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0篇
  免费   670篇
  国内免费   778篇
测绘学   453篇
大气科学   434篇
地球物理   408篇
地质学   2494篇
海洋学   84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07篇
自然地理   362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科技进步与水土资源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杠杆及资源保证,劳动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了1990-2015年的新疆农村生态人口承载力,该指标代表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建立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科技投入占总投入比率、水资源灌溉利用率、耕地复耕指数、新疆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性收入的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地增大,可承载生态人口数量逐年下降;科技投入目前对于新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短期看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其发展有抑制作用,但长期看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短期,水资源灌溉利用率有抑制作用,但在长期,有拉动作用;耕地复耕指数长期有抑制作用;短期来说,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性收入对于其发展有促进作用,长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鲁继通 《地理科学》2018,38(1):78-86
从科技引领、产业支撑、经济带动3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地位作用的指标评估系统,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测度2011~2014年京津冀13个国家级经开区的地位作用及演化趋势。研究表明,京津冀各经开区发展不断优化,逐步进入“深度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各经开区发展各有千秋、各有短板,初步形成“差异化、非均衡化”的发展格局;各经开区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初步呈现“全面崛起、协同并进”发展趋势;各经开区发展指数和位序将会不断调整,但总体发展格局不会太大改变。研究发现,京津冀经开区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资源集约利用不高,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企业创新动能不足,区域发展差距悬殊。为此,应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增强科技引领能力;促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加快经开区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发挥区域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刘宇峰  朱晓华  何书金  袁丽华  李义 《地理研究》2018,37(11):2355-2360
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号服务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得到广泛普及,在学术传播方面,能够有效地帮助期刊传播科学文化,增加期刊与读者群之间的“粘性”,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本文对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同时基于微信后台数据,对微信公众号取得的实践成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 微信公众号的创立是扩大受众范围、有效传播科学文化、提高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手段;② 微信公众号的科学定位、标题创意设计、内容创新以及广泛宣传是吸引公众、提高期刊知名度的必要举措;③ 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微信公众号实践成效显著。最后从重视微信用户体验、优化平台菜单设置、增加平台与用户互动及加大宣传力度等几方面提出打造品牌微信公众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各省份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运用障碍因子模型确定影响旅游发展的旅游资源障碍因子。结果显示:各省份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耦合程度普遍较高,主要为高度耦合和中度耦合2种类型;协调程度包含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勉强协调和失调4种类型,以中度协调和勉强协调为主;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还没有完全在空间上达到良性共振。除陕西外,其他各省资源条件都是主要障碍因素,因此,要提高旅游发展水平,首先需要加大对各省份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出现频率最高的障碍因子分别是资源条件(C1)、年平均气温(C2)、年平均降水量(C3)、空气质量(C7)、GDP(C10)。  相似文献   
995.
焦伟  刘新平  张琳  梁玲霞 《干旱区地理》2018,41(6):1396-1404
60 a来塔里木河流域耕地面积净增100×104 hm2,在流域内部形成众多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通过选取水资源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生态环境指数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和GWR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35 a间土地开发与生态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响应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土地开发-生态风险预警"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980-2015年克孜勒苏州和喀什地区生态等级正向转移比例较大,有84.86%的比例由较低等级(I)正向转移为低等级(Ⅱ);和田地区的克里雅河流域,阿克苏北部区域以及塔里木河末端且末县等级退化严重,负向转移比例23.46%。和田、阿克苏、喀什地区每增加1.0×104 hm2未利用地开垦规模,综合生态环境分值下降0.60到0.35,而克孜勒苏州则上升1.3~2.1;上游喀什与中游阿克苏两地区每1.0×104 hm2生态退耕,每年将分别化解32.06×104 t和15.60×104 t化肥污染压力。阿克苏地区与巴音郭楞州土地开发生态风险达到环境资源承载力指数的75%以上,预警程度超过Ⅱ级,而克孜勒苏州土地开发处于生态安全范围。每1.0×104 hm2未利用土地开发,全流域风险指数增长均值为0.003 4,下游巴音郭楞州在增加15×104~20×104 hm2耕地后,生态风险将逼近并超过环境预警界限,上游克孜勒苏州将在15 a之后进入中度警告阶段。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小曙  徐建斌 《地理学报》2018,73(6):1065-1075
通过构建省际边界区经济发展差异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全局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省际边界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边界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蒙甘边界,蒙宁边界和陕蒙边界地区。政府宏观调控因子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呈负相关趋势,教育发展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呈现出贫困与发达地区二元分异,边界的紧凑度、地形起伏度、交通优势度与产业结构因子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数呈现出正相关趋势。本文具体分析了在不同省际边界县域内,各影响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数的影响程度差异和作用方向差异,为合理调控不同地区发展要素、缩小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制定不同省际边界县域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Bridging organizations facilitate a range of governance processes, including cooperation and social learning, and are theorized to be a key component of robust governance systems. In this article, we use node removal simulations to test structural hypotheses of robustness in a regional water governance network in Central America. We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network measures supporting core governance processes to the targeted removal of bridging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actors, which we compare to random and centrality-based simul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removing bridging organizations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network than any other type of actor, suggesting bridging organizations are critical to the robustness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 Furthermore, network structures supporting cooperation may be less robust than structures facilitating social learning. We conclude with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as they relate to the exit problem in governance systems with a large presence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ctors.  相似文献   
998.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ims to reconcile an expanding set of societal objectives at ever-larger scales 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at remain in integrating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t smaller scales. We interrogate Solomon Islands’ engagement in the Coral Triangle Initiative on Coral Reefs, Fisheries and Food Security to contribute new insight on the scalar politics of multi-level marine governance. We show how regional objectives are re-interpreted and prioritized as they translate into national policy and practice. Our data suggest that enhanced coordination of finances and activities, integration of objectives in shared protocols and priority geographies, and a subtle shift in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state, donors, and implementation partners have resulted from processes of re-scaling. We discuss important procedural adjustments in cross-level and cross-scale governance across jurisdictional, institutional, and sectoral scales. We also reflect on the changing role of national governments in shifts toward large-scale, multi-national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999.
These days, it is often claimed that democratic procedures are under threat. The detachment of policy decisions from political debates is partly a result of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non-elected organizations and experts. Following a conceptual discussion of the spatiality of democracy, this paper focuses on management consultants as constraint on collectiv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urban development; namely on McKinsey and Roland Berger. (De-)democratization is assessed alongside processe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of both topics and people from political decisions.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strategy-making projects in six German cities, the findings reveal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policymaking ranging between expert-led and participatory versions.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each of the projects relied on a notion of passive citizens, who primarily need to be “gotten on board” and who lack the power to make decisions. This paper exposes the political tactics involved in an expert-influenced curtailment of democratic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000.
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演变的空间分异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是区域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及其对区域人口和经济社会承载强度的综合反映。本文以东北地区179个县域空间为基本研究单元,应用冷热点、空间变差函数、GWR模型等定量方法对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格局演变及分异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 2000-2015年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总体呈现出增长态势,但空间分异显著,各单元间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高低的相互作用及联动效应较为明显,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布逐渐趋于非均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冷热点分布格局与全局分异变化及空间异质性态势基本吻合;② 2000年东北地区开发强度格局分异由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和产业结构水平共同影响,到2005-2015年发展演化为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共同影响;③ 2000-2015年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与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分布态势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不同区域呈现出影响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