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241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331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通过对雪峰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应力场的研究, 并结合岩石力学试验研究, 运用地质综合分析和σθ/Rb判据这两种较为适用、有效的预测方法, 对雪峰山隧道的岩爆问题进行了预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 雪峰山隧道不会出现高烈度的岩爆, 但某些地段可能出现Ⅰ级或Ⅱ级的岩爆。研究成果为雪峰山隧道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2.
环境空气污染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现象,受道路网络上的交通流、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定量揭示这些因素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关系,是空气质量预测与改善的重要基础。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气象局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周边1.5 km的半径区域为研究范围,利用改进后的关联规则算法对监测站点不同方位的道路交通流,引入气象条件,定量分析对空气污染物NO2浓度的影响,并通过线性相关分析验证关联规则的结果。(1)传统的Apriori算法计算效率低,得到的规则多为无效、不可靠。将原算法对数据库多次扫描,改变为对上一频繁K项集的元素进行扫描。并引入新的可靠性衡量指标“提升度”,及加入对关联规则结果的筛选过程。改进后的算法只需扫描数据库一次,新增的两类改进方法使Apriori算法计算效率得到提升,且增强了强关联规则挖掘的可靠性。(2)从强关联规则得出:影响NO2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风速、温度和气压,风速和温度与NO2浓度的变化呈负相关,气压与NO2浓度变化呈正相关。(3)引入道路交通流,结合气象因素对NO2...  相似文献   
963.
利用机载激光扫描数据的离散道路带状数据点云恢复公路平面线形,其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路中轴点列的获取。采用定步长径向搜索方法,算法简单快速,运算效率高;采用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及线形恢复能满足公路改(扩)建的要求。实验表明,基于道路数据点云的公路平面线形恢复方法研究,为机载激光扫描技术在公路中的应用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4.
朱伟刚  马晶 《测绘科学》2010,35(6):90-91,49
针对目前的地图匹配算法普遍只能修正垂直道路方向的GPS定位误差,而对道路延伸方向的定位误差修正方法研究很少,仅有的研究成果应用又不理想的问题,本文通过定量分析GPS速度与定位误差的关系,设计了一种GPS位置修正基准的确定方法,据此设计了一种基于GPS独立定位的地图匹配算法,重点用于修正道路延伸方向的GPS定位误差。运用某大城市的实测GPS数据,进行了上述地图匹配算法的验证。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算法,利用文中设计的地图匹配算法获得的GPS定位精度明显有所提高,从而可为GPS数据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965.
以城市交通网络为背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受限网络的时空索引NBR-tree。NBR-tree针对城市交通网络中移动对象特有的运动方向、进入模式等特点,改进了目前流行的MON-tree索引。给出了NBR-tree的索引结构、操作算法以及实验分析。实验表明,NBR-tree可以有效地支持对象移动过程中的最近邻查询,并且具有比MON-tree更好的轨迹查询性能。  相似文献   
966.
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并对等间隔的灰色模型GM(1,1)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任意间隔的非时序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具体工程实践,给出了两种模型对路基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灰色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精度更高,更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967.
《地学前缘(英文版)》2020,11(6):2053-2060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in contamination risk management. This is because many of the compounds contained within air pollution present a serious risk both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open air cultural heritage and for human health. New particle formation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urban pollution, but how it occurs in cities is often puzzling.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enjoy an increased quality of life through outdoor activity, managing outdoor air quality is vital.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 low-cost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current level of road traffic passengers’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air contamination. The global rise in tourism also leads to apprehension about its probable destructive influence on various aspects of global preservation. One of the major risks encountered by tourists, stemming from modes of transport, are nanoparticles (NPs) (≤100 ​nm) and ultra-fine particles (UFPs) (100–1000 ​nm) consisting of potentially hazardous elements (PHEs). This study examines Steen Castle, a medieval fortress located in Antwerp, Belgium. Significant NPs with PHEs, were found in the air sampled in this area. The self-made passive sampler (LSPS)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consisting of retainer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advanced microscopic analysis, i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simple way to characterize the surrounding atmospheric contamination caused by NPs and UFPs, without the need of other commonly employed more expensive particulate focused active samplers such as cascade impactors.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result of the utilization of a low-cost, LSPS, to determine outdoor NPs and UFPs in a Belgian urban (Steen Castle) and rural area (Fort van Schoten). This work is the first to detail the usefulness of LSPS for the evaluation of Belgium’s outdoor air for NPs and UFPs, which contain PHEs.  相似文献   
968.
目前,中国城区大多缺乏实测管道流量数据,给城市水文模型构建及精细化模拟带来了挑战。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核心区下垫面精细数字化的基础上,以典型点的最大径流深为验证要素,以实地踏勘为主、经验率定为辅,分别选取2012年"7·21"和2011年"6·23"两场典型大暴雨径流过程,完成了区域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的参数率定和验证;并就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下,不同典型用地子汇水区的产汇流响应特征及内涝交通拥堵风险进行了分析及评估。结果表明:随着重现期的增加,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对暴雨增幅的响应速率远高于公园绿地的响应速率,前者的内涝交通拥堵风险亦远高于后者;间接反映了不同下垫面条件造成产汇流响应的差异程度。相关成果可为区域城市洪涝管理与预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天(水)定(西)高速公路高程控制测量实例,分析了起算点对高程控制成果的影响,论述了路段、标段接合处进行高程联测时,起算点选用的要点。  相似文献   
970.
渝黔高速公路福田寺隧道出口段弃渣堆场,选择在大型基岩古滑塌体上,虽在其前部坡脚边缘层状岩层上设置有简易重力式条石挡墙,但在堆放弃渣荷载影响下,弃渣堆场前缘及东北侧斜坡于2003年6月9日暴雨后出现裂缝,危及斜坡上赶水林场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对此展开相关工作,评价其稳定性及提出防治工程措施,既有利于保护该场址的安全,同时对类似问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