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07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张家口万全断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全断裂是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西边的一条第四纪控盆断裂,构造上位于山西断陷带与燕山断隆交汇部位,地貌上为低山丘陵与山前冲洪积平原分界,地质上为中生代地层与新生代地层分界。断裂走向NE,倾向SE,分为南、北2段。其东北端与张家口断裂相交,西南端与洗马林断裂相汇,共同控制着万全盆地的发展演化。本文从断裂附近地形地貌宏观显示、隐伏段地球物理探测及地质地貌调查等多方面,对该断裂的特征进行分析,最终给出万全断裂的构造特征及具体空间展布形态,填补了该条断裂的研究空白,为开展大城市活断层探测与研究,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和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混凝土核心筒的水平双向循环加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地震多维性对于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的影响,对大尺寸混凝土核心筒试件进行了水平双向加载下的拟静力试验.重点研究在双向加载下,核心筒的破坏形态与机理、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刚度退化等方面的问题.结果表明,由于水平双向加载下简体一个方向的损伤影响到另一个方向的性能,因而对混凝土核心筒的抗震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合理地考虑这种影响,这对于确保混凝土核心筒的抗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3.
基于ACCRBF网络的多层砖房震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震害预测方法逐栋抽样计算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聚类径向基(ACCRBF)网络模型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依据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多层砖房的实际震害资料,对模型进行训练,在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利用这种映射关系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实现对多层砖房的震害分析和预测。模型的输入为反映结构的震害影响因子,输出为给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结构震害等级。研究表明,基于ACCRBF网络模型的多层砖房震害预测结果与震害实例基本吻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4.
楼梯间作为地震中人员疏散和救援通道,其抗震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2010年实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加强了结构中楼梯间的设计要求,结合该规范的实施,本文总结了芦山地震中各类结构中楼梯间的震害现象.通过对梯板、楼梯间墙体、与楼梯间相连的主体结构等位置的震害分析,指出了规范中关于楼梯间新增条文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抗震设计建议,为规范修订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鉴于医疗建筑在防灾救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科考小组对雅安地区医疗建筑在芦山地震中的震害进行了调查,调查包括不同烈度区、不同结构类型和建筑年代、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对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医疗设备的震害特征,以及其他影响医疗秩序和使用功能的因素做了阐述和分析,并总结了汶川灾后新建及重建项目的抗震效果.调查表明,雅安地区医疗建筑在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及救灾功能的实现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反映了我国医疗建筑的普遍问题.因此,对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需要作进一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6.
针对太原市蒙山煤矿采空区地形起伏较大、需弯线测量等因素制约的特殊场地条件,提出了阵列形式观测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单点测量方式的瞬变电磁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前者二维异常反演分辨率较高,可弥补瞬变电磁法浅部探测盲区,后者具有探测深度大的优势,采用一维异常反演方式可弥补高密度电阻率法受剖面折线展布和地形起伏影响的缺点.由此查明了该矿区采空区的位置及分布情况,后期钻探验证表明所采用的综合物探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该综合物探方法组合模式实现了两种物探方法的优势互补,可为同类场地条件下探测煤层采空区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7.
Car routing solutions are omnipresent and solutions for pedestrians also exist.Furthermore,public or commercial buildings are getting bigger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 has increased.Consequently,the need for indoor routing solutions has emerged.Some prototypes are available,but they still lack semantically-enriched modelling (e.g.,access constraints,labels,etc.) and are not suitable for providing user-adaptive length-optimal routing in complex buildings.Previous approaches consider simple rooms,concave rooms,and corridors,bu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istinct areas in huge rooms and solid obstacles inside rooms are not considered at all,although such details can increase navigation accuracy.By formally defining a weighted indoor routing graph,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a detailed and user-adaptive model for route computation.The defined graph also contains semantic information such as room labels,door accessibility constraints,etc.Furthermore,one-way paths inside buildings are considered,as well as three-dimensional building parts,e.g.,elevators or stairways.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s also possible with the presented graph model.  相似文献   
128.
顾及外拓扑的异构建筑三维拓扑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异构建筑在三维拓扑重建中的问题,依据拓扑数据模型的需求,提出了基于顶图、底图和结构图的自动拓扑重建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对异构建筑进行整体三维拓扑重建,不仅保留了建筑内每一实体单元的内拓扑,同时也兼顾了实体间的外拓扑。基于该方法,设计并开发了三维地籍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生成模块,以深圳市某小区为实验区,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9.
由于地震的作用以及在这种作用下的结构与构件的受力状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结构抗震设计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存在各种差异,甚至有时还根本无法计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抗震结构性能,就不得不依赖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是指工程师们根据结构地震破坏的形态和长期积累的实际工程经验等总结形成的符合工程师专业知识的基...  相似文献   
130.
为研究填充墙对底层框架多层砌体房屋地震反应的影响,以典型的填充墙-底层框架多层砌体房屋为基础,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根据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填充墙的刚度和强度,分析了填充墙对底层框架多层砌体房屋自振周期、地震作用下房屋整体变形、底层框架的损伤以及填充墙与底层框架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填充墙对房屋整体地震反应产生明显影响,其影响不能忽略。在上部砌体结构质量和刚度不变的情况下,结构自振周期随着填充墙刚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填充墙与底层框架之间连接作用的增强,结构整体的变形减小,底层框架的损伤增大。当填充墙与底层框架之间采用弱连接时,采用强度较高的填充墙可以提高结构整体的变形能力,从而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