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79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小麦作物光合生产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生物学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小麦干物质增长的动态模式。该模式考虑了小麦株型、群体光分布、群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同化物分配。输入简单易测的因子,可计算得到光合速率值、群体光分布特征值、群体光合量、呼吸作用速率以及分部位干物重量等,其计算值与这关测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2.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水分和氮素营养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建立了大田生产实际条件下春小麦生长模式。经初步检验,模式对总干重的模拟相对误差小于5%,穗重模拟小于10%,根、茎、叶等器官重、根层土壤水分含量、作物总耗氮量和籽粒氮浓度以及叶面积指数等的模拟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以北京顺义县为例,以气象因子与垂直植被指数(PVI)作为参数,用灰色模型G(0,2)和逐段订正模型即阶乘模型,建立冬小表遥感信息-气象因子综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综合模型其平均精度比单纯的遥感信息模型提高近7%,个别年份达到10%以上。  相似文献   
114.
北京冬小麦产量预报的一种建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业产量气象预测的各类统计模式中所存在的某些不足,如趋势产量外推的稳定性,预报因子的物理及生物学意义、相关阶段性、多元共线性,回归系数稳定性和剩余产量的处理等,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在北京冬小麦产量预报试验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5.
稻麦农业气象决策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RWAMDSS具有作物产量预报、作物气候评价、作物生长模拟、作物田间诊断专家系统等功能,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农业气象决策服务系统。文章详细介绍了它的设计原理、结构及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16.
UV-B增强对冬小麦和菠菜影响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研究了紫外辐射UV—B增强对冬小麦和圆叶菠菜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以及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辐射UV—B增强对冬小麦和圆叶菠菜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还使叶绿素含量下降,类黄酮含量增加。对比试验也表明,UV—B辐射对小麦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以及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小于对菠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小麦叶绿素含量反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遥感高光谱技术为获取农作物的某些生理化参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该文使用北京小汤山地区实验获取的小麦高光谱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小麦冠层波谱与叶绿素含量的回归反演计算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在350~1060nm波段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本研究为应用高光谱数据反演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8.
冬麦北移后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芝  高志强 《山西气象》2003,(3):12-14,46
本文从分析太谷、应县二地在小麦生育期间的气温差异入手,通过对冬麦北移主栽品种“北移一号”在原种植地与北移区二地生育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冬麦北移后生育期表现为“三短两长”的特点,致使“三段生长”的营养生长有效期极大地缩短,营养生长至生殖生长的过渡期也相应缩短,而生殖生长期明显延长,导致了株高降低、节间变短变细变实、强度明显提高,虽然分蘖成穗很少,单株绿色营养面积也很小,但在较高的水肥与合理密植条件下。由于粒重高,经济系数高,仍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9.
基于WCSODS的小麦渍害模型及其在灾害预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WCSODS(小麦模拟优化决策系统)中增加了过量土壤水对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叶片衰老等影响模块,实现了渍害条件下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模拟。用试验资料和区域统计单产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误差在10%以内。灵敏度分析的结果亦表明:随着渍水持续天数的增加,小麦渍害加重,10 d渍水对产量影响不大,而30 d渍水可造成减产7%~32%;当渍水天数相同时,以孕穗期的渍害对产量影响最大;灌浆期、拔节期次之,冬前分蘖期的影响较小。这与当地小麦专家的看法相一致,说明小麦渍害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利用本模型和南京、南通两地的历史气象和产量资料,对大面积小麦平均单产进行了试预报,结果基本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0.
冬小麦冠层氮素的垂直分布及光谱响应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考察了田间条件下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冠层氮素、叶绿素的垂直分布及其光谱响应。不同叶层的叶片含氮量按上 (冠层顶部向下至 1 / 3株高处 )、中、下层的顺序呈明显下降的梯度 ,全生育期不同土壤施氮处理平均 ,上、中层间相差 1 3 3% ,中、下层间相差 2 9 5 %。在生育前期 ,各层叶片的含氮量随土壤供氮水平增高而增加 ,但不同叶层间氮素的梯度相对稳定。到生育中后期 ,中、下层叶片间氮素含量梯度增大 ,且随土壤供氮水平增高而加剧 ,最大时可相差 4 5 3% ;冠层内叶绿素 (a b)含量的垂直分布规律与氮素含量的垂直分布相类似 ,但对土壤供氮水平的反应上表现出与氮素不尽一致的趋势。不同叶层的光谱特征表现为 ,在土壤低氮水平下 ,不同叶层间在红光波段、短波红外波段 (1 4 0 0nm— 1 80 0nm及 1 95 0nm— 2 30 0nm)的反射率差异显著 ,下部叶层的反射率显著高于上、中叶层 ,但在土壤高氮水平下 ,上述差异消失 ;在近红外平台处 ,不同叶层间反射率按上、中、下顺序降低 ,梯度分布特征明显。利用近红外波段的冠层反射光谱能够很好地反演中下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