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400篇
地球物理   460篇
地质学   693篇
海洋学   380篇
天文学   405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e goal of the study was the geo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magnetic measures, which can be used for effective delineation of the extent of the area polluted with heavy metals. Several parameter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d in the soil profile, were proposed as magnetic indicators of soil pollution and analyzed in detail.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maximum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t the depth of 3 cm and 5 cm, 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at two forested study areas, located in Upper Silesian Industrial Area (Poland).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geostatistical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were verified using dense chemical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ea under curve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as the most effective magnetic indicator of soil contamination with heavy metals. It was possible to detect the entire polluted area, and only about 16% of the study area was assumed to be contaminated while being unpollu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maximum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t the depth of 3 cm and 5 cm were less effectiv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rea under curve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相似文献   
952.
大沽河断裂是青岛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条隐伏断裂,前人对该断裂没有进行过详细的研究。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无法确定该断裂的展布和产状,更加无法确定其活动性。本文首先基于地质图布设几条地球物理勘探测线,根据物探结果,选取三处异常点分别布设若干钻孔进行钻探验证。根据钻孔地层结构绘制三个联合地质剖面,剖面揭示有断裂通过,从而在土层中选取四个土样进行年代学测试。研究表明,大沽河断裂通过了地球物理勘探的三处异常点,基本确定了断裂走向;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断裂为早更新世或中更新世早中期断裂,不属于活动断裂;根据统计规律,该断裂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也不会造成地表破裂,重大建设工程不需要避让该断裂。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3.
利用2011年秋冬季榆林大气成分站黑碳浓度、颗粒物质量浓度、大气能见度、地面气象资料,计算边界层高度、气溶胶吸收系数、大气消光系数,导出单次散射反照率,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 榆林秋冬季平均黑碳浓度为2.6 μg·m-3。(2)黑碳占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比值为10.6%,黑碳与颗粒物质量浓度PM1.0、PM2.5、PM10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91、0.72。(3)黑碳浓度受边界层高度影响,沙漠风场对黑碳的堆积输送起主导作用。(4) 榆林地区气溶胶吸收系数与大气消光系数比值为16.8%。(5)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72。  相似文献   
954.
武生智  郭为进 《中国沙漠》2014,34(2):307-311
为了研究沙丘迎风坡面上沙粒的跃移运动,本文根据风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最新理论,给出了沙丘迎风坡面上风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沙粒跃移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由于沙丘周围流场情况较为复杂,各处的风速廓线也不同,故选取不同的坡面位置进行跃移计算,其中各处的起沙率由已有的实验结果或拟合公式给出。计算结果表明:从坡脚到坡顶,平均风速加速比和摩阻风速逐渐增加,到沙丘顶部达到最大值;同时沿坡面向上,各截面处单宽输沙率和距离当地地面相同高度处输沙浓度逐渐加强,这与已有文献报道的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55.
Random fluctuations of turbulence bring random fluctuations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making the atmosphere a random fluctuation medium that destroys the coherence of light-waves. Research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is actually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refractive index. The atmospheric structure constant of refractive index, Cn2,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denoting atmospheric turbulence. In this paper, Cn2 is measured during the day and at night and in all four seasons using a high sensitivity micro-thermal meter QHTP-2.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Cn2 in Hefei (0–30 km) is investigated by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The average profile of Cn2 in Hefei exhibits conspicuous day and night differences with increased altitude. The distribution of log(Cn2) is nearly normal and has conspicuous seasonal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956.
廖晓和 《测绘工程》2006,15(4):68-70
对1/2000数字地面模型DTM的高程精度进行了阐述,结合高速公路施工勘测对其进行了精度验证,并成功地应用于福建浦南高速公路施工图定测纵横断面的可靠性检查。  相似文献   
957.
2011年贵州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1年1月17日至20日贵州省出现的两次降雪天气进行详细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降雪回波强度一般〈30dBz,中心强度普遍在30-40dBz之间,反射率因子的分布梯度不大;但降雪过程中夹杂冰粒的时候,回波中心强度能达到50dBz。降雪回波的顶高一般在7km以下,其中顶高5-7km的情况占到60%左右,发展旺盛时回波顶高可达到8km以上。降雪回波径向速度的等值线比较密集,沿径向梯度变化大。“牛眼”状回波是降雪回波的一个典型特征,“牛眼”状回波正负速度中心值的大小与降雪量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风廓线产品的近地面层风向对于预报降水类型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当风廓线产品上近地面1.5km高度的风向由东偏南转为东偏北时,地面冷平流取代暖平流,雨夹雪向纯雪转换,反之,暖平流取代冷平流,则是纯雪向雨夹雪转换,或者降雪减弱消失。  相似文献   
958.
彭兵  李新广  何涛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16-18,25,5
处理功能的服务化和智能化是当前空间信息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围绕空间信息智能服务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全面地研究了空间信息服务的实现方式、智能服务的用户偏好模型、服务效用度的度量方法等内容,为空间信息的智能服务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59.
缪旭煌  陆大进 《江苏地质》2019,43(3):415-420
物探方法于已广泛应用地热能资源开发。太原南部地热开发方式是利用深部地热资源进行循环水供热,因田庄断裂垂向断距>1 500 m,是影响太原南部地热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其下降盘含热层深度>4 000 m,开发成本极高,因此需要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查明断层位置及走向。在城市进行物探工作,方法选择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选取以重力为主、地震方法或CSAMT方法验证的方案。田庄断裂较为陡立,利用经2个已知孔剖面的重力水平一阶导数求取上断点位置,再利用剖面追踪布设方式确定断裂走向,结合CSAMT方法及已知钻孔资料综合拟合新生界覆盖层厚度。结果表明:田庄断裂由北东东向转北东向,田庄村东侧发现断裂错位,且方向发生改变;研究区东北—西南方向,沿田庄断裂覆盖层厚度逐渐增大。断裂位置及新生界厚度得到了西-GXWL探-1孔及后期施工钻孔的验证。  相似文献   
960.
岩石圈板块变形物理模拟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岩石圈板块变形物理模拟是对板块构造演化的近似再现,代表了板块构造研究的一种主要方向。自然原型向实验模型的转换是模拟的理论基础,包括原型流变剖面的确定,原型与模型间比例关系的选取,实验模型流变剖面的建立。基于流变剖面的流变模型的结构为实验模型建构不仅提供了几何学、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等方面的信息,而且在物质材料选取上提供物性方面的指导。文章最后对相关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就华南-华北大陆板块碰撞模拟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