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82篇 |
免费 | 664篇 |
国内免费 | 107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0篇 |
大气科学 | 506篇 |
地球物理 | 893篇 |
地质学 | 2116篇 |
海洋学 | 690篇 |
天文学 | 413篇 |
综合类 | 247篇 |
自然地理 | 3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177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147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233篇 |
2013年 | 268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66篇 |
2010年 | 221篇 |
2009年 | 293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232篇 |
2004年 | 210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141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应用向量随机过程分解模型对旋转谱作出物理解释;此外,还修改了线性振荡度的定义,导出了极化度、线性振荡度和旋转系数之间的关系式,并讨论了它们与总相干、同相相干、异相相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在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3年7月21日、 10月16日云南大姚先后发生的6.2级、6.1级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的基础上,采用互相关系数法测量了两个地震序列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 结果表明:① 两个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较明显,除三台乡台以外,大部分台站记录到的地震快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三台乡台的偏振方向出现两个峰值,平均偏振方向是N80deg;E,表现出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不一致的现象;② 序列延迟时间与震源深度之间没有明显规律性关系,但不同延迟时间范围内偏振方向表现出不同的规律;③ 两次地震序列S波分裂结果对比发现,6.2级地震序列快波的偏振方向明显较分散,快波平均偏振方向比6.1级地震序列大20deg;,而延迟时间方面二者相差不大;④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所表现出的空间差异性,可能是由于在区域背景应力场的基础上叠加了两次6级主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73.
引入完全规格化的缔合勒让德函数,阐述国际上两类不同规格化的引潮位展开,使引潮位函数表达更加简明,大地系数定义更加规范. 由此得到由Doodson规格化与Hartmann & Wenzel规格化之间的转换系数. 相似文献
74.
M. A. Burlak 《Astronomy Letters》2008,34(4):249-255
Using photometric data for Galactic novae, we compared the Sharov (1963) and Schlegel et al. (1998) interstellar extinction maps. We found the distances and extinctions for 64 novae. 相似文献
75.
76.
1955-2005年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1955-2005年中国234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研究了中国年、季极端气温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我国年和四季的极端低温均表现出稳定的增温趋势;年、春季和夏季极端高温在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较明显的降温趋势,而在华南地区增温趋势较显著;时间演变上,无论年还是四季,极端低温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极端高温的增幅;极端气温在四季均有增温趋势,尤其以冬季的升温最明显;年极端高温和低温的年代际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7.
78.
79.
80.
以镇海、奉化分别作为宁波沿海和内陆空气质量代表站。基于代表站2013-2017年污染物资料和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冬季激光雷达资料,对比分析宁波地区沿海和内陆站点的空气质量差异;利用NCEP的GDAS(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资料和ERA-Interim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评估两地气溶胶来源及大气自净能力差异。结果表明:宁波沿海和内陆地区中度及以上污染主要集中于冬季,冬季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镇海NO2浓度较奉化显著偏高,而两地PM2.5 和PM10 浓度差异较小。冬季镇海和奉化3km以下都存在消光系数大的气溶胶集中层,镇海3km内消光系数平均值较奉化偏高约40%。两地中度及以上污染时,镇海和奉化的气溶胶粒子主要来自宁波西北方向的内陆地区,比例分别为90%和63%,镇海地区其余10%左右来自近距离低空偏东气流的输送,而奉化地区有37%来自浙江西南部的短距离输送。冬季当宁波地区出现区域性优和中度以上污染时,浙江北部沿海分别盛行东北风和西北风,空气质量优时混合层内平均风速大于中度以上污染时。浙江省大气自净能力比值呈自西北向东南减小,宁波地区优等空气质量大气自净能力约为中度以上污染的 1.5倍。大气自净能力在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差异显著,可作为大气污染发生、发展和消退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