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4篇
  免费   1559篇
  国内免费   2435篇
测绘学   524篇
大气科学   1487篇
地球物理   2166篇
地质学   4620篇
海洋学   1112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613篇
自然地理   166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465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638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RUSLE及其影响因子的快速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USL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土壤侵蚀模型。虽然是一种经验模型,但是其影响因子计算仍然非常复杂,满足不了区域土壤侵蚀的快速提取要求。针对这种状况,文章在介绍RUSLE手册中每个影响因子计算方式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可进行快速计算的方法,实验表明,采用文章推荐的因子计算方式,可达到快速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
沪蓉高速柴家湾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对保证其长期稳定性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以柴家湾隧道为例进行实态建模,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施工全过程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拱顶和拱脚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局部可能出现拉应力;变形主要集中在拱顶、拱腰部位,衬砌单元所受内力在规定强度范围以内,支护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3.
The first impound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reservoir in China started from a water surface elevation of 95 m on June 1, 2003 and reached 135 m on June 15, 2003. Shortly after the water level reached 135 m, many slopes began to deform and some landslides occurred. The Qianjiangping landslide is the largest one; it occurred on the early morning of July 14, 2003 and caused great loss of lives and property. Field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although failure occurred after the reservoir reached 135 m, 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was already reduced by preexisting sheared bedding planes.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e rapid motion of this reactivated landslide, two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a yellow clay layer and a black silt layer in the sliding zone, respectively, and a series of ring shear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samples. One series of ring shear tests simulates the creep deformation behavior, while the other series simulates different shear rates. Conclusions drawn from analysis of the ring shear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mechanism of the rapid motion of the reactivated landslide was caused by the rate effect of the black silt layer during the motion phase after the creep failure. The yellow clay layer did not play any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pid motion in the 2003 event.  相似文献   
94.
An analytical artefact is reported here related to differences in instrumental mass fractionation between NIST SRM glasses and natural geological glasses during SIMS boron isotope determinations. The data presented demonstrated an average 3.4‰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IST glasses and natural basaltic to rhyolitic glasses mainly in terms of their sputtering-induced fractionation of boron isotopes. As no matrix effect was found among basaltic to rhyolitic glasses, instrumental mass fractionation of most natural glass samples can be corrected by using appropriate glass reference materials.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the compositionally induced variations in boron SIMS instrumental mass bias, the observed offset in SIMS instrumental mass bias has been independently reproduced in two laboratories and the phenomenon has been found to be stable over a period of more than one year.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a close match betwee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reference material and the samples being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95.
通过研究太原盆地大气干湿沉降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年输入通量,讨论其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累积的影响。同时采用富集因子法探讨降尘物质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重金属元素As、Cd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Pb的来源可能是人为源和自然源。而Hg则主要来源于自然源。  相似文献   
96.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多级黄土滑坡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滑坡稳定性分析目前工程中一般采用极限平衡算法。为了确定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在计算过程中要将岩土体、计算模型简化,忽略一些影响滑坡稳定的次要因素,把影响滑坡稳定的各种主要因素作为确定参数。由于滑坡岩土体本身的非均质性及其参数确定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用唯一的稳定系数不能客观地反映整个滑坡的真实安全程度。以陕西省夏呀河滑坡为例,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工程勘探和室内土工试验,初步确定该滑坡存在四级滑动面,难以用简单的单一滑动面计算其稳定性。因此,先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上的四级滑坡分别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得到该滑坡体上的四级滑坡稳定系数。再采用蒙特卡罗法对该四级滑坡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其可靠度,定量地表达夏呀河四级滑坡的安全程度。同时对比分析夏呀河四级滑坡的稳定系数和失稳概率,综合评价该滑坡体上的四级滑坡的稳定性及其风险概率,为滑坡的工程治理及预测预警、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陕西关中盆地中部地下热水H、O同位素交换 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致远  王心刚  苏艳  余娟 《地质通报》2008,27(6):888-894
对关中盆地地下热水δ&18O和8D数据的研究表明:盆地中部西安、咸阳深部的地压地热流体发生明显的δ^18O同位素交换,并出现^2H同位素交换,表明热储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水岩反应,盆地周边及中部的非地压地热流体^18O交换则不明显。根据研究区^18O同位素的交换程度(用^2H过量参数d表征)和水化学资料,可将关中盆地热储流体分为循环型和封闭型热储流体2类。地热水埋深越大、滞留时间越长、TDS和温度越高、地质环境越封闭,18^O交换程度就越大。西安和咸阳地下热水分属于不同的地热系统,具有不同的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98.
因子分类法在黑龙江塔河地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因子分类法在黑龙江塔河地区进行地球化学单元识别,根据各单元的理论地球化学意义及其与地质单元的对应关系,进行浅覆盖区地质填图研究。充分提取区域化探资料中的地球化学信息,将研究区识别为具有特定地质、地球化学意义的5个地球化学单元。其中:Be、Nb、Sn、Y、Rb单元主要反映研究区古生代花岗岩和中生代酸碱性火山岩的分布;Co、TFe、Cr、Ni、V、Ti、MgO单元主要反映研究区早元古代侵入岩、变质岩和古生代基性岩体的分布;SiO2、K2O、Na2O单元反映的地质单元主要为古生代侵入岩、中生代酸碱性火山岩和沉积岩;Al2O3、Li、F单元主要反映中生代火山岩的分布;CaO、Sr、Ba单元反映的是中生代沉积岩,可能与生物沉积作用有关,代表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同时,根据不同单元的分布形态和边界走向,识别和推断了研究区的北东、北西、南北及东西向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99.
运用强度参数的改变对边坡破坏面形迹影响不明显这一特点,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通过改变岩体强度参数,有效地获取潜在滑动面的位置和形态,较好地解决了滑动面搜索的难题。将该法应用于广州科学城某人工高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在三维数值模拟过程中,将强度参数大幅度折减,计算后获得各剖面的剪应变增量图,从这些图中可获得潜在滑动面。这与人们通常将此类边坡的中风化面作为滑动面存在较大差别。将该滑动面运用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各剖面的安全系数基本都大于1.2,边坡稳定但仍需要加固处理,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相一致。由此认为用这种分析法确定出的潜在滑动面合理、计算结果可靠,可作为搜索边坡潜在滑动面并计算安全系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0.
位于乌鲁木齐市南湖路以西的煤炭采空区面积达67 100.5m^2,区内构造从南到北主要由八道湾向斜和七道湾背斜组成,地层产状变化不大。该矿区开采较深,且采空区塌陷区有明显的地下水活动迹象。在对深孔大体积采空区注浆时,比较各种常见注浆治理方法,均存在不同的制约因素,故决定采用灌浆爆破压密法对采空区进行压实加固。经现场爆破试验,该区重复爆破次数在3~5次左右。灌浆爆破压密处理后,对不同土层进行取样对比分析,得到其相应密度(增加)及空隙比(减少)的变化分别为:杂填土14.1%,-7.9%;素填土5.9%,-3.3%;塌落煤层7.8%,-7.7%。根据压缩数据及现场测量,处理后的土体沉降2~4m,部分空体地段的沉降量达10~20m,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