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1篇
  免费   1028篇
  国内免费   1545篇
测绘学   211篇
大气科学   1831篇
地球物理   1395篇
地质学   1886篇
海洋学   820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301篇
自然地理   75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的格局、过程及城市流强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城市群、城市组群及城市群组的内涵指出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存在辽中南、吉林中部、哈大齐三个城市群组。按照其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特征,辽中南已经发育成为成熟的城市群,而吉林中部和哈大齐尚处于城市群发育的中间阶段,即城市组群阶段,从而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一群二组"的空间结构框架。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的计算发现,群组内部尚未出现主要外向服务部门区位熵均大于1的城市,与国内发达城市群的发展水平相距较远。未来发展应该围绕城市群组的组织结构、网络化发展模式、职能分工与功能互补、发展关系协调等方面进一步调控和优化。  相似文献   
962.
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为例,分析了在长江中下游开展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在分析了南京长江新济洲群湿地退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对其保护和恢复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为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63.
研究了单轴压缩条件下裂隙含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相似材料模拟脆性岩石材料制作含预置裂隙试件,在刚性试验机上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裂隙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强度峰值及峰后塑性变形能力的影响;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断裂及损伤分析,研究了裂隙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应力强度因子及损伤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单轴压缩情况下,裂隙中含充填与不含充填相比,裂隙含充填岩体峰值强度提高、峰后塑性变形能力增强、总应变能释放率Gc降低,增大了节理岩体抵抗开裂的能力;裂隙含充填岩体环向拉应力场从分布区域及峰值都小于无充填裂隙试件;在同样外荷载作用下,裂隙含充填岩体损伤度小于无充填岩体。  相似文献   
964.
归一化水汽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钱乐祥  崔海山 《地理研究》2008,27(6):1358-1367
城市热岛的遥感研究,传统上主要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指标来评估地表温度-植被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探讨了以归一化水汽指数作为评估其与地表温度关系的适应性,比较了归一化水汽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在表达城市热岛效应方面的效力。利用"单窗算法"和3个不同时段的TM/ETM+数据获取了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的地表温度分布图,分析了两种指数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对局部区域逐像元和对区域总体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时段的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水汽指数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而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相对较弱。说明在城市化的环境下,与传统上常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指标来定量分析地表温度相比,归一化水汽指数提供了一种互补的、甚至更加有效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965.
利用保山市及其郊区昌宁1964-2010年47 a的气象观测资料,主要选取城区与郊区同期的气温、相对湿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保山市城市热岛、于岛强度均逐年增强.热岛强度季节变化春季最强,秋季最弱;日变化T02:00达到最强,而T 14:00最弱.干岛季节变化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日变化T02:00最强,而白天较弱.同时,利用灰色模型对保山市城市热岛与干岛强度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对城市热岛、干岛强度影响较大的人文因子均是年末人口,而影响最大的自然因子分别是降水量和总云量.  相似文献   
966.
安徽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安徽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资料,采用椭圆衰减模型和长轴可转向与近、远场补点方法,通过多元回归方法进行拟合,建立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该衰减关系用于安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震害快速评估模块,为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提供基础资料;也可用于安徽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等防震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967.
The South Kitakami Massif is one of the oldest geological domains in Japan having Silurian strata with acidic pyroclastic rocks and Ordovician–Silurian granodiorite–tonalite basement, suggesting that it was matured enough to develop acidic volcanisms in the Silurian period. On the northern and western margin of the South Kitakami Massif, an Ordovician arc ophiolite (Hayachine–Miyamori Ophiolite) and high‐pressure and low‐temperature metamorphic rocks (Motai metamorphic rocks) exhumed sometime in the Ordovician–Devonian periods are distributed. Chronological, geological, and petr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Hayachine–Miyamori Ophiolite, Motai metamorphic rocks, and other early Paleozoic geological units of the South Kitakami Massif are reviewed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 Kitakami arc system during Ordovician to Devonian times with supplementary new data. The reconstruction suggests a change in the convergence polarity from eastward‐ to westward‐dipping subduction sometime before the Late Devonian period. The Hayachine–Miyamori Ophiolite was developed above the eastward‐dipping subduction through three distinctive stages. Two separate stages of overriding plate extension inducing decompressional melting with minor involvement of slab‐derived fluid occurred before and after a stage of melting under strong influence of slab‐derived fluids. The first overriding plate extension took place in the back‐arc side forming a back‐arc basin. The second one took place immediately before the ophiolite exhumation and near the fore‐arc region. We postulate that the second decompressional melting was triggered by slab breakoff, which was preceded by slab rollback inducing trench‐parallel wedge mantle flow and non‐steady fluid and heat transport leaving exceptionally hydrous residual mantle. The 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Hayachine–Miyamori Ophiolite implies that weaker plate coupling may provide preferential conditions for exhumation of very hydrous mantle. Very hydrous peridotites involved in arc magmatism have not yet been discovered except for in the Cambrian–Ordovician periods, suggesting its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geodynamics, such as the thermal state and water circulation in the mantle.  相似文献   
968.
基于青海玉树隆宝湿地2011年10月-2012年9月气象观测数据, 利用组合法计算其近地面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 进而分析近地面能量收支状况. 结果表明: 隆宝湿地太阳辐射资源充足, 达6 770.8 MJ·m-2, 受积雪影响, 冬季日反射率最高可达0.93; 11月和12月地面吸收的90%以上短波能量以辐射形式传给大气, 而6月份则不到30%. 地面全年以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吸收能量, 其中, 77%以潜热形式支出, 23%以感热形式支出, 但各月能量收支特征与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69.
李侠 《冰川冻土》2015,37(4):1023-1027
为了研究水热型融雪化冰路面结构中金属导热管合理布设间距, 建立了基于传热学理论的路面融雪化冰有限元分析模型, 对不同外界气温、 不同埋设间距工况下金属热管融雪化冰能力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 外界气温在0~-10 ℃之间时, 热管融雪效果明显. 气温低于-10 ℃时, 热管尽量埋设至路面中部; 热管最优间距为100~200 mm, 当热管间距>200 mm时, 即使管内水温高达40 ℃, 0 ℃ 等温线将不再连续.  相似文献   
970.
岩体材料的各向异性导致其中的光滑裂纹在扩展后会变为折线裂纹。对于折线裂纹,其折线处裂纹面外法线方向不惟一,不能用连续单元离散。为此,在光滑裂纹问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入4种新的不连续单元来离散折线处裂纹面,建立了适用于折线裂纹问题的对偶边界元方法,该方法基于横观各向同性基本解。算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最后用该方法分析了横观各向同性岩体中的折线裂纹,得到了该类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当裂纹面上作用法向均布力,横观各向同性岩体介质中的矩形光滑裂纹发生弯折时,折线两侧的裂纹面在张开时存在抑制效应,从而导致折线裂纹裂尖应力强度因子小于原光滑裂纹。同时还发现,随裂纹面的逐渐弯折,其裂纹面对各向同性面的倾角发生变化,因此,其裂尖断裂特性还受到岩体各向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