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36篇
海洋学   113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7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分析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作者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的信息化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小型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在发生下列变革:一是中层管理机构大规模削减,二是公司总部规模不断缩减,三是企业规模正在向适度或精干方向调整。这些变革正在孕育着一种新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网络型”企业组织。  相似文献   
992.
乔家君  许家伟  李小建 《地理研究》2009,28(6):1537-1549
高校新区对涉及村域产生重要影响。以2005年、2008年两次实地调研为基础,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发现近高校新区型村域商业活动具有明显阶段性:系统扰动的初始变革、规模快速增长、逐步发展完善阶段。验证了村域商业同样存在空间圈层结构的特征。研究表明:①高校新区改变了村庄原有的纯居住功能,经济功能逐渐增强;②商业活动首先跳跃至交通节点并富集,业态结构随时间变化,同业态商业集聚,功能分区逐渐明朗;③隐形校园商业对校园商业的替代明显高于校园商业对隐形校园商业的替代,形成了校内居住、校外消费的新型功能模式;④村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助衍了农户的惰性,造成劳动力职能的退化,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问题;⑤隐形校园商业空间结构成为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互相交融的结合带,同时模糊了校园的边界。  相似文献   
993.
余菲菲  胡文海  荣慧芳 《地理科学》2015,35(9):1116-1122
以池州市为例,构建了城市旅游经济系统与交通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2~2012年池州市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2002年以来池州市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值由0上升到0.678,目前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要促进两者向优良协调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交通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提升池州市航空和铁路交通发展水平,并加快旅游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94.
多变量驱动的江苏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现有区域空间格局演化对影响要素及其作用关系研究缺失的问题,本文通过分位数回归建立江苏省2000-2010 年县域经济的变量关系模型,并在结合ESDA空间关联模型的基础上对其空间演化格局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 变量揭示的区域格局演化的空间关联特征有强化的表现,但不同变量在不同时段分异特征不同。② ESDA探测发现经济发展与变量演化过程可能的潜在关系不同而出现不同类型区空间对应程度的差异,分位数回归给出了不同变量对不同分位地区边际效应影响程度不同的细致信息,从而证实了上述关系的存在。③分位数回归最优拟合值揭示区域经济演化格局与实际吻合度较高,即形成“苏锡”核心热点区和“淮宿”核心冷点区的“圈层结构”,且低值簇内部的演化分异趋势大于高值簇而表现出核心冷点区显著的“内陆化”与次核心冷点区的“沿海化”特征,“高值簇”与“低值簇”分界线一直稳定于苏中地区。  相似文献   
995.
国内外海岛经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岛是一个特殊的地域单元,拥有其特有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近年来随着海洋国土地位的提升,国内外学者对于海岛的研究也随之增多。本文从分析海岛经济的涵义入手,对海岛经济进行了尝试性定义;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海岛经济的发展、演化、转型,海岛经济的发展模式,海岛经济发展中的人地协调及其优化,以及海岛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在海岛经济研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注重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海岛经济各相关产业的研究,尤其在岛屿旅游业发展方面成果最多。国内学者在对海岛渔业、旅游等产业开展研究的基础上,也在海岛经济整体发展,以及海岛经济演化、发展模式、空间分异等研究方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仍存在成果不够丰富、系统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海岛经济形成、演化机理的阐释,以及海岛经济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成果较少,且不够深入。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海岛经济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广州日本移民族裔经济的形成及其社会空间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云刚  陈跃 《地理学报》2014,69(10):1533-1546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华外国人也日益增多。其中部分开始由短期滞在转向长期居留,日本人为典型之一。外国人居留模式的变化,对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及空间景观带来前所未有的诸多影响,族裔经济的出现即是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本文在此背景下,运用实地调查、问卷与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实证了在广州日本移民族裔经济的形成,探讨了其规模、行业分布、形成过程及运作模式,通过案例剖析揭示了新时期在华日本移民族裔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在广州日本族裔经济体系业已形成,并且其仍在发展壮大之中。广州的日本移民对族裔经济依赖度高,族裔经济不仅是其生活的支撑,同时也是保持族裔身份认同的工具。广州日本族裔经济具有自我服务、本地植根的特征,同时族裔经济的发展在空间上也带来族裔景观,如广州的天河北地区即是一例。这些变化给中国的国际化城市建设和移民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7.
徐敏  阙维民 《地理研究》2014,33(4):735-750
以中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窑业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学方法,将中国沿海区域分为内、中、外三个地带,分析这一特定地理区域三个地带内的窑业遗产构成、类型及其时空分布;通过与中国内陆区域同类遗产相关特点的异同比较,获知沿海区域窑业遗产的区域整体特色;进而探讨窑业经济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深层内在联系。研究认为:该区域内窑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折射出历史时期中国沿海区域窑业经济发展进程是一个从北到南、由内而外逐步推进的有序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998.
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蔡碧凡 《地理科学》2014,34(9):1025-1032
以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省、市域1996~2010年旅游发展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ESDA、重心、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作用。结果表明:1996~2010年总体上省域旅游经济表现出随机分布的空间态势,空间差异有所缩小,其中东部旅游业发展差异最大,中部最小。中国省域旅游经济重心向西北发生偏移,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为中国旅游经济的扩散效应区,广大西部地区是旅游经济的低速增长区。中国市域旅游经济的高值区大致分布在“黑河-腾冲”线的右侧,主要集聚在四大板块,与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相比,市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更加显著。区域旅游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空间差异的两大因素,区域发展客观规律与政府的政策制度,对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有重大的影响,特殊事件对原有格局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不能从总体上改变空间差异的格局。  相似文献   
999.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的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区域经济学界长期存在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的争论。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实际只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象,它们将随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进步而周期性地演变与更替。介绍区域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两种对立的理论,概述不平衡发展与平衡发展随时间演变的经验证据:“倒U假说”。在新古典经济学得出的增长轨迹基础上,利用简化的两地区逻辑曲线初步证明“倒U假说”的成立;并进一步讨论这一假说在多周期情形下的一个拓展,即地区差距的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1000.
陈敬仲 《湖南地质》2000,19(2):79-82
本文阐述了冷水江市矿业开发现状 ,分析了矿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而探讨提高矿业开发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