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241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331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青藏高原冻土区路面类型对路基温度场影响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焓模型, 建立含相变的冻土路基温度场, 综合考虑气温、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坡面蒸发等气象因素, 将诸多气象因素归结为第二、三类边界条件的叠加组合, 对不同气温地区的沥青路面及水泥路面路基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计算. 结果表明: 路面类型对冻土路基温度场有着重要影响, 水泥路面的采用可有效地降低路面温度, 延缓冻土上限下降速率, 从而可以有效保护基底多年冻土; 从对基底冻土上限影响的角度来看, 路面类型、外部气温与路基高度三者间存在一定的动态等效关系.  相似文献   
992.
基于道路和城镇的区位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位优势度是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潜力的重要指标。从影响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道路与城镇出发,进行区位优势度理论与方法研究。确定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城镇影响度为区位优势度研究的基本指标;根据交通和城镇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的方式,基于网格的思想,建立了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城镇影响度模型及平方根法的区位优势度模型;利用GIS和网格技术实现了区位优势度各模型的计算。以泽州县全域为研究对象,应用所建立的模型与采用的技术方法进行验证性分析,其结果与泽州当地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与技术方法是合理性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In order to systemically summarize and integrate technology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permafrost region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we studied disciplines and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highway engineer-ing in high-altitude permafrost regions based on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for 50 years and on 30 years of research regarding the Qinghai-Tibet and Xikang highways.Embankments,pavements,bridges,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cosystem protection in per-mafrost regions were the main study objects.We combined extensive analysis of key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stability with inter-action between permafrost and highways,theoretical models,indoor tests,and field tests to reve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m-bankments,pavements,bridge piles,and permafrost.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series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highway sta-bility,design parameters,key indexes for pavement durability in low temperature,relationships between re-freezing time of bridge-pile foundation and strength development as well as ecosystem recovery in high-latitude cold regions;these eventually form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ackage for permafrost regions.  相似文献   
994.
严寒地区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及稳定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守中  闫澍旺  崔琳 《岩土力学》2009,30(Z1):155-159
内蒙古省际通道新林北至扎兰屯段一级公路修建过程中,一些局部路堑边坡出现了较严重的边坡滑塌现象。目前公路行业的路基设计施工规范中尚没有涉及高寒地区路堑边坡的设计施工方法,也缺乏此类地区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设计评价标准。为此在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对路堑边坡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保公路路堑边坡稳定的有效措施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新疆公路沿线近50多年来湿润指数区域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新疆公路沿线103个气象站近50年(1951-2007年)的各月平均气温、月日照百分率、月太阳辐射总量、月降水量总量、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水气压与地理参数数据,结合天山以北和天山以南公路沿线3个5层梯度风近10年来(2000-2008年)自动气象站风速资料,应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了最大潜在蒸发EPT,进而得到地表湿润指数D=R/EPT,以反映新疆公路沿线的水热平衡状况,衡量新疆公路沿线地表干旱、湿润状况。采用等概率原则、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曲线平滑的低通滤波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新疆公路沿线近50年年湿润指数的区域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天山以北和天山以南公路沿线地表湿润指数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天山以北公路沿线比天山以南增湿更为明显,天山以北公路沿线增湿率为0.023/10 a~0.030/10 a;天山以南公路沿线为0.003~0:006/10 a。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天山以北公路吐乌大、乌奎高等级公路和国道216路段干旱区增湿率达到0.078 20/10 a。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量增加,最大潜在蒸散显著减小,使得湿润指数显著增加,它是导致天山以北高速公路高路基出现纵向裂纹和路基下沉病害的主要...  相似文献   
996.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基础性内容。对广东传统山水旅游目的地肇庆市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要素结构、交通网络结构、区域旅游线路组织、旅游集散地空间分布等内容,认为肇庆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提出了优化区际与区内交通网络建设的优化对策。研究认为,肇庆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应随着旅游发展阶段的推进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优化与调整。  相似文献   
997.
雪峰山公路隧道的超前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亢  徐进  张志龙  王兰生  李朝政 《岩土力学》2009,30(5):1381-1386
雪峰山隧道为上海-瑞丽国道主干线湖南省邵阳-怀化高速公路上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全长约7 km,最大埋深约850 m,为典型的越岭长大公路隧道。采用不同方法,对该隧道的断层破碎带、塌方、岩爆及大变形等地质灾害和围岩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超前预测预报研究。研究以地质分析为基础,运用了TSP、地质雷达、赤平投影和关键块体检索法、断层错动机制解、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数值模拟以及隧道内地质观测分析等方法对前方各类地质信息开展超前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成功地预测预报了断层F2的出现及无强烈岩爆灾害的可能性,对安全施工提供了保证,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特征的城市交通网络非平面数据模型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陆锋  周成虎  万庆 《测绘学报》2000,29(4):334-341
本文通过分析交通网络特征,提出了一种适合城市交通网络数据表达与操作、基于完整交交通特征的GIS数据模型,以弥补传统基于弧段-节点的GIS数据模型在城市交通网络建模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的交通网络平面图表达模式升华到非平面模式,设计了基于特征的交通网络非平面数据模型的概念建模与逻辑建模方法,为相应的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汶川大地震公路桥梁震害初步调查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大量公路桥梁破坏。本文详细介绍了百花大桥、小鱼洞大桥、庙子坪大桥、龙尾大桥等9座典型公路桥梁的震害情况及原因。这个地区的桥梁主要为桥面连续简支梁桥,支座多为直接搁置的板式橡胶支座,地震中稳定性较差,主梁与桥墩连接较为薄弱,更多地发生横、纵向移位,乃至最终落梁。这种薄弱连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桥墩的地震荷载,总体上看桥墩震害较轻,但从破坏的桥墩、拱肋、盖梁来看,直接剪切或形成弯曲塑性铰后的剪切破坏较为多见。提出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若干建议,涉及桥台抗震稳定性及强度校核、曲线梁桥和高墩桥梁设计、支座及防落梁措施设计、桥墩及构件延性设计、场地液化等多个方面。强调了抗震构造措施能够维持公路桥梁大震后应急通行功能的"最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00.
车辆动荷载是引起路面损坏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单一车辆对路面结构所产生的动荷载,实际上路面结构所承受的是车流荷载,而且车流在行驶过程中各车辆的车速和车辆之间的距离会产生变化,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少。针对这一工程实际问题,采用微观交通流模型中的跟车模型来模拟车流行驶过程中各车辆的速度以及它们之间车距的变化,车辆振动模型采用1/4车身结构的两自由度模型,并根据国家标准GB7031-86[1]规定生成路面轮廓的时域信号。最后分析了某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生成的车流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车流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动力响应提供了基础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