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6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480篇
测绘学   667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315篇
地质学   1320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地理   78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多波束测量的精度控制与规范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多波束测量、辅助测量的数据精度,研究其对成果水深的影响程度,结合《海道测量规范》与《多波束水深测量技术规定》中的测量等级指标,以及IHO规范中对水深不确定度的定义和传播结构的介绍,建立数学模型反解出符合规范的作业环境与辅助测量数据的等级指标,提出明确的多波束测量作业精度控制的技术指标,为测量数据的质量监控建立更全面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2.
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晓东  王海银  胡振彪  韩磊 《测绘科学》2016,41(2):58-61,80
针对传统的基于纸质地图的外业调绘核查工作具有操作复杂、采集数据不精确、作业流程不规范等缺点,该文设计开发了基于iPad的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系统。在内业高精度遥感影像判读的基础上,采用全数字化的外业调绘核查技术,进行地理国情要素移动式、网络化外业调查和验证,快速采集和编辑调查数据,为外业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在青岛市崂山区和城阳区的试点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较好地验证了移动GIS技术用于外业信息采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
赵飞  杜清运 《测绘科学》2016,41(1):80-84
针对专题地图制作相关研究不足的问题,该文通过归纳总结专题地图理论与应用、网络共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功能转变、模式转变和内涵冲击三方面分析专题地图研究趋势,并探讨现有制图理论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文章认为:研究专题地图符号的内在结构及统一构建方式,在符号学和微观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专题符号句法模式,注重对专题地图符号模型的整体描述,并通过相应制图模型的研究来优化制图过程,发掘和创新制图理论成果,将会促进专题地图理论的完善,深化专题符号的自适应表达。  相似文献   
94.
探索新型测绘的产生背景与科学内涵等问题,对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测绘发展新阶段、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测绘地理信息跨越发展4个方面阐述了新型测绘产生的背景;其次,从新型测绘关系角度给出了新型测绘的内涵与架构,从范围、内容、技术手段、体制机制方面描述了新型测绘的特征;再次,从新型测绘目标出发,描述了新型基础测绘的内涵、要求与主要任务,地理国情监测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公共服务与应急测绘的新需求与主要任务;最后围绕测绘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管理、分析、服务与应用主线,探讨了新型测绘需要着重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装备,旨在为新型测绘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城镇服务设施布局的评价与分析是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不合理的情况,该文利用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地理国情普查试点成果,结合专题数据,采用GIS网络分析方法,在独山子区城镇综合设施之间配置最短最优路径。耦合结果表明:老城区卫生资源分布较合理,但是教育资源和整体服务设施分布却过于集中。这种方法还可以进一步用于优化城镇功能单元布局与服务保障设施点的建设,完善居民出行、教育、日常生活和文化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96.
廖明  廖明伟 《测绘科学》2016,41(12):120-123,156
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监测中多源多尺度数据获取、定量遥感模型半自动化条件制约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分析以及静态的时空快照服务难以表达动态变化过程等问题,该文从基于传感网的数据多元化实时感知获取、基于数据仓库的生态信息主题化动态汇聚、基于多尺度WFS的智能化服务、基于动态数据驱动的仿真动态模拟知识化应用方面考虑,设计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服务系统。以鄱阳湖为例进行验证,为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监测以及江西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7.
根据水动力学、河流动力学、热力学、河冰水力学及固体力学等原理,针对松花江上游白山河段具体特征,建立了河冰数学模型,并应用有限差分计算方法,对白山河段冬季冰情演变进行了精确模拟。应用该河段1958-1973年共15年完整的地形、气象、水文、热力、冰情等原型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模型参数率定及冰情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白山河段的封冻首先开始于白山坝址下游4 km的大崴子河段,然后封冻边缘逐渐上溯,最终到达松14断面;计算的白山河段冰花堆积体外形与河床纵剖面呈相似趋势;各种水力及冰情要素的数值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该河道的冰情。研究结果对东北地区河流冬季冰情研究及冰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杨库村铜矿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成因、成矿控矿条件的分析研究,并与相邻已知矿区进行对比,结合近几年的工作成果,阐述了杨库村铜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
武川高级片麻岩地体中石榴基性麻粒岩的变质用与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于揭示阴山陆块新太古代构造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它们主要以不规则透镜体或变形岩墙/岩脉群的形式赋存于新太古代晚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或变质表壳岩系之中,并切割近南-北向的区域性片麻理。岩相学观察、矿物相转变分析与矿物化学研究表明,武川石榴基性麻粒岩保留了十分典型的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铁-钛氧化物。其中,粗粒石榴石边部常发育微弱的扩散环带,表现为从幔部至边部,镁铝榴石组分不断减少,相应地铁铝榴石组分不断增加,而钙铝榴石与锰铝榴石组分基本不变,指示晚期冷却降温作用对石榴石成分产生一定影响。斜长石具有细粒包体型与粗粒基质型两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具有十分相似化学成分,均为An=35~45的中长石。在NCFMASHTO(Na_2O-CaO-FeO-MgO-Al_2O_3-SiO_2-H_2O-TiO_2-Fe_2O_3)体系下,利用THERM OCA LC 3.33软件,对两件石榴基性麻粒岩样品进行了相平衡模拟,模拟的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铁-钛氧化物,与岩相学观察十分一致。采用石榴石中最小x(g)Fe~(2 +)/(Fe~(2 +)+Mg))与斜长石是中最小ca(pl)(Ca/(Ca+Na))等值线,将本区石榴基性麻粒岩峰期高压麻粒岩相的温压条件限定在P=1.31~1.40GPa,T=770~840℃的范围内。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两件石榴基性麻粒岩麻粒岩中发育的变质锆石分别记录了2517±6Ma(BT58-1,MSWD=0.66,n=21)与2512±16Ma(LH66-1,MSWD=0.26,n=42)的加权平均年龄,与阴山陆块其它新太古代岩石记录的约2500Ma变质年龄一致,被解释为本区石榴基性麻粒岩遭受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结合本区其它新的研究资料,本文认为武川石榴基性麻粒岩形成可能与区内新太古代晚期造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0.
Cretaceous-Paleocene organic-rich sediments in Egypt occur as an east-west trending belt extending from the Quseir-Safaga district (Red Sea) to the Kharga-Dakhla (Western Desert) region.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uwi Formation (phosphate-bearing) and the overlying Dakhla Formation (deeper epicontinental shale/marl). This study aims to reconstruct the paleo-redox conditions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se thermally immature organic-rich sediments using carbon-sulfur-iron systematics and trace metal proxies in two cores, one each from the Quseir and Abu Tartur areas. Paleoproductivity, based on P content, seems to have been higher in the Quseir section than in the Abu Tartur section. The Quseir section also records a relatively greater occurrence of anox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accumulation of these sediments than the Abu Tartur section. This difference is indicated by its markedly higher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as well as higher contributions of redox-sensitive and sulfide-forming metals (Mo, U, Ni, V, and Co). A weak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S and TOC, and a positive S intercept (>1) was observed in most of the rock units of the study sections. A high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OC-S-Fe relations and trace metals findings was found. The uppermost Duwi and the lowermost Dakhla strata, which have the highest TOC and represent a maximum sea transgression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have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redox-sensitive trace metals. The carbonate-dominated transgressive Baris and Beida members of the Dakhla Formation record relatively stronger oxygen-depleted conditions during their accumulation than others, which led to relatively higher TOC contents and redox-sensitive metal accumulations. A scenario for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t existed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se organic-rich successions, based on compiled trace metals and TOC-S-Fe implications, is reconstructed 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