pinuspollen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秀D1井钻遇地层所含孢粉组合特征在区域上可以与冀北地区大北沟组,辽宁西部地区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松辽盆地东南缘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所产的孢粉组合对比。含孢粉组合地层时代的确定解决了井柱地层的划分,以及与区域地层的对比关系,同时为区域地层古生物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0.
西藏甲玛中酸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文章研究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的侵位时序及岩浆-成矿作用.以实测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中酸性侵入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初步厘定了甲玛矿区内中酸性岩浆岩的侵位时序,从早至晚依次为:花岗斑岩(15.31~16.27 Ma)-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14.81 Ma)-花岗闪长斑岩.以辉钼矿为例,甲玛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