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文对由十余条深部地震测深部面观测结果综合归纳出来的一个华北地区岩石圈上部12层三维非均匀模型,进行了应力场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唐山地震孕育背景及长期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2.
该项研究为应急跟踪国外灾害地震,提供基础性背景资料的一种快速反应措施,它包括资料库和检索应用软件两部分。资料部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全球灾害性地震活动区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灾害性历史地震目录和活动性数据;各国地震管理和观测研究机构概况以及与之配套的资料检索应用软件等.  相似文献   
153.
本文通过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的震灾分析,提出了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应汲取的一些经验教训。作者建议加强地震前兆观测和群测群防工作,重视地震区的地质调查和工程抗震工作,研究开拓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预报,是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54.
青藏高原有无大冰盖之争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本兴  焦克勤 《地质论评》1995,41(2):127-134
青藏高原有无大冰盖之争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达80余年。争论包括有无覆盖整个高原的大冰盖和有无局部小冰盖,以及它的形成年代,对便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以少数西方探险家为主,论据不足,难于形讨论;从50年代至70年代,以中国学者为主的没有大冰盖论占绝对优势;80年代至今中外学者众多、文献数百篇,是大争论的高潮,预示不久的将来,争论将逐渐平息,出现新的青藏高原科研热,  相似文献   
155.
本文论述了在缺少地面控制点的情况下,进行南极卫星影像数字制图的方法和技术。利用TM和MSS卫星影像数据,制作了从中山站至南极点大剖面考察区内的1∶20万卫星影像图。南极景观以冰雪地貌为主,冰雪在卫星影像上亮度极大,反差极小,导致条带噪声干扰严重。另一方面,裸岩地、海水与冰雪之间的反差又过大,细貌被压抑,这些又给影像处理造成很大困难,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叙述了从影像中提取噪声谱后利用方向滤波法消去条带噪声。基于自动识别理论进行分类增强,采用相关匹配和加权平滑法进行不同时期卫星影像镶嵌等几项特殊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6.
为了研究在强烈地震发生时,记录图最大振幅出格,如何决速测定强震震级这一实用化很强的问题,在用面波持续时间及测定体波震级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用云南1988年11月发生在澜沧、耿马地区的两次M_S≥7.0的地震资料(由全国基准台网SK仪器记录的地震图),进一步研究用这两种方法快速测定大地震震级作为速报方法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用归算的面波持续时间测定M_S作为大震速报,一般需要等待从地震图初至后延10—20分钟的时间,而用体波测定震级m_B作为大震速报仅需要等待从初至后延数秒至5分钟左右。因此,是最为实用的大震速报方法。其优点在于图上最先到达的总是体波,对于M_S≥7.0的地震,体波振幅往往不限幅,这种特征满足强震测定和大震速报的需要。本文用澜沧、耿马两次大震的资料,对这两种方法作了较好的比较和检验。用收集到的约1500多个中强地震的面波震级和体波震级数据,经验统计给出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为M_S=1.55mg-3.47。  相似文献   
157.
盐湖学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绵平 《地质论评》2006,52(6):737-746
人类对盐湖的认识与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例如开采盐湖食盐,可追溯至距今4600年前,此阶段称为盐湖研发萌芽阶段。以近代科技理论方法对盐湖研究与开发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大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物理化学为主导的石盐、碱、硼小规模开发阶段;②20世纪中期至60年代,暂称为传统地质学、生物学和化工研究与中小规模无机盐开发阶段;③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地质学、生物学、化学和化工等多学科研究以及大规模无机盐、盐生物、疗养一旅游综合利用与深加工阶段。但是,不少问题依然存在,如单学科研究而较少相互融合,盐湖资源“单打一”勘查开发现象还较多,已开发的盐湖环境和资源有不少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等。盐湖学提出与建立,既是基于盐湖与盐境综合性自然资源特点和盐湖科学自身研究开发的历程,也是有其国内外科技与经济发展需求的背景。盐湖学是一门新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注重用多学科综合集成研究盐湖,这有利于全面揭示古今盐湖的成因与演化规律,有利于综合评价和充分发掘盐湖多元资源效益,所以它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研究模式。它注重盐湖与其盐体系基础研究与应用工程技术相结合,避免时有发生的两者相互脱节现象,从而形成相互衔接的“一条龙”研究模式,这为发展绿色盐湖产业、盐境保护与盐湖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8.
大沙鼠掘洞对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的小尺度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比较大沙鼠洞区和对照区植物种类组成、盖度和密度的差异,研究了大沙鼠掘洞对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植被结构的小尺度影响。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洞区植物种数(n=6.47)显著高于对照区(n=4.32)(z=5.55,p<0.01);洞区半灌木种数(n=0.89)显著低于对照区(n=1.21)(z=2.70,p<0.01)。由于大沙鼠的采食,建群种盐生假木贼(Anabasis salsa)在洞群区的出现频率,密度以及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区;洞区草本植物种数(n=5.55)显著高于对照区(n=3.11)(z=6.65,p<0.01)。3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洞区的密度均显著高于其在对照区的密度。在大沙鼠洞区,由于废弃的鼠洞入口塌陷而形成的坑洼中沉积的疏松粗质沙土促进了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和细叶鸢尾(Iris tenuifolia)的生长发育。8种一年生植物中,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对叶盐蓬(Girgensohnia oppositiflora)、小车前(Plantagominuta)、鹤虱(Lappula semiglabra)和黄芪(Astragalussp.)的出现频率和密度在洞区均显著增加。尽管受到大沙鼠的采食,盐生草在洞区的出现频率和密度不仅没有减小,反而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大沙鼠对土壤的扰动,在洞区形成的裸地促进了盐生草等一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9.
1411年当雄南8级地震是西藏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大地震。本文就这次地震史料的发掘及其可靠性怍了论述,并对发震时间、地点进行了考订,在此基础上对其强度的判定进行了讨论。这次大地震的存在对认识西藏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构造带不同部位大地震特征,以及大陆构造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工程地震研究、西藏资源开发和国土整治等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0.
澜沧—耿马地震带大震47年复发周期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石绍先  李光泉 《地震研究》1999,22(2):116-12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相关函数方法分别对云南各主要地震带大震复发周期分别进行了系统计算,发现云南各地震区大震复发周期随着各自与板块缝合线的距离增是呈现规律性增加:澜沧-耿马地震带,因东、西两邻区大震复发周期分别为46-47年,故确认其大震复发周期为47年。该47年大震复发周期的确定,超越了本带历史地震记载缺乏、近30年来地震活动高度平静、前人经验和前兆台网十分薄弱等难以逾越的障碍,对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