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1年冬季贵州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古会  彭芳  崔庭  原野 《气象》2012,38(3):291-29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及2.5°×2.5°格点再分析资料,对贵州2011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天气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场"北高南低"分布以及中高纬阻塞高压的稳定维持,有利于引导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贵州,是持续低温的主要原因。滇黔准静止锋也是重要的影响系统,它的长期存在有利于阴雨天气维持;而大范围的冻雨(雪)天气则是伴随着东移的南支槽以及向上伸展的水汽辐合。由于西太平洋副高较弱和中亚地区低值系统不活跃,没有稳定持续的水汽向贵州输送,所以过程表现出短暂的间歇性,尤其是距离滇黔准静止锋区相对较远的贵州东部地区,受灾程度远不如2008年严重。因为有偏北路径的冷空气入侵,贵州中西部地区冰冻强度超过2008年;垂直结构的差异是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两次过程(第1和第4次)降水相态不同的重要原因;冰冻的形成与增长是多种气象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一定的降水条件下,日平均气温是影响冰冻强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2.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月湖南发生的罕见大范围持续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孟加拉湾南支槽稳定维持,“南低北高”环流形势有利于冷暖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汇合,是持续性暴雪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700hPa西南急流的建立和加强为暴雪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和不稳定能量,持续而强盛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对暴雪维持和加强至关重要;青藏高原有两次明显的正涡度向东传播至我国东部地区,正涡度东传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维持和加强;暴雪期间湖南上空维持较强的锋生区,准静止锋稳定少动,锋区强度逐渐增强,其最强阶段与暴雪最强阶段一致,而高空急流和锋面的耦合加强了湖南区域的上升运动,是暴雪天气持续的主要原因;锋前干冷空气在对流层中层形成的干层加强了暴雪过程的对流性不稳定,而锋后干冷空气作为“冷垫”锲入暖湿气流下方,促进锋生和暖湿空气的抬升和凝结,是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53.
王建生 《湖北气象》2008,27(2):154-159
采用T213产品中的物理量资料和天气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7月1日江汉平原和鄂东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其动力、热力、水汽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乌山低槽分裂出的冷空气东移,在华北东北部形成气旋波,其后部冷空气南下与副热带高压北上携带的暖湿气流相对峙所形成的湿度锋锋生和低层低涡、切变线是造成本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利强降水的各物理量场配合是降水云团迅速发展加强的有利条件。有能量锋区配合的θse高能区和K指数≥39℃的区域是有利大暴雨产生的区域。  相似文献   
54.
1. Introdu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ontogenesis and convec- ?tion has been studied intensively by many researchers ? ? ?(Orlanski and Ross, 1977 Ross and Orlansk…  相似文献   
55.
The development of symmetric disturbance superposed on the background field of Hoskins-Bretherton (1972) frontogenesis model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WKBJ approach,It is found thatthe forcing of large-scale deformation,the frontal circulation and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stability parameters (F~2,N~2,M~2) can br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ymmetric disturbance,even though the frontal baroclinic flow is symmetric stable (F~2N~2-M~2=q>0),Thefrontogenetical process of deformation confluence zone and the ascending branch of frontalcirculation are in fav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symmetric disturbance,The actions of ageostrophicshear in frontal zone and the variation of stability parameters are dependent on the structure ofdisturbance.  相似文献   
56.
王春红 《气象》2001,27(2):48-51
对1998年4月18日强风沙尘暴天气从天气形势、天气特点、形成机制及预报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这是一次在大尺度锋前晴空干热区新生干飑线造成的特殊天气,目前的常规监测及预报手段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特殊的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57.
次地转非线性流动与锋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
急流加速产生的高空锋生和低空锋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李勇红  张可苏 《大气科学》1992,16(4):452-463
本文用数值模拟方法证实了曾庆存提出的一种锋生机制,即高空急流加速或高空动量输入通过地转适应过程造成高空锋生.我们采用二维非弹性数值模式模拟了五种急流加速分布产生的锋生过程:三个低空锋生,分别由中尺度地面、中尺度低空和次天气尺度低空急流加速产生;二个高空锋生,分别由高空次天气尺度和天气尺度急流加速产生.模拟的结果表明:(1)通过地转适应产生的位温梯度的大小依赖于急流的空间结构以及Rossby变形半径和急流扰动尺度的比值,比值越大,适应锋生越强.(2)在相同的尺度条件下急流加速产生的高空锋生比低空锋生更强.(3)地转适应过程将加速的高空急流动量向下层传输,使锋区变陡并向对流层中、下层延伸,这种对流层高低层的非地转耦合可能是低空急流形成的另一种机制.(4)在模拟的五个过程中急流振荡的主频率约是惯性频率的1.7倍.  相似文献   
59.
利用常规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25°×0.25°),对2016年11月22日陕西东南部地区一次伴有雷暴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雪是在低层东路回流冷空气与中层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下形成的,700 hPa存在强的风向风速辐合,辐合区前部16 m/s的西南急流,为暴雪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水汽条件。急流加强是降雪增幅的主要原因。(2)冷季、强的锋区和低空急流、冷垫、逆温层、锋区之上湿的中性到条件不稳定层结、强切变低CAPE、雷达带状回波是此类天气预报中需要关注的特征。(3)整体层状云降水中,局地对流性云团旺盛发展,是此次暴雪的云系特征,暴雪发生在对流云团加强西伸、移速减缓的时段;与本地暖季相比,暴雪对流云团的面积较小,最大反射率因子所在的高度较高。(4)由动力锋生产生的次级环流上升支促使冷垫之上的暖湿气流快速上升,触发条件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气块在逆温层之上获得正浮力,是暴雪发生并伴有雷暴的主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0.
冷锋雨带中湿物理过程与非绝热锋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包含冰相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三维非静力中尺度/云模式(ARPS)模拟了与冷锋有关的冷锋雨带(NCFR)结构,着重分析了锋面云系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锋面云系是由位于锋面前沿处的锋面次级环流的上升运动激发的;锋面强度与冷锋云(雨)带中的潜热释放之间的正反馈引起的持续非绝热锋生是锋面以及冷锋雨带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物理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锋区两侧位温梯度的增加是与沿着冷锋表面的倾斜上升运动引起的云水及水汽的再分布密切相关的,即在冷气团中由云水蒸发发冷却形成冷池,而在暖气团中由水汽凝结以及雨滴冻结等形成暖池,这种冷/暖池在冷/暖气团上的叠加是引起非绝热锋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