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211篇
地球物理   434篇
地质学   661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论"单位涌水量就是导水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太权 《地下水》2007,29(5):43-45,68
单位涌水量是井抽水水位降深换算为1 m时的单井出水量;导水系数是含水层宽度为1 m时,地下水水力坡度为1时的单宽流量.二者之间从定义上看毫无关系,但它们的单位(m3/d·m)(m2/d)是相同的.笔者经过多年探讨和初步试验后发现,单位涌水量就是管井抽水所利用含水层的导水系数.  相似文献   
122.
We use daily satellite estimat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rainfall during 1998–2005 to show that onset of convection over the central Bay of Bengal (88–92°E, 14–18°N) during the core summer monsoon (mid-May to September) is linked to the meridional gradient of SST in the bay. The SST gradient was computed between two boxes in the northern (88–92°E, 18–22°N) and southern (82–88°E, 4–8°N) bay; the latter is the area of the cold tongue in the bay linked to the Summer Monsoon Current. Convection over central bay followed the S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bay (ΔT) exceeding 0.75°C in 28 cases. There was no instance of ΔT exceeding this threshold without a burst in convection. There were, however, five instances of convection occurring without this SST gradient. Long rainfall events (events lasting more than a week)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SST event (ΔT ≥ 0.75°C); rainfall events tended to be short when not associated with an SST event. The SST gradient was important for the onset of convection, but not for its persistence: convection often persisted for several days even after the SST gradient weakened. The lag between ΔT exceeding 0.75°C and the onset of convection was 0–18 days, but the lag histogram peaked at one week. In 75% of the 28 cases, convection occurred within a week of ΔT exceeding the threshold of 0.75°C. The northern bay SST, T N , contributed more to ΔT, but it was a weaker criterion for convection than the SST gradient. A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threshold for T N was 29°C. We hypothesise that the excess heating (∼1°C above the threshold for deep convection) required in the northern bay to trigger convection is because this excess in SST is what is required to establish the critical SST gradient.  相似文献   
123.
广东旅游休闲产业空间布局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大珠三角与其周边地区的地理梯度特征,可见大珠三角在广东地理、经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其周边地区的边缘地位。这种“核心”与“边缘”或“中心”与“外围”的关系实际上构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旅游系统,前者主要成为旅游客源地,后者主要成为旅游接待地。大珠三角城际在空间上的逐步融合,构成了广东“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和“点-轴树状游憩网”,以及“南部濒海游憩廊”的旅游休闲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24.
长江三峡库区云阳-巫山段斜坡坡度对滑坡的贡献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库区滑坡发育与多种因素相关,在它的内部因子中除了地层、斜坡高差和坡向等重要因素外,斜坡的坡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为了研究坡度与滑坡发育的关系,借助于GIS技术,利用贡献率法重点研究了三峡库区斜坡坡度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并且定量地给出了二者的相关关系,即坡度对滑坡发育的贡献。该方法是将坡度划分为若干区间,分析每一区间对滑坡发育所起到的贡献作用,并定量评价了其贡献率的大小。所得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为库区的滑坡防治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5.
剪切带倾角尺度律与局部化启动跳跃稳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王学滨  潘一山 《岩土力学》2002,23(4):446-449
研究了剪切带倾角是如何依赖于岩样高度以及剪切带的不稳定性。建立了准脆性材料试件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模型,得到了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的解析解,且与实验结果比较相符。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倾角随着试件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值。笔者还对剪应变局部化启动、跳跃和稳定进行了理论分析,解释了实验所观测到的剪切带跳跃现象和砂岩岩样应变局部化较煤样滞后的原因。剪应变局部化是否发生跳跃,关键取决于全程应力-应变曲线软化段是否存在拐点。对于没有拐点的情形,宏观剪切带图案不跳跃。局部化是导致准脆性材料试件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6.
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的性质与结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中国内陆地区积雪分布十分广泛。根据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干寒型”积雪的特征 ,对中国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的季节性积雪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最大积雪深度达 15 2cm(1997) ,积雪层一般由新雪 (或表层凝结霜 )、细粒雪、中粒雪、粗粒雪、松散深霜、聚合深霜层和薄融冻冰层组成。与“湿暖型”积雪相比 ,“干寒型”积雪的性质具有密度小 (新雪的最小密度为 0 .0 4 g/cm3 )、含水率少 (隆冬期 <1% )、温度梯度大(最大可达 - 0 .5 2℃ /cm)、深霜发育层厚等特点 ,并且变质作用以热量交换和雪层压力变质作用为主。据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 (43°2 0N ,84°2 9E ,海拔 1776m)的观测资料 ,中国内陆干旱区冬季积雪期雪面太阳辐射通量以负平衡为主 ,新雪雪面反射率达 96 % ,短波辐射在干寒型积雪中的穿透厚度达 2 8cm。春季积雪消融期 ,深霜层厚度可占整个积雪层厚度的 80 %。随着气温的升高 ,雪粒间的键链首先融化 ,使积雪变得松散 ,内聚力、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降低 ,积雪含水率也随之增大 ,整个积雪层趋于接近 0℃的等温现象 ,因此 ,春季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全层性湿雪崩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27.
天津塔层风切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鸣  唐有华  刘学军 《气象》1996,22(1):7-12
根据天津气象铁塔1990-1992年冬季8个月的风速、风向、温度等资料的分析,得到了天津250m以下边界层中风切变的若干特征,如风垂直分布幂次律中指数p的时空变化及频数分布,各层各时段风切变的频数分布,风切变与温度梯度、稳定度的关系。这些特征有助于对城市下垫面塔层中风垂直分布的了解。还分析了冷锋过境前后风切变及温度状 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8.
鄂尔多斯及其周缘地热分布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鄂尔多斯及其周缘的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和地温分布等资料研究了其展布特征和差异性变化,并讨论了地热分布与地壳深浅构造的关系。认为,鄂尔多斯块体内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值整体偏低,而其周缘地区则呈现出环状高值异常带。该区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即鄂尔多斯周缘存在着高热流、高地温梯度和地震丛集分布相统一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地热和地震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9.
天水地震区深部地温场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天水地震区上地壳地温场。结果表明,影响该区浅部(层)地温场的主要因素是基底构造和断裂构造。祁连褶皱系为高热异常区,秦岭褶皱系为低热异常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为地温梯度带。认为该带历史地震的发生与热应力差有关  相似文献   
130.
塔里木盆地北缘大地热流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88年,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库车一轮台地区进行了热流测量,取得了西北地区的首批热流值。研究区在地质上属雅克拉一轮台基岩隆起带,巨厚的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不整合于古生界及前古生界基岩之上。西段雅克拉地区在深约5400m 的不整面之下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覆厚仅数十米的侏罗系及厚约5300m 以上的下白垩统一第四系,在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之间有一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