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2篇 |
免费 | 109篇 |
国内免费 | 2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篇 |
大气科学 | 105篇 |
地球物理 | 74篇 |
地质学 | 675篇 |
海洋学 | 54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50篇 |
自然地理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Richard G. Klein Kathryn Cruz-Uribe David Halkett Tim Hart John E. Parkington 《Quaternary Research》1999,52(3):393
Boegoeberg 1 (BOG1) is located on the Atlantic coast of South Africa, 850 km north of Cape Town. The site is a shallow rock shelter in the side of a sand-choked gully that was emptied by diamond miners. Abundant coprolites, chewed bones, and partially digested bones implicate hyenas as the bone accumulators. The location of the site, quantity of bone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fauna imply it was a brown hyena nursery den. The abundance of Cape fur seal bones shows that the hyenas had ready access to the coast. Radiocarbon dates place the site before 37,000 14C yr ago, while the large average size of the black-backed jackals and the presence of extralimital ungulates imply cool, moist conditions, probably during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glaciation (isotope stage 4 or stage 3 before 37,000 14C yr ago) or perhaps during one of the cooler phases (isotope substages 5d or 5b) within the last interglaciation. Comparisons of the BOG1 seal bones to those from regional Middle Stone Age (MSA) and Later Stone Age (LSA) archeological sites suggest (1) that hyena and human seal accumulati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by a tendency for vertebrae to be much more common in a hyena accumulation and (2) that hyena and LSA accumulati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by a tendency for hyena-accumulated seals to represent a much wider range of individual seal ages. Differences in the way hyenas and people dismember, transport, and consume seal carcasses probably explain the contrast in skeletal part representation, while differences in season of occupation explain the contrast in seal age representation. Like modern brown hyenas, the BOG1 hyenas probably occupied the coast year-round, while the LSA people focused their coastal visits on the August–October interval when nine-to-eleven-month-old seals were abundant. The MSA sample from Klasies River Mouth Cave 1 resembles BOG1 in seal age composition, suggesting that unlike LSA people, MSA people obtained seals more or less throughout the year.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江西弋阳港口盆地林山组中的植物化石群。根据其组份特征,可确定该地林山组时代为早侏罗世中晚期,可与鄂西香溪组中下部的植物群对比。 相似文献
13.
对河北省围场地区广发永剖面藓类植物薄网藓Leptodictyum riparium、似叶镰刀藓Drepanocladus trichophyllus和多姿柳叶藓Amblystegium varium的古地理及其对应的现代植物地理分布研究显示,这些植物最早出现于早中新世的围场地区,可能起源于该时期的古北大陆,东亚为起源中心。之后向东通过白令陆桥扩散到北美,向西沿欧亚大陆扩散至欧洲西部,至全新世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全新世后,薄网藓与多姿柳叶藓进一步向南扩散,分别由北美及亚洲东部扩散到南美洲及澳大利亚地区,逐步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毛叶镰刀藓则在更新世就已形成与现代相近的分布格局。该研究确立了3种藓类植物的地理起源、地史分布及迁移路线。 相似文献
14.
笔者描述了采集于贵州关岭生物群中4种双壳类化石,即顾氏海燕蛤HalobiakuiChen,平脊海燕蛤HalobiaplanicostaYinetHsü,斜锉蛤未定种Plagiostomasp.和麻生海扇未定种Asoellasp.。标本保存良好,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早—中期。依据双壳类化石的古生态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指出在卡尼期早—中期,由于大量淡水的注入,关岭地区海水发生间歇性缺氧(或贫氧)事件,从而导致浮游或假浮游类型为主的双壳类化石的灭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黄河源区玛多县沙漠化的成因和过程,结果表明,玛多县沙漠化成因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固定沙丘/古沙丘活化、滑塌陡坎及风蚀斑块,其形成都与多年冻土退化相关.在固定沙丘或古沙丘分布区,冻土退化导致热融沉陷,形成沉陷坑,沉陷坑边缘形成拉裂缝或陡坎,使下伏松散沙露出.在斜坡上,冻土退化形成滑塌陡坎,使底层土壤从侧面暴露.在平坦的冲积平原,差异性冻胀和融沉导致草皮拉裂,形成积水坑洼,冻土退化导致土壤变干,土壤的底层暴露.下伏风成沉积物暴露后,遭受风蚀,形成侧向凹槽,致使上部土体坍塌,使更多的风成沉积物暴露,这些过程的不断重复,使风蚀坑、陡坎、风蚀斑块扩大相连,最终形成流动沙丘、风蚀劣地、戈壁等地貌. 相似文献
16.
以柴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溢油风化模拟实验,从分子级水平揭示中长期风化作用对溢油组成的影响。利用相对偏差和重复性限法进行评价和筛选,研究表明,柴油在较短时间(10 d)内,phytane/n-C18和pristine/phytane特征比率可较好地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在10~30 d的风化期间,pristine/phytane仍可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较长期的风化过程后,上述三个正构烷烃特征比率对于油品鉴别已不再具备意义。所选多环芳烃诊断比值指标中,除MNR、MP/P外,其他参数(MPI-1,MPI-2,Rc,MPDF1,MPDF2,MNR)相对标准偏差在1.10%~5.40%,可较好地用于重度风化溢油源鉴定。 相似文献
17.
云南兰坪盆地三合洞组的时代存在争议,有早古生代和中生代两种观点。本文通过对云南鲁史上三叠统三合洞组和挖鲁八组岩石地层、古生物化石、微体化石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认为三合洞组时代为晚三叠世。本区三合洞组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与挖鲁八组炭质板岩呈整合接触关系,与歪古村组砂质板岩呈逆断层接触关系,整体表现为倒转地层。挖鲁八组炭质板岩中采获叉皱海燕蛤、虚海燕蛤等晚三叠世化石,而三合洞组灰岩中的小欣德牙形刺、奥泽克刺、滑梯螺、长卵形槽花介等微体化石时代也为晚三叠世。笔者从挖鲁八组粉砂岩中获得碎屑锆石U-Pb年龄,其最小年龄为218 Ma,指示挖鲁八组的最晚沉积时代为晚三叠世。综合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认为兰坪盆地三合洞组的时代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5年11月沈阳地区一次PM2.5 重污染天气的气象条件、垂直风场演变、大气边界层特征以及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本次重污染过程中,沈阳市区PM2.5浓度长达81h超过250μg · m^-3 ,其中峰值浓度达到1287μg · m^-3 ,重污染期间PM2.5 /PM10 的比例最高为90%。受地面倒槽和黄淮气旋影响,近地面层持续存在的逆温层、高相对湿度和弱偏北风为颗粒物吸湿增长和长时间聚集提供有利的天气条件。风廓线雷达风场资料显示在重污染期间,近地面层存在弱风速区、凌乱风场和弱下沉气流。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计算了边界层通风量(Ventilation Index,VI)和局地环流指数(Recirculation,R),边界层通风量VI和PM2.5 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非污染日VI是重污染日的2倍,局地环流指数R在重污染天气前大于0.9,而在污染期间部分空间R小于0.8。通过后向轨迹模式和火点监测资料分析发现,沈阳上空300m高度气团来自于生物质燃烧区域,而且沈阳地区NO2和CO浓度的变化与PM2.5一致,说明本次重污染过程也可能和生物质燃烧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下扬子区孤峰组放射虫化石带划分及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线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化石极其丰富,这些化石主要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ycystine)组成,其中以Pseudoalbaillellacalprata.P.longtanensi,P.cf.longicornis,HegleriaMammilla,Follicucull 相似文献
20.
地质体中主要生物分子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领域的发展,为古生物研究者在发子水平上探索地质生物世界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技术手段,本文着重讨论了可用于分子古生物学研究的生物分子,例如,维管植物的木质素等稳定生物聚合物,古生物细胞内的类脂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和含遗传信息的核酸,分子古生物资料可用于探讨化石埋藏学,古生物分子系统学,生物演化模式与机制,分子演化速率,古生态环境再造等问题,本文较详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