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2篇
  免费   1171篇
  国内免费   1395篇
测绘学   493篇
大气科学   837篇
地球物理   986篇
地质学   3268篇
海洋学   1136篇
天文学   921篇
综合类   419篇
自然地理   80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福建省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问题及风险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火力发电厂工程主要包括厂区建筑、码头、管道、取排水、填海和贮灰场等工程。其主要面临着福建省海岸带构造运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港湾淤积、海底滑坡、软土地基、海底活动地貌、基岩不均匀风化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的灾害性地质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潜在的致灾特点分析,提出了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应包括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设计施工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处理及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等3方面。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针对滨海电厂工程的特点,评估内容应着重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易损性评估。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主要是对构造不稳定的回避。地质灾害风险处理主要是电厂工程的基础处理及管道抗冲刷处理。电厂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主要是对建筑物基础稳定性及海域冲淤变化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2.
寿阳盆地比西部的太原盆地高276m,有“山顶之盆”之称,因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又有“冷寿阳”之称.该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条件复杂,具有差异性与继承性的活动特点.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及地质构造条件,使盆地内奥灰岩溶不断向深处发育,导致岩溶地下水水位埋深达430~550m,具特深水位特征.  相似文献   
143.
当代气候研究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气候系统问题,国际上与气候及其变化有关的重要科学计划、尤其是气候变化及可预报性研究(CLIVAR)计划,作了简要介绍,同时还就气候预测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4.
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和前沿研究领域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随着地质工作者刻划和认识地下地质体构成、结构的能力及研究和预测沉积盆地能量场(温度场、压力场和应力场)及其演化能力的不断提高,以流体流动和油气运移为核心的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证实了油气的优势通道运移并妆步提示了优势运移通道的微观和宏观控制机制,从而使基于油气运移路径三维预测的油气藏定位预测成为可能;(2)证实了幕式快速成藏过程并初步揭示了幕式成藏的驱动机制、有利场所和地球化学识别标志,突破了油气成藏是一个缓慢渗流过程的传统模式;(3)深盆气勘探和成藏机理研究取得了进展,从而突破了背斜成藏的传统观念,使“向斜”(盆地凹陷区)成为一些盆地寻找大型天然气藏的重要场所。沉积盆地深层油气成藏过程和保存条件、活动构造背景下油气晚期快速成藏过程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5.
平落坝储层有机包裹体特征与气藏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岗  黄志龙 《沉积学报》2002,20(1):156-159
通过储集层成岩作用与有机包裹体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储集层有机包裹体主要通过交代和重结晶作用而形成,有各种相态形式,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内溶蚀缝或孔隙中,构造裂缝中基本未见有机包裹体。上三叠统储集层包裹体丰度明显高于侏罗系沙溪庙组。香二气藏砂岩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在 10 0~ 110℃;沙溪庙气藏砂岩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在 90~ 10 0℃。香二气藏形成时间早,经历了印支期少量注入到印支期末-喜山早期大量注入,再到喜山晚期调整、部分注入的过程。沙溪庙气藏天然气注入则主要发生于喜山运动期。  相似文献   
146.
济阳坳陷孤南洼陷低熟油成藏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建渝  田波等 《地球科学》2002,27(4):435-440
孤南洼陷具有丰富的低熟油资源,低熟油中的生物标志物以高伽玛蜡烷含量,植烷优势,低成熟度为特征。下第三系沙一段是低熟油的源岩,其岩性为富含藻类有机质的油页岩,油泥岩,低熟油在平面上环生烃洼陷分布,剖面上层位集中在沙二-沙一段,断层控制了低熟油的运移距离和聚集层位,低熟油的成藏模式有3种,即自源侧向运移聚集成藏,自源断层垂向运聚成茂混合运取成藏模式。孤南洼陷低熟油盆地内部以侧向运移,侧向充注入岩性-断块圈闭为主,形成单源油藏。在断藏带原油是以垂向运移及垂向充注断块圈闭为主,形成混源油藏。  相似文献   
147.
东南极Lambert冰川-Amery冰架系统平衡通量分布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清华  宁津生 《冰川冻土》2002,24(5):500-505
通过对Lambert冰川盆地(LGB)考察路线上约1 700 km长的LGB剖面和距冰架末端约50 km、长150 km的A剖面, 分别利用GPS冰流速值及雷达测厚值进行冰通量的计算得出:每年流过LGB剖面的冰通量为43.95 Gta-1, 而通过A剖面的冰通量仅为26. 42 Gt*a-1, Amery冰架底部净融化量为7.8 Gt*a-1. 整个Lambert冰川-Amery冰架系统(LAS)地区的表面净物质平衡总量约为90 Gt*a-1; LGB地区的表面净物质平衡总量为46 Gt*a-1. 通过分析得出, 整个LAS地区及LGB地区均处于物质正平衡状态, 而LAS流域的上游区域S'则处于物质负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8.
王有清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2,24(5):550-558
冰芯记录中的气候变化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地、中低纬度和热带地区的冰芯记录表明, 在冰期间冰期旋回大尺度气候变化背景下, 全球经历了一系列数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的快速气候突变事件, 诸如末次间冰期的干冷事件、末次冰期的DansgaardOeschger事件、 Heinrich事件和Younger Dryas事件等, 虽然这些穿插在冰阶中的暖湿气候事件、间冰阶中的干冷气候事件的成因、机制和影响范围还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 主要介绍不同区域冰芯记录中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这些气候突变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和机制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9.
2001年8月19~23日, 在格陵兰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冰芯与气候"国际盛会, 会议展示了冰芯与气候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 文中介绍这次会议并概括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 与南北极地区的冰芯研究相比, 中低纬度地区冰芯研究是近年来国际冰芯研究中发展最快的. 在这一研究中, 中国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0.
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etroleum system,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and presents the dividing principles. Then detailed statistics on the accumulation factors of the 32 typical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systems in China and studies on the laws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gas are collect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etroleum accumulation system is the basic unit controlling petroleum gener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Generating intensity, generating amount, accumulating efficiency and migration dist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Through analysis on results of resources evaluation, discovered reserves and residual reserves, potential areas in middle-scaled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are forecasted in this paper. Ordos, Sichuan, Tarim and Qaidam basins are found out to be the main basins developing and enriching gas accumul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